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湖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技术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建湖县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其中2008年稻纵卷叶螟四代迁入增殖后,五代大发生,六代特大发生。笔者通过调查,对其大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稻纵卷叶螟五(3)、六(4)代(五、六为全国划分代次,3、4为上海划分代次)在本区大发生,笔者根据2003年和2004年7~9月在徐行镇范围内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试验,对大发生年纵卷叶螟的控制技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桐乡市属纯单季晚稻种植区,稻纵卷叶螟是单季晚稻最重要的叶面害虫,危害代次多、面积大。2002、2003年,我市稻纵卷叶螟都达到大发生程度,且两年发生规律基本相似,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总结这两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分析其大发生成因,优化治理对策,对正确指导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连续大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安全生产,已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2006年我市稻纵卷叶螟仍属大发生年,稻纵卷叶螟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各代峰次明显,发生量大,田间虫卵量高,危害重.为此,我们狠抓预测预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在全市及时开展了六次以稻纵卷叶螟为主的防治战,有效控制了危害,将产量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异地虫源迁入量大,当地的气候、天敌和水稻品种等生态环境适宜,稻纵卷叶螟发生明显回升,自2003年徐州市大发生以来,2005年再次大发生,五(3)代(指全国第五代,江苏省第三代,下同)成虫迁入持续时间长,蛾、卵量之高为历年罕见。1发生特点1.1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种植品种的不断变化,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有了相应变化,水稻二、三化螟危害有所缓和,而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有逐年加大发生的趋势,近两年甚至有四代褐飞虱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暴发,是近10多年来未遇的,现就2007年二、三代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巫晓云 《农技服务》2011,28(3):285-287
稻纵卷叶螟是皖南山区水稻迁飞性害虫之一。2010年皖南山区四(2)代稻纵卷叶螟迁入迟,迁入量略多,属轻发;五(3)代中等发生,四(2)代残虫量大,五(3)代前期外迁虫源量大,造成田间蛾量高,卵量高,后期由于持续高温、降雨少等因素抑制了卵的孵化,减轻了危害。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仁 《福建农业》2012,(2):22-22
稻纵卷叶螟在福安一年发生六(5)代,主害代为三(2)代和五(4)代,主要为害早稻的后期.晚稻前期,中稻的前、中期。据历史统计资料分析结果显示.1988--2002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市均属于中偏轻或轻发生年份,2003年开始逐渐上升为中等偏重或重发生.2006年为特大发生年份.全市发生面积2.13万公顷,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摸清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对2010—2016年崇明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征进行了调查与总结。结果表明:崇明区稻纵卷叶螟一年一般发生4~5代,以四(2)代、五(3)代和六(4)代为主要为害世代;2010—2016年崇明区稻纵卷叶螟田间各代累计蛾量差异显著,以五(3)代蛾量最多,六(4)代次之;同时,蛾峰单日最高蛾量高时,高峰日平均蛾量也较高;此外,除2014年外,2010—2016年稻纵卷叶螟卵发生程度均为大发生。  相似文献   

10.
1 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历史变化 据上海农业志记载,20世纪50~60年代,稻纵卷叶螟在金山、松江等县偶有发生,危害不重.70年代后则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以第二代幼虫对穗期早稻危害最重,损失较大.从80年代起,几乎年年达到大发生程度.2007年更是达到二、三、四代连续大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本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年、2005年,未防治田的稻纵卷叶螟二代、三代为害白叶率高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笔者对近两年我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今后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的防治策略。1发生特点1·1迁入早2004年、2005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业》2012,(6):16
一、水稻病虫 1.发生预测①“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偏重发生,早稻中等发生,中稻、晚稻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626万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其中第一代轻发生,第二代、第五代中等发生,第三代、第四代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66万公顷次。②螟虫。二化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80万公顷次;大螟轻发生,在湘北地区危害呈上升态势,发生面积26万公顷次。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纵卷叶螟是高邮市水稻上的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年发生4代,2代为迁入代,一般6月下旬开始迁入,迁入期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迁入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迁入量的大小是决定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3代为主害代,4代为迁出代。1998年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为控制危害,共...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的准确率,减少稻纵卷叶螟发生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惠水县1993~2006年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及第四代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三、四代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盛发期预测模型分别为y=30.76-5.185x和y=10.128+0.837x,发生程度模型分别为y=0.02x-0.169和y=0.000 175x1+0.004 393x2+1.494 365。  相似文献   

15.
顾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19-119,142
近几年南通地区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特点是二代迁入期早,三、四代发生数量大,某些高温低湿年份也能造成害虫异常重发。抓住关键时期开展防治,提高科学施药水平,可以取得预期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3,(15):34-35
一、纵卷叶螟1.发生规律江苏省初始虫源均来自南方稻区,夏季成虫随西南气流迁入。稻纵卷叶螟在江苏省年发生2~3个世代,四(2)代和第五(3)代为主害代,暖秋年份、迟熟单季中晚粳稻六(4)代危害也较重。四(2)代成虫均由外地迁入,常年主降区为江南和江淮南部,波及江淮北部和淮北。五(3)代成虫前期虫源以外地迁入为主,迁入范围遍及全省,后期虫源以本地繁殖、羽化的成虫为主。六(4)代成虫大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我县水稻丰产。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为害一直较重,尤其在2006年稻纵卷叶螟在我县属大爆发年份,现就2006年我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为害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在信阳地区1 a发生4代,常年7-8月份发生较重。通过探索稻纵卷叶螟豫南的发生规律,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6-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赣榆县大发生,表现为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蛾高峰期之长、发蛾量之高、繁殖代次多、残留基数高、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控制能力低。提出准确测报、科学用药、治前控后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大丰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进入新世纪以来,稻纵卷叶螟暴发频率高,已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从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峰次、残留基数、气候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其新世纪以来大发生原因,提出准确测报、科学施药、治前控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当地稻纵卷叶螟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