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垄玉米覆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三条65cm小垄改成两条975cm大垄,每条大垄种植2行玉米,小行距30cm;另一种是将两条65cm小垄改成一条垄距为130cm超大垄,每条大垄种植4行(大垄上开两个播种沟,沟间距离40cm,沟宽20cm,沟内双...  相似文献   

2.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红 《科学种养》2010,(1):14-14
<正>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一是大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模式即将原来的两条宽为65厘米的小垄改为畦面宽为130厘米的1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90厘米,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的通道,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田间郁闭的问题,而且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玉米栽培面积较大,历年播种面积均在180~200万公顷,传统上多实行70厘米行距大垄栽培,每亩保苗2000~2700株,偏于稀植,漏光损失严重。这种种植方式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尤其是在我省北部冷凉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第三积温带以北的许多县份,玉米亩产只有200公斤左右,其低产原因之一就是大垄稀植。为了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发挥玉米群体增产效益,我们于1988~1989年研究示范了少耕平播密植  相似文献   

4.
任小燕 《中国种业》2020,(11):104-105
并单7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自系太14F24作母本,太14-158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2019年7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山西春播早熟玉米区生育期130天,比对照大丰30早熟1天。2016年、201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早熟区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57千克,比对照大丰30增产5.35%,增产点率100%。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83.3千克,比对照增产7.3%,增产点率100%。该品种表现抗倒伏、脱水快、容重高、淀粉含量较高、品质优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7~1989年3年在依安县依龙镇,种植大垅双行覆膜玉米30亩,平均亩产860.4公斤,比70厘米单行地膜增产44%。1990年示范推广1970亩,平均亩产790.5公斤。1991年全县推广10万亩,平均亩产758.1公斤。其在依龙镇德玉五屯涌现出215亩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闻名的玉米高产区,全市玉米平均亩产在450千克左右。近些年来我们在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增密化控晚收高产栽培技术,2007年玉米单产达483.5千克,其中50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836.3千克。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90-1”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浚县农试站合作育成,被农业部定为1992~1994年国家重点扩繁品种。在1990年河南省玉米区试中平均亩产521.9千克,比豫玉1号增产15.3%,居首位;1991年亩产537.0千克,比豫玉5号增  相似文献   

8.
地膜马铃薯-玉米-蒜苗高效种植模式在我县已初见成效,马铃薯平均亩产1800千克,收入2160元;玉米平均亩产450千克,收入972元;蒜苗平均亩产1250千克,收入3750元;亩总产值6882元。现将这种高效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种植以稻、油两熟制为主要模式,常年种植中稻48.6万亩,油菜18万亩。县农技站采用优质稻、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种植“两高双低”油菜川油蓉油系列品种28.6万亩,平均亩产油菜籽140千克,总产油菜籽39985.6吨,比全县大田生产油菜亩增产54—90千克,其中,渝黄1号黄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21661亩,平均亩产148千克,总产3206吨,比大田普通油菜亩增产58千克,单产提高64%,总产增值379.4万元;推广种植优质水稻12.1万亩,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平均亩产555.4千克,每亩增产54.4千克,总产增值948.84万元。现将优质稻、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新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之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和春玉米作为商洛乃至整个秦巴山区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分别在200万亩和240万亩左右。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间套技术,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组织相关县区农技部门在大量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膜马铃薯玉米规范间套集成技术模式的示范与推广工作,该规范间套模式全年平均亩产756.93千克(其中马铃薯1456.16千克,折主  相似文献   

1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值得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不充分而提出的,是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雨、保墒、抗旱新技术。2004年开始,该技术在甘肃省榆中、静宁、秦安、宁县、安定、通渭等县区的玉米、马铃薯、甘蓝等农作物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雨率达到95%以上,保墒效果达到90%以上,与常规地膜覆盖技术相比,玉米增产100千克/亩以上,马铃薯增产400千克/亩以上,甘蓝增产400千克/亩以上。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安、融水三县,结合实施柳州市贫困山区“超级稻+再生稻+油菜”生产模式及高产稳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攻关项目,在稻田示范推广“稻-稻-鱼-油”立体种养模式,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超级稻头季平均亩产558.5千克,再生稻平均亩产221.2千克,冬油菜籽平均亩产165.4千克,鲜鱼平均亩产27‘3千克,全年平均亩产值超过2000元。  相似文献   

13.
1.整地施肥栽培甜瓜应选择含有机质丰富,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砂壤土。每亩施有机肥35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70千克(将一半三元复合肥施于垄底),深翻耙平、整细后实行大小垄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大垄行距80厘米,小垄行距40厘米,垄高10厘米。  相似文献   

14.
特用夏谷新品种粘谷1号“粘谷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从山东粘谷中系选而成。1992年在宁晋县北近试验,亩产457千克,比高39(400千克)增产14.3%。1993年所内产比试验,亩产353.6千克,比青丰谷(308千克)增产14.8%,比...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麦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份,我站在本市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进行了马铃薯麦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示范,据6月27、28日实际测产,平均亩产达1976.3千克,较露地栽培亩增产274.4千克,增幅16.2%,示范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允高 《科学种养》2009,(12):26-26
为探讨高效农田的栽培模式和技术,满足农民对技术的迫切需求,虞城县农技站进行了小麦/菠菜一春玉米/夏玉米一大白菜一年五熟亩产吨粮万斤菜栽培模式和技术的研究,为当前发展高效农业,摸索出了薪经验,闯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果。经市、县有关专家验收,平均亩产粮食1237千克,其中小麦357千克,春玉米458千克,夏玉米422千克;亩产蔬菜6650千克,  相似文献   

17.
晋中市榆次区玉米套大蒜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以77厘米为一带,带内种3行大蒜,1行玉米。大蒜小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亩栽大蒜2.67万株,亩产大蒜290千克,亩收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吉林地区大豆产量不高不稳的问题,我们于1981~1984在吉林省沿江河淤土地区的永吉县乌拉街乡,进行千亩以上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获得平均亩产159~164公斤,比该乡历年平均亩产90~110公斤增产45~50%,1984年永吉县推广该项增产技术15万余亩,平均亩产154公斤,比当年全县大豆平均产量125公斤增产23.2%。  相似文献   

19.
辛艳 《种子科技》2002,20(6):366-367
农大 8 0是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1994年用 HT8×P131B组配的玉米杂交种 ,2 0 0 0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2 0 0 1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目前 ,可替代唐抗五做夏播玉米推广利用。1 主要特征特性1.1 产量情况2 0 0 0年参加天津市夏玉米区域试验 ,4个点平均亩产 4 5 8.9kg,较对照种唐抗 5号增产 4 .5 %。2 0 0 1年在天津市夏玉米区试中 ,3个点平均亩产 5 17.3kg,比对照唐抗 5号增产 6 .4 %。在 2 0 0 1年的生产试验中 ,4个点平均亩产 4 96 .1kg,较对照唐抗 5号增产 0 .5 %。1.2 籽粒性状和理化指标农大 80玉米是大穗型品种 ,果穗近筒…  相似文献   

20.
蠡玉35是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200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2008年引入我县试种,2009年大面积示范种植7800亩,平均亩产568千克;2010年我县农业局选用该品种在石桥镇东大庄村建立百亩高产攻关田,种植面积102亩,平均亩产达到687千克,其中农户韩金钟种植3.5亩,亩产实现716千克,深受当地农民好评。现将其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