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2个方面选取环境因子,通过观测2019年观测样本开花物候的3个特征(始花期、败花期和开花持续时间),分析开花物候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4种木本植物的始花期为(94.00±17.88)d,败花期为(108.00±21.65)d,开花持续时间为(13.97±6.17)d;开花持续时间的方差较小.木本植物植株个体的环境位置和微观环境差异影响到个体的规格大小,道路两旁由于冬雪堆积融化的原因,获得更好的微观环境条件,植株规格更大,表现出更早开花、更早败花、更短开花持续时间等特征;不同物种木本植物微观环境对开花物候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红山桃、美国皂荚、香花槐、夏橡和黄金树这5个物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小乔木和灌木开花物候没有显著作用.宏观环境因子的影响显著高于微观环境因子.相对于微观环境条件,宏观环境因子对开花物候方差变化的贡献明显较高;微观环境因子对开花物候呈负向作用,宏观环境因子起正向作用,且其中日照时数是开花物候变化的最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城市典型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以临汾合欢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气温、积温等气候因子对临汾合欢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临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3—2021年上升了2.9℃;年降水量存在6年和15年2个周期。临汾合欢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生长季延长。气温和积温对合欢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对果实成熟期表现为显著相关。叶变色始期、落叶末期对气象条件反应不敏感,主要受果实成熟期的出现日期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贵阳市木本植物春季物候对昼夜(最高及最低)温度响应的差异,增进对亚热带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理解,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及t检验等方法,对贵阳市40余种木本植物展叶始期和始花期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响应的相关时段及敏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木本植物的展叶始期和始花期对最低气温响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41 d/℃和-7.32 d/℃,显著高于对最高气温的敏感度(-4.06 d/℃和-4.45 d/℃),即温度上升1℃的情况下,最低气温使春季物候提前的天数平均比最高气温多3 d左右;始花期与其对最低温度的敏感度成显著负相关,说明始花期较早的植物对最低温度的敏感度较高;展叶始期和始花期对最低气温响应的相关时段平均值分别为73 d和86 d,均显著长于最高气温的47 d和64 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植物物候能指示自然环境中的气象和水文变化。采用SW模型模拟木本植物的物候期,分析SW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分析SW模型模拟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物候模型及物候期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基于沈阳、北京、西安、洛阳等10个站点观测的地面物候数据(叶芽开放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和叶变色期)与气象数据,利用模拟退火法对SW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及交叉检验,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及适用性。  结果  研究区域各地近50年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除洛阳、德州外其余地点春季物候期均为显著提前趋势。其中,泰安的紫薇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显著,以每10年?4.96 d的速度提前,北京的银杏叶芽开放期提前趋势最不显著,以每10年?0.72 d速度提前。秋季叶变色期表现为推迟,秦皇岛紫薇叶变色期以每10年1.05 d速度推迟,北京地区植物叶变色期以每10年0.12 ~ 0.49 d的速度推迟。SW模型对春季物候期模拟效果优于对秋季物候期的模拟,且乔木模拟效果略优于灌木。该模型对加拿大杨展叶始期模拟最为准确,决定系数(R2)为0.958,均方根误差(RMSE)为3.5 d;灌木中对紫丁香开花始期模拟效果最优,其R2为0.942,RMSE为3.6 d。与春季物候期模拟相比,秋季叶变色期的模拟偏差较大,R2仅为0.030 ~ 0.574。  结论  在过去的50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多数站点春季物候期表现出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则表现为推迟,在物种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存在差异。SW模型适用于不同生活型物种的物候期模拟且模拟效果差异不显著;该模型对不同物候期的模拟效果不同,其中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的模拟最为准确,其次是叶芽开放期,叶变色期模拟准确度则最低。这表明仅考虑温度因子的SW模型不能真实模拟秋季物候期,应耦合光周期和降水等因子改进模型,以提高模型模拟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以2000-2011年湖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动植物物候资料和1969-2011年湖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等统计学方法,研究湖州市近42年来冬季气候的变化特征及近12年来气候变化对春季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2年来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都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而近10年来与整体趋势相反;近12年来木本植物的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整体呈推迟趋势,草本植物的展叶始期有所提前而开花始期有所推迟;冬季平均气温与春季动植物物候期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说明平均气温是春季物候期的敏感因子,尤其对木本植物的展叶始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而降水和日照对春季动植物物候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各种划分季节方法的利弊。肯定了以物候资料划分季节的优点;并以帽儿山地区多年的物候资料划分了季节。并编制了帽儿山地区的物候历。总结出了利用物候历预测农(林)时的经验公式 X=A_t+(B-C) X——某种农(林)时的预测日期 A_t——早于指示植物先开花的植物当年的开花始期 B——物候指示植物开花始期的多年平均日期 C——早于指示植物先开花的植物开花始期的多年平均日期。  相似文献   

7.
徐琳  陈效逑  杜星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2):3584-3593
模拟刺槐开花日期与气温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揭示蜜源植物物候空间格局形成的生态机制和掌握养蜂生产的时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中国东部暖温带26个站点1986-2005年的刺槐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数据,建立了基于日均温的多年平均和逐年物候空间模型,模拟多年平均和逐年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格局,并对模型进行了空间外推检验.进而,将1986-2005年8 km×8 km分辨率的日均温格点数据代人多年平均和逐年物候空间模型,得到连续地理空间多年平均和逐年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格局,并尝试设计了研究区内转地放蜂的适宜路线.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暖温带1986-2005年多年平均及逐年最佳期间日均温的空间格局分别控制着多年平均和逐年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格局.各地多年平均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序列与最佳期间日均温的空间序列呈显著负相关(P<0.001),多年平均气温—物候空间模型对刺槐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的方差解释量分别为87%、86%和77%,模拟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5、2.7d和4.1d.同样,各地逐年刺槐开花日期的空间序列与最佳期间日均温的空间序列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逐年气温-物候空间模型对刺槐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的方差解释量分别介于44%-94%、57%-92%和39%-84%之间,模拟的平均RMSE分别为3.9、4.0d和5.4d.预测得到的连续地理空间多年平均刺槐开花日期呈现出自南向北、从平原向丘陵和山地逐渐推迟的空间演进特征.据此,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转地放蜂可以沿西线、中线和东线进行,放蜂的大致持续时间可达40-50 d.此外,预测得到的连续地理空间1986-2005年期间刺槐开花始期、盛期和末期的线性趋势以提前为主,呈显著提前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8%、26%和32%.  相似文献   

8.
梅花不同品种幼树期及开花物候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沙地区,对65个梅花品种的幼树期及开花物候期进行了观察记载。梅花不同品种其幼树期不同,丰后、美人梅、小骨里红等品种的幼树期短,嫁接当年就能开花。三轮玉蝶、桃红朱砂、南京红等品种嫁接后3~4 a才可开花。不同品种开花时期及花期长短也不同。早花品种的最佳观赏期最长为25 d,最短为18 d。中花品种的最佳观赏期最长为24 d,最短为8 d。晚花品种的最佳观赏期最长为10 d,最短为7 d。  相似文献   

9.
民勤近年气温和降水对梭梭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民勤2008—2016年梭梭观测数据,分析了受气温、降水影响,梭梭每年物候期出现时间各不相同,最早、最晚相差6~16d。随着气温升高或降低,梭梭物候期持续日数缩短或延长;随着降水的增多,梭梭物候期持续日数延长。  相似文献   

10.
对引种驯化后的黄岗山樱进行3 a观测表明,其开花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初,单花开放时间5-6 d,单株花期12-15 d;果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初,单株果期14-16 d,果熟期至落果期可延续5-7 d。观测还表明,在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年度的黄岗山樱,其开花与结实物候期存在差异,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则开花与结实物候期越迟。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木本植物盛花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50种木本植物52年的盛花期观测数据和该地区过去52年间全年和每个月的温度数据,探讨黑龙江地区木本植物盛花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同时分析了生活型(乔木vs.灌木)和果实类型(肉质vs.非肉质)在这种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 研究地点在过去的52年里升温趋势明显,全年平均温度或春季平均温度的变化幅度每10年均升高达0.49 ℃,高于全球和全国的平均水平;50种植物中,多数植物(76%)盛花期主要与4月或5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盛花期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平均提前2.09 d/℃,但提前速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余12个种(24%)的盛花期不受温度升高影响或影响不显著;不同物种盛花期对春季不同月份平均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大多数(34种)开花较早的物种与4月平均温度变化呈极显著(P0.000 1,P0.01)或显著相关(P0.05),少数(4种)开花较晚的物种与5月平均温度变化显著相关(P0.05);生活型(乔木vs.灌木)和果实类型(肉质vs.非肉质)对这种响应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我国东北地区木本植物盛花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点,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并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2.
李晶晶  刘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97-4498
利用2001~2010年潍坊几种木本植物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木本植物物候期变化对气温、降水、日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年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说明潍坊气候逐渐变暖,年降水量年变化较大,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年累计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在各种气候因子相关分析中,气温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时数次之,降水量最弱。  相似文献   

13.
木本果树开花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过程。拟南芥中存在多条调控开花时间的信号途径如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自动途径等。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成花调控研究进展较缓慢。本文综述了木本果树中开花综合基因,即综合不同成花调控途径信号的关键基因,如CO、FLC、SVP、FT、LFY、TFL、AP1、SOC1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探索木本植物成花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媛  邵建柱  李晓刚  陈波  陈海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77-7778,7786
[目的]探究延后栽培中控温方式对果树开花坐果的影响。[方法]以冷藏盆栽桃为试材,研究不同出库时期对冷藏盆栽桃开花坐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出库时期延后,冷藏盆栽桃开花物候期加快,花期缩短,花朵直径、花柱长度变短小,僵芽率上升,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坐果率下降。花芽萌动至花期的持续高温是造成坐果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丰富果树休眠理论及盆栽果树、设施果树的延后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树木物候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近三十年(1951—1980年)北京120种树木物候。认为春季物候期迟早主要取决于气温。每年树木物候期的波动幅度与活动积温一致。不同树种物候期不一样,各树种的物候期有严格的顺序性。各树种的物候学特性除和环境密切相关外还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树木物候的研究对林业生产和其它有关学科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编制了树木物候谱,提出了树木物候予报公式并编制了林业生产节令表可供林业及有关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雁霞  邬晓勇  王跃华  李易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68-5069,5177
[目的]了解欧李在成都地区的适应性。[方法]以引种欧李4号和欧李5号为材料,分别对其开花时间、花期长度、坐果率及植株的高度变化等进行观测,并对其物候期进行调查。[结果]成都地区欧李的开花时间较北方地区早,物候期较北方地区提前;欧李4号的开花期为8d,平均坐果率为19.48%,高度为44~60cm的植株坐果率较高;欧李5号的开花期为15d,平均坐果率为27.24%,最高植株与最低植株的坐果率相差11.91%;欧李5号的植株高度、开花量、最高坐果率、最低坐果率及平均坐果率等均优于欧李4号,但2品种在成都地区的生长状况均较好。[结论]欧李4号和欧李5号适宜在成都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主要广场的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调查了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24个星级广场乔、灌木的物种组成,观赏习性(观花、观果、观叶、观形),应用频率及重要值等。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广场木本植物种类较丰富,共有53科91属124种(包括种以下单位),其中:乔木类62种,灌木类52种,藤本类6种,竹类4种,但乡土树种应用偏少,骨干树种较单调,观赏植物配植不尽如人意。建议增加观花观果植物、芳香植物及南京市市树市花在南京城市广场的应用。表4参11  相似文献   

18.
定植期对夏季切花小菊生育期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切花小菊品种为材料,研究定植期对切花小菊夏季生产生育期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定植期时切化小菊生育期和外观品质影响显著,5月初定植的切花小菊开花最快;品种之间有差异,从定植到开花,清露在5月初定植只需85 d,而自蜂窝在6月初定植需108 d.4月初定植的切花品质最高,随定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冠幅缩小、茎粗和节间长减少,但花径变化因品种不一.证明江苏北部能够实施优质切花小菊的夏季生产,而最适定植期心在4~5月间.  相似文献   

19.
首次对河南彩叶木本植物种、变种、品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河南木本彩叶植物(种、变种、变型、品种)逾150种。现对其中54个新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和产地进行了介绍,并且分析了彩叶树木新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期丰富河南省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20.
为贵州生态环境的变化及监测等提供参考,分析了贵州岑巩、江口、黎平3个农业气象台站1983-2005年的气温对油桐物候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物候的早晚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气温与春季物候期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即气温越高物候期越早;气温与秋季物候期呈显著正相关,即气温越高物候期越迟。春季物候期平均每10a提早2~10d,秋季物候期平均每10a延后2~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