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试验探索了不同蛋重对汶上芦花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将挑选的324枚健康种蛋按蛋重分为3组:Ⅰ组(39.65~44.82 g),Ⅱ组(45.07~49.44 g),Ⅲ组(50.18~56.78 g),测算种蛋3个胚龄的失重和失重率,并对孵化效果和雏鸡初生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Ⅲ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最高;种蛋的失重随蛋重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但失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雏鸡初生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汶上芦花鸡蛋重区间为50.18~56.78 g时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禽蛋的最佳失水率与最高的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紧密正相关。定期监测种蛋失重是孵化厂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通过对"高产"批次种蛋失水率的监测,可获得该批次蛋的最佳失水率,继而在下一批次孵化生产中,定期监测种蛋,并通过相应地调整湿度可达到最佳失重率、最高的孵化率及雏鸡质量,因此,监测种蛋失重不仅是确定不同胚胎发育阶段适宜湿度的最准确方法,也是孵化厂最好的质量控制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拉萨白鸡蛋重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按蛋重分组进行孵化。结果表明,种蛋在整个孵化期都处于稳定失重过程,蛋重越大,失重越大;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和早期胚胎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孵化至第11天时,Ⅴ组的胚胎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别为(4.11±0.71)g、(6.73±1.67)%;孵化至第20天时,Ⅴ组的胚胎失重最大,为(7.81±1.27)g,Ⅳ组的胚胎失重率最大,为(13.08±2.59)%;蛋重在60.0 g时,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85.19%和86.79%;不同组别的第11日胚龄蛋重、第20日胚龄蛋重都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雏鸡的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呈强显著正相关(r=0.94)且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组别的雏鸡初生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蛋重对肉杂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肉杂种蛋按蛋重大小分为7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结果表明,蛋重对受精率和早期死胚率无显著影响(P>0.05),Ⅵ、Ⅶ组中后期死胚率显著升高(P<0.05);孵化至18天,Ⅰ组的相对失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Ⅱ、Ⅲ、Ⅳ、Ⅴ、Ⅵ组的相对失重差异不显著(P>0.05),Ⅶ组的相对失重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蛋重为58.1g~66.0g时,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2.41%~97.16%和88.00%~91.33%;雏鸡初生重随蛋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呈强正相关(r=0.98)。  相似文献   

5.
种蛋于孵化期间的失重多与少,是取得最佳孵化成绩(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研究资料证实,种蛋在孵化前19天中失重13%-14%,其气室的斜口扩展至蛋的最大直径处,有利于雏鸡破壳,孵化效果最好。孵化期内种蛋失重与种鸡品种、种蛋大小、种蛋贮存期、...  相似文献   

6.
为孵化选择和提供合乎标准的优质种蛋是获得高孵化率和高健雏率的基础。从1983年开始孵化至今,由于我们严格按标准选择种蛋,使种蛋孵化率和雏鸡健雏率年年保持在93%和98%以上,孵出的雏鸡良种供不应求,深受养户的赞誉。现将种蛋选择经验及方法介绍如下。 一、选择正确的种蛋来源渠道。每年孵化工作开始前首先与养鸡户、场订立好雏鸡购销合同,然后根据合同中所订雏鸡的良种、数量进行选场进蛋。原则是选经过县  相似文献   

7.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蛋形指数(纵径/橫径)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在相同孵化条件下,选用3世代47周龄拉萨白鸡种蛋1342枚,按照蛋形指数由小到大分为4组(Ⅰ~Ⅳ组,蛋形指数均值组间差异极显著)进行孵化,比较各组种蛋在孵化期不同时间点的蛋重、失重、失重率以及孵化成绩和雏鸡初生重。结果表明,种蛋在整个孵化期都处于稳定失重过程,孵化至第11日时,Ⅰ组种蛋的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别为(3.35±1.30)g和(6.64±2.17)%;孵化至第20日时,Ⅱ组种蛋的失重和失重率最大,分为(6.66±1.43)g和(13.30±2.52)%;Ⅰ组种蛋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及雏鸡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最高,分别为98.23%、80.53%、81.98%、(69.82±3.55)%;Ⅲ组种蛋的雏鸡初生重最大,为(36.69±4.35)g,显著高于Ⅰ、Ⅱ、Ⅳ组(P0.05)。综上提示,蛋形指数越大,种蛋失重和失重率越小,受精率越低。研究结果为了解拉萨白鸡种质特性,开展拉萨白鸡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孵化实验,研究了蛋重对孵化失重、羊水及尿囊液量、雏鸡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蛋越重,失重越大,羊水及尿囊液的量越多,雏鸡初生重也越大;蛋重在60.0~64.9 g范围时,失重率最大;蛋重与雏鸡初生重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8.  相似文献   

13.
种蛋的失重率是现代孵化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与雏鸡的孵化率、雏鸡质量紧密相关。定期检测孵化种蛋的失重率,对孵化条件的控制,雏鸡质量的预测和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监测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蛋在孵化期间的最佳失重为孵化前蛋重的12~13%.这一失重是蛋内水分通过蛋壳气孔蒸发而造成的.如果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小于12%或大于13%,或是不知失重多少,都是无法获得最佳孵化率的。影响种蛋在孵化期间失重的最主要因素是孵化器内的湿度.而测定孵化器维持一定湿度能力的最准确方法,就是从孵化前直至整个孵化过程中都对种蛋抽样称重.这种方法只要求每天用几分钟时间称取蛋重就能测得准确的水分蒸发量.下面我们举出最近的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运用这一技术。收集数据我们在一家孵化厂检查了雏鸡和孵化设备之后,怀疑孵化器中种蛋失水太多了。管理人员使孵化器内湿球温度保持在86°F,但我们见到每台孵化器的湿度指示灯都一直亮着.我们使用一台感量为  相似文献   

15.
蛋壳表面会附着一层水珠,在孵化过程中,这些冷凝水珠会携带着蛋壳表面的病原体渗入蛋中,使孵化率和雏鸡品质降低.在25℃室温下预热种蛋10h被认为是防止疾病、提高孵化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影响雏鸡质量和孵化率的因素包括品种和种鸡周龄、鸡群健康和营养、种蛋质量要求、种蛋收集储存和处理、孵化参数、温湿度设定点、蛋表温度、失水和失重、照蛋和打蛋、孵化结果和打蛋分析等。因此为提高孵化成绩,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以下问题。1监测孵化器温差定期监测孵化器内部和各个孵化器之间的温差是孵化厅维护保养程序中重要的措施之一。如果孵化器内部温差过大,表明该机器存在故障或  相似文献   

17.
种蛋     
<正> 一、种蛋的条件 1.种蛋的大小:种蛋的大小决定雏鸡的大小,因此种蛋的重量十分重要。理想的种蛋重量应是54—63克。大的种蛋孵化率好,雏的质量也好。明显的小蛋或大蛋孵化率都不好,而且雏鸡的质量也多较差。一般大蛋的孵化时间长,为了要生产整齐一致的雏鸡可将种蛋分成三等分别入孵。  相似文献   

18.
付友山 《中国家禽》2004,26(24):29-30
孵化率是指初生雏鸡总数与受精蛋总数(或入孵蛋总数)的百分率。优秀的孵化率,按入孵蛋可达85%,按受精蛋可达90%;最低要求,入孵蛋孵化率应在6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应在85%以上。而实际生产中的孵化率,多数偏低,有的甚至低于65%。这直接影响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正> 众所周知,种蛋的质量,其中包括贮存时间、蛋重和蛋形等都对孵化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雏鸡出壳重又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笔者为探讨上述因素对孵化率和雏鸡出壳重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