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通过分析引起病害发生的重要因子,组建利用综合感病指数评价品种抗性模型,即:综合感病指数=单株病斑数(侵染几率)×相对产孢量×病斑大小。根据该公式,综合病指值越大,表示该品种感病越重,抗病性越弱;反之,表示该品种感病越轻,抗病性越强。利用这种方法对100余份国内和引自美国的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进行抗大斑病组份测定和抗性评价,选出对大斑病免疫或高抗玉米品种74份,既可用于农业生产,又可用于抗病育种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系对大小斑病,纹枯病的抗性鉴定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0年我室利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986个玉米品种(系)对大小斑病、纹枯病的抗性,筛选出抗大、小斑病、纹枯病的品种(系)分别为:67份,64份,11份,中抗品种(系)分别为:110份,161份,60份,其余的为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少数品种系兼抗两病或三病,可作杂交选育的抗源和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此外对62份材料的年度重复鉴定结果发现大部份材料抗病性稳定。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玉米品种(系)对大斑病的抗性:960份材料中筛选出抗病(病级0—1级)的杂交种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玉米灰斑病在红河州山区和高海拔、雨水多的地区发生严重、危害大、造成损失大。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从全州常种玉米品种和云南农业大学及部分州(市)选育推广的一些品种中选出91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试验,从中选择出兴黄单892、海222、北玉16号、北玉2号、海禾1号、海禾2号、红单3号、红单6号、屏单4号等17个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以适于在红河州高海拔和多雨水、玉米灰斑病发生重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达到抗病高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玉米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玉米品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不同遗传来源的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品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筛选出一批抗弯孢病菌的品种和自交系,为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36个苹果树品种对腐烂病菌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98-1001
为了解不同苹果品种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抗病性情况,采用离体枝条接种腐烂病菌,将7 d后的病斑面积进行聚类分析,进而鉴定36个苹果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红玉的病斑面积最小,为1.73 cm~2,伏锦的病斑面积最大,为22.43 cm~2,36个品种的平均病斑面积为9.15 cm~2;采用欧式距离、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类结果与接种结果的吻合度最好;以欧式距离5作为聚类距离分割点,将36个苹果品种分为7个抗病品种、11个中抗品种、9个中感品种、7个感病品种和2个高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6.
2012~2013年,应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目前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应用的55份玉米品种进行抗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大斑病表现1级高抗(HR)的品种4份、3级抗病(R)的品种9份和5级中抗的品种16份。试验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中,表现为中等抗病或感病品种占大多数,表现高抗的玉米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7.
水稻、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5.33万hm2(水稻3.2万hm2、玉米2.13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8.5%,以稻瘟病、玉米灰斑病为主的病害,严重威胁大春粮食作物生产安全。为控制病害流行发生,腾冲植保站一直坚持开展水稻、玉米品种抗性监测,筛选适宜腾冲种植的抗病良种,明确主推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及适应性,为全市品种布局及病害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西南高原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的抗病性,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0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具有丰富的抗病资源,高抗锈病的有5份,高抗小斑病的有13份,抗大斑病的有26份,兼抗(含高抗、抗和中抗)3种病害的有32份。可见,西南玉米地方品种有大量抗病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不同的抗病和感病的甘蓝品种为材料,在接种甘蓝黑腐病菌(Xanthomonascampestris pv.campestris)12天后取样。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甘蓝黑腐病抗病性与同工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后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 Per-Ⅰ区的酶谱染色明显加深变宽。接种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扫描面积积分总和值的 D 值〔D=(A_i-A_n)/A_n〕小于感病品种的 D 值。D 值的大小可能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接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酯酶同工酶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晋南玉米粗缩病发生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年份,结合品种比较、双列杂交及自交系选育,研究分析了发病与品种及栽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播玉米发病重于夏播玉米,套种(晚春播)发病最重;品种间发病率差异显著;亲本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悬殊,且具一定的遗传性,选育抗病自交系,组配抗病杂交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从省内外引进80个玉米杂交新品种进行试验,通过试验鉴定出抗病性达到高抗(HR)的组合3个,抗病(R)的组合5个,中抗(MR)的组合16个,中感(MS)的组合28个,感病(S)的组合23个,高感(HS)的组合5个。抗病品种以中抗(MR)的较多,高抗(HR)和抗病(R)的较少,感病品种以中感(MS)和感病(S)的较多,高感(HS)品种较少。今后要加强抗病品种的引进和选育,以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达到玉米平稳增产的目标,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玉米黄斑病研究Ⅱ.症状类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温室用Curvularialunata分离物接种黄早4等44个自交系和杂交种,不同品种(系)上症状表现有明显差异。根据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及产抱情况等特征,初步区分为抗病型(R)、感病型(S)和中间型(M)3种病斑类型。病斑类型可作为鉴定品种抗病性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玉米灰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玉蜀黍尾孢菌(Gercosporazeae-maydis)引起的玉米灰斑病目前已经发展成一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各玉米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抗病性主要受附加基因控制国内外都有一些抗病品种,但是多数品种感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16.
用高产感病亲本中花5号(Pm)、抗病低产亲本ICGV86699(Pf)和杂种高代家系(Fu)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亲本对杂种后代晚斑病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亲对杂种后代性状的影响互有强弱,在抗病性上感病亲本的影响大于抗病亲本、在荚果产量上低产亲本的影响强于高产亲本,育种目标不寄于亲本优良性状的简单互补。建议将高产-中抗、高产-高抗同时纳入育种目标,抗病亲本应选用已打破不良连锁、产量性状好的抗病品系,组合选配应考虑育种目标和双亲性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病斑的扩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喷雾法接种,观测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不同叶层和部位病斑面积与数量,分析其与接种天数和温湿度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病斑扩展与温度在20~30℃的时间累计值、10℃以上的有效积温、接种天数、相对湿度90%以上的时间积累值和品种抗性等均极显著相关(P0.01);抗病品种病斑小而少、产孢少,感病品种则相反;病害主要发生在穗位及以下叶片,病斑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中上部,并以纵向扩展为主,横向扩展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是我国新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性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主要玉米病害.国内外关于该病害的研究,在寄主方面主要侧重在抗病性、抗病性遗传及品种抗病性鉴定上。在我国,普遍缺少高度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抗病基因也不清楚,目前主推的品种遗传基础过窄,是寻找多抗品种的主要障碍.在病原菌方面,我国以新月弯孢菌气生变种(Curvularialunata)危害玉米为主,该病菌致病性和产毒能力都很强,不同地区的病菌菌株存在致病力的差异,但其遗传背景和相互关系尚需深入研究。该病害蔓延快,危害重,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哈密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为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吐鲁番地区10份哈密瓜品种为材料,采用苗期人工接种进行病情指数调查;观察不同抗性品种苗期叶面绒毛数和气孔数及测定叶片自身防御酶PPO、POD。【结果】供试10个品种中无免疫品种,西州密25号和皇妃表现为中抗,新密36号表现为高感,其余7个品种表现为中感;高感品种新密36号和中感品种9818(绿皮)叶毛数无明显差距,西州密25号的叶毛数是新密36号的叶毛数1.68倍,气孔数是中感品种9818(绿皮)的1.42倍,是新密36号1.91倍;不同抗性品种PPO酶活性呈现感病品种﹥中感品种﹥抗病品种,POD酶活性呈现感病品种﹥中感品种﹥抗病品种。【结论】供试品种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西州密25号和皇妃表现为中抗,新密36号为高感品种,其余品种表现为中感;品种抗病性与下表皮叶面叶毛数量和气孔数量有关,呈正相关趋势,自身防御酶PPO酶呈下降趋势,与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POD酶呈上升趋势,与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浅谈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蜀黍黑粉菌,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乌霉",群众称之为长"蘑菇"。瘿,菌瘿成熟后散出大量黑粉。1.发病原因1.1品种选择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推广玉米品种抗病性差,发病趋重。一般杂交种比其亲本自交系或一般品种较抗病;硬粒型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甜玉米较感病;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