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指导山杜英的生产栽培,为其园林绿化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山杜英15 个部位的K、Ca、Na、Mg、Fe、Mn、Cu、Zn、Cr、Ni 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测10 种金属元素在山杜英的各部位均有一定的分布,其含量(平均值)高低顺序表现为:K>Ca>Mg>Na>Fe>Mn>Zn>Ni>Cr>Cu。同一元素在山杜英15 个部位中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测山杜英15个部位中的Ca、Mg、Mn、Zn的含量多数落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与一般植物相比,山杜英中Fe、Cr、Ni元素含量相对偏高,K、Na、Cu元素含量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余甘子不同器官中19种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干热河谷区余甘子不同器官(根、茎、叶、果实、种子)中19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所有余甘子器官样品中均检出B、Cu、Fe、Mg、Mn、Ni、Zn、Ca、K、Na、P、S共12种元素;Se、Si、Co、Cr、Pb、Cd、Mo仅在个别器官样品中检出。不同器官中B、Cu、Fe、Mg、Mn、Ni、Zn、Ca、K、Na、P、S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存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特征。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关系。B、Cu、Fe、Mg、Mn、Ni、Zn、Ca、K、Na、P、S共12种无机元素可将余甘子不同器官分为3类,种子、茎、叶片聚为第一类,果实为第二类,根为第三类。Fe、Na、Zn、Cu、Ca和B元素是余甘子不同器官中的特征性元素。表明不同器官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和分配具有一定选择性,无机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扶桑枝叶花器官的K、Ca、Mg、Na、Fe、Mn、Zn、Cu、Cr、Ni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为指导扶桑的种植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10种矿质元素在各部位中的含量(平均值)高低顺序为CaKNaMg,FeMnZnCuCrNi。同一元素在扶桑各部位之间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测扶桑品种各部位中的Ca、Na、Fe、Mn、Zn、Cu的含量多数落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与一般植物相比,扶桑Mg、K含量偏低,Cr含量偏高,部分部位未能检出Ni元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百合内外鳞片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特征,以6种不同产地的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百合鳞片中K、Na、Ca、Mg、Fe、Zn、Mn、Cu、Se、Cr、As、Cd、Pb、Hg的含量。研究发现,9种营养元素中K含量最高,Ca和Mg次之;6个大型百合产地中所产百合中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的为湖北恩施、四川江油和甘肃兰州。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百合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还是有较大差异,可能与生长环境、土壤用肥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龙船花各部位的K、Ca、Na、Mg、Fe、Mn、Zn、Cu、Cr、Ni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为龙船花的生产实践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在各部位中的含量(平均值)高低顺序为:K>Ca>Na>Mg/Fe>Zn>Mn>Cu>Cr>Ni。同种元素在龙船花各部位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测龙船花各部位中的Na、Ca、Fe、Cu、Zn、Ni的含量多数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K、Mg和Mn元素含量略低于一般植物含量,Cr元素含量略高于一般植物含量。  相似文献   

6.
旨在为炮仗花的种植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炮仗花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K、Ca、Mg、Na、Fe、Mn、Zn、Cu、Cr、Ni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在各部位中的含量(平均值)高低顺序为K>Na>Mg>Ca>Fe>Mn>Zn>Cu>Ni>Cr。同一元素在炮仗花14个测定部位之间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一般植物相比,所测炮仗花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各部位中的K、Na、Mg、Ca、Fe、Mn、Zn、Cu、Ni、Cr的含量多数落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仅个别测定部位的个别元素含量略高或略低于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7.
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离子平衡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水培法 ,研究了 Na Cl胁迫对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 L .)品种 (枝棉 3号 ,耐盐性较强 ;泗棉 2号 ,耐盐性较弱 )幼苗叶片及根系 Ca、K、Mg、P、Mn、Cu、Fe、Zn等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用 ICP- AES法测定结果表明 ,经 1 0 0和 2 0 0 mmol· L- 1Na Cl分别处理 1 4d后 ,两品种棉花幼苗叶片及根系 Ca、K、Mg、P、Mn等元素含量均明显下降 ,其中尤其以 Mn、Ca、K元素含量下降最为显著。而 Fe、Zn、Cu等三种微量元素含量却有不同程度增加。随盐处理浓度增加 ,根系 Na+增加量趋于饱和 ,而叶片 Na+仍持续大量积累 ,导致植株体内阳离子含量显著增加 ,破坏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耐盐性不同的两个棉花品种 ,叶片及根系 Ca、K、Mg、Mn、Zn等元素含量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而在叶片 Cu、Fe元素及根系P元素含量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措施的改良可以有效提高子粒矿质元素含量,以补充人体对矿质营养元素摄入的不足。筛选近60年山东省推广面积连续3年超过6.67万hm~2(100万亩)的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选育品种37份为试验材料,研究试验材料不同部位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吸收。研究结果:土壤中含量最多的6种矿质元素在冬小麦子粒中的含量为K>Mg>Ca>Al>Fe>Na,相同年份冬小麦子粒中的6种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肥力处理之间差异小。冬小麦颖壳中的6种矿质元素含量为K>Ca>Mg>Al>Fe>Na,冬小麦茎叶中的6种土壤矿质元素总体为K、Ca、Mg、Al、Fe、Na依次降低的趋势。肥力的高低对子粒中6种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影响不大,而不同年代之间存在差异。在6种土壤矿质元素中,Al、Fe、Na、K、Ca含量表现为颖壳>茎叶>子粒,Mg含量为颖壳>子粒>茎叶。  相似文献   

9.
以4种常量元素和4种微量元素为特征指标,研究了其基本含量,在国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K,Na,Ca,Mg,Fe,Zn,Mn,Cu的测定方法,指出太和贡椿中矿物元素含量丰度依次为K,Na,Ca,Zn,Fe,Mg,Mn,Cu;并与其他产地的香椿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为太和贡椿建立以矿物元素为参数的特征指纹图谱,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椰子叶为材料,比较不同高温灰化时间对测定椰子叶中K、Ca、Na、Mg四种元素含量的影响。通过低温预灰化和不同时间的高温灰化处理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K、Ca、Na、Mg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椰子叶中的K、Ca、Na、Mg含量时,适宜高温灰化时间分别为2h、2.5h、2h、2.5h;同时测定该四种元素含量时,适宜高温灰化时间为2.5h。且2.5h高温灰化时,元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5%一106.3%.  相似文献   

11.
李渝  魏朝富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356-356
选取三峡库区万州段具有代表性母岩和土壤作为研究样点,测定了土壤和母岩中Si、Al、Fe、K、Mg、Ca、Na等几种风化成土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表明:母岩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Si> Al> Fe> K>Mg> Ca> Na,其中Fe、Ca、Mg、Na、K高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而Al介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之间,Si的平均含量则低于背景值;灰岩区上的土壤中,Ca、Mg、K元素最高,砂岩母质区的土壤风化素含量较低;而碎屑岩类中,泥岩区土壤风化元素相对较高,粉砂岩区土壤风化元素含量介于泥岩与砂岩区之间;母岩的淋失强度为Ca>Mg>Al>Si>K>Fe>Na,Na元素的迁移程度小,是由于母岩中Na元素对土壤的不断补充。因此以土壤中风化元素含量为基础计算的风化指标,难以反映亚热带温暖潮湿地区的成土风化过程,常用的土壤分子硅铝率和硅铁铝率也不能指示所有土壤的风化成土作用程度,只适用于判断风化初期或成土作用早期。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安全利用微咸水,促进番茄高效可持续生产,以京番301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土槽培、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微咸水(EC=3 m S/cm)直接灌溉为对照,研究了微咸水不同灌溉方式对坐果期、盛果期、盛果后期番茄植株根、茎、叶及不同生育期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番茄植株根、茎、叶及果实中的10种矿质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呈规律性的变化,根、茎、叶中6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均为N、K、Ca大于P、Mg、Na,4种微量元素含量以Fe、Mn较高,Zn次之,Cu最低;除K外,幼果期果实中5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最高,K在成熟期果实中含量最高,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以Fe、Zn较高,Cu和Mn较低。果实中K含量与其余9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而Mg与Zn、Cu、P 3种元素,Na、Mn与Fe、Zn、Cu、P 4种元素间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2)微咸水参与灌溉提高了番茄植株各部位及品质形成期果实中全Na的含量,以微咸水直接灌溉提高幅度最大。与淡水灌溉相比,微咸水直接灌溉植株各部位全N含量也有所提高,但不利于果实对N、P和4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与积累。淡水灌溉有利于提高植株各部位全效P、K及Zn的含量,进而促进果实对N、P、K及Fe、Zn的吸收与积累。微咸水淡水按生育期轮灌可提高植株各部位Ca、Mg、Fe的含量,微咸水淡水按次轮灌和按生育期轮灌下幼果期、成熟期果实中Ca、Mg含量也较高。混合水灌溉和按次轮灌植株各部位Cu和Mn含量较高,因此品质形成期混合水灌溉下果实中Cu含量、按次轮灌下果实中Mn含量也较高。综上,短期微咸水灌溉或降低微咸水的矿化度灌溉(轮灌、混合水灌溉)不仅能够节约淡水资源,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微咸水直接灌溉对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并补充植物所需的N、Ca、Mg、Fe、Mn、Cu等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3.
分析蓬莱产区梅乐葡萄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片、花/果实中矿质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梅乐葡萄的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8-2020年连续以蓬莱产区16个固定配方施肥条件下的梅乐葡萄为研究对象,每个配方肥选择4个果园,共计192个梅乐葡萄园,比较不同生育期叶片、花/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法筛选影响果实矿质营养含量的主要叶片养分因子.叶片Fe、B和花/果实N、P、K、Mg、Fe、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且不同生育期间差异显著.叶片Mn、Cu和果实Cu含量均表现为转色期>成熟期>盛花期,且各生育期间差异显著.除盛花期N、Ca、Mg、成熟期Cu、全生育期Mn外,其他叶片与花/果实矿质元素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N、Ca、Mo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Fe、Mn、Zn、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P、K含量在盛花期和转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Mg、Cu含量在盛花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转色期、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存在相似性和特异性,可能是由叶片和果实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协同或拮抗作用造成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和果实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K、Fe、Zn、Cu、B是梅乐葡萄花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盛花期-转色期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中Ca、Mn、Cu含量均显著提高.在梅乐葡萄果实成熟期,叶片中N、P、K、Ca、Mg、Mo极显著高于果实,其中Ca、N、K含量较高,说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对Ca、N、K的需求量高于其他矿质元素.综上,可以通过调控花前叶片中P、K、Ca、Mg、Fe、Zn、Cu、B、Mo水平调控花中P、K、Fe、Cu、B含量;由于叶片中的Ca不易有效转运至果实中供其利用,因此Ca应有针对性地直接施用于幼果上.转色期,可通过提升叶片中Mn、Cu水平调控果实中Mn、Cu含量.成熟期,可通过提升叶片N、K、Ca水平调控果实中P、K、Zn、Mn含量.  相似文献   

14.
梁进 《茶业通报》2013,(1):18-21
天然富硒茶中除含硒元素外,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本研究采用ICP-AES法测定湖北恩施和安徽石台两个不同产地的富硒茶中铝(Al)、钙(Ca)、铜(Cu)、铁(Fe)、镁(Mg)、锌(Zn)、砷(As)、镉(Cd)、锰(Mn)、镍(Ni)、铅(Pb)和硒(Se)等十二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天然富硒茶中各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的Ca、Se等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富硒茶中的矿物质含量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青色和紫色贝壳的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紫色梨形环棱螺贝壳中铁(Fe)、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青色贝壳。青色贝壳中钾(K)、镁(Mg)、锰(Mn)的含量显著高于紫色贝壳,钠(Na)、锶(Sr)、锌(Zn)元素含量在两种壳色贝壳中差异不显著。贝壳中Fe含量和K、Mg、Mn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Sr、Z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K、Mg、Mn、Na的四种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空心莲子草不同部位含水量及无机离子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质地均一土壤上多年生的空心莲子草,测定了它不同部位含水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多种无机离子如K 、Na 、Ca2 、Mg2 、NO3-、PO43-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的叶片、地上茎节、地上茎节间和须根等部位的含水量和肉质化程度较高;NO3-还原的主要部位为叶片和须根;可溶性糖主要贮藏在肉质根、地下茎节、地下茎节间和根颈等部位;不同部位的K 、Na 、Ca2 、Mg2 、NO3-、PO43-的含量各不相同,K 含量显著高于Ca2 、Mg2 、NO3-、Na 、PO43-的含量,因此空心莲子草是一种富钾植物。  相似文献   

17.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PEG胁迫对水稻叶片和根系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幼苗体内的大量元素(P、K、Ca、Mg)含量在胁迫4、6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各微量元素(Mn、Na、Fe、Zn、Cu)含量的变化不一致,或增加或减少,但在胁迫6d时均与对照组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并且水分胁迫抑制了P、K、Ca、Mg、Fe元素从根向茎叶迁移,促进了Mn、Na、Zn和Cu元素从根向茎叶运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麻叶荨麻必需矿物元素的积累与季节变化,及其必需微量元素在土壤、家畜体内的盈缺状况,选择浑善达克沙地野生麻叶荨麻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季节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锌(Zn)、铜(Cu)、锰(Mn)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麻叶荨麻中矿物元素含量高,富含Ca、Mg、K、Fe;各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依次为KMgCaNa,FeMnZnCu;随着季节变迁,Ca、Mg、K、Fe、Zn、Cu、Mn含量呈降低趋势,Na则呈升高趋势。全年土-草-畜中铁含量充盈,但春季家畜大量采食可能会发生铁中毒;春夏季植物中的锌、锰量在正常范围内,锰可满足牛的需要,但秋冬季锰严重缺乏;夏秋季铜量在植物体内基本正常,除了5月能满足牛的需要外,其余季节均不能;麻叶荨麻中的锌常年都不能满足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以150日龄的獭兔为对象,以灰化法制备待测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獭兔肉中15种矿物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0.060μg/mL,回收率为84.92%~101.80%,相对标准偏差为1.48%~5.59%,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獭兔背最长肌中,K含量最高,达3 915.31μg/g,而P,Na,Ca,Mg,Fe和Zn含量次之,分别为2 997.33,548.15,301.84,273.90,20.29和17.10μg/g,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低。股二头肌中,K含量最高,达4 043.53μg/g,而P,Na,Mg,Ca,Fe和Zn含量次之,分别为3 046.17,591.94,289.19,287.84,19.42与16.21μg/g,其他微量元素含量较低。Cu和Na元素含量在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富士’苹果果实主要矿质元素与苦痘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采收期苦痘病果实和正常果实果肉、果皮和果肉质外体的Ca、K、Mg和P等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变化,探讨苦痘病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与正常苹果果实相比,苦痘病果实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实,两者间的果实硬度、苹果酸含量和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正常果实、苦痘病果实发病部位和正常部位的质外体Ca含量无显著差异,质外体K、Mg和P含量表现出苦痘病发病部位高于发病果实正常部位和正常果实,且发病部位与正常果实之间均差异显著。从矿质元素间的比值可以看出,苦痘病果实发病部位的K/Ca、Mg/Ca、P/Ca和[K+Mg]/Ca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果实相对应元素的比值,分别为正常果实的1.64、1.50、2.05和1.63倍。研究结果还表明,苦痘病果实果皮和果肉的Ca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与正常果实相比,发病果实具有较高的K、Mg、P和N含量。苦痘病果实发病部位的K/Ca、Mg/Ca、P/Ca、[K+Mg]/Ca和N/Ca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果实相对应元素的比值。由此推断,苹果果实苦痘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的单一Ca含量有关,果实的K、Mg、P和N含量,尤其K/Ca、Mg/Ca、P/Ca、[K+Mg]/Ca和N/Ca的比值与苦痘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生产中均衡营养与科学施肥是解决苹果苦痘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