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从大白菜温敏雄性育性转化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分析中获得的EST-58为标签,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对其进行延伸,并对电子克隆的结果进行RT-PCR验证,结果表明:电子克隆到1个由1197bp核苷酸组成的序列,该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蛋白为292个氨基酸。经RT-PCR扩增,连续样品间EST-58表达的带型变化趋势与cDNA-AFLP的差异显示情况一致,且RT-PCR获得的序列与电子克隆的序列一致性达98%。用该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X同源性分析,确定该序列为大白菜的XET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EU579461)。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品种同功酶及水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郑晓鹰  李丽 《园艺学报》1997,24(3):244-248
用电泳技术分析了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L.sp.pekinesis)49个品种苗的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过氧化物酶(POX)、脂酶(EST)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的同功酶谱,以及种子水溶蛋白(PROT)的图谱。从中分析了13个表现出品种之间多样性的位点。根据这些位点上带型的差异,可以区分供试的所有大白菜品种。图谱上品种之间的差异位点,可以用于杂交种F1代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明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作用的分子机理,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选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对大白菜polCMS育性恢复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并选取部分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共有2 82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441个上调表达,2 385个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细胞位置为细胞质、细胞器及大分子复合物等位置,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及质体等,分子功能主要为核酸外切酶的活性,参与的生物过程是花粉壁的形成和组装。与pol CMS显著相关的通路主要是核糖体、糖和氨基酸代谢、核苷酸切除和修复、RNA降解等通路。表达谱和RT-PCR结果表明恢复基因主要通过下调表达调控育性恢复,有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育性恢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3年测定不同雄性育性桃花器官营养元素 ,结果表明 :随着花粉母细胞发育期进展 ,不同育性花器官中元素含量变化为 :Ca呈从高 -低下降趋势 ;而Zn呈上升趋势 ;Cu、B从低 -高 -稍高 -低 ;N、P、Mg、Mn、K呈低 -渐高 -高 -稍低趋势。成熟可育雄蕊中有低的Ca、Mg、Cu、B等含量和高的N、P、Mn等含量。Ca、B可能与花粉管向化性物质有关 ;钾与促进蛋白质和核酸形成 ,保持原生质的水合程度有关 ;N与可育花粉中游离脯氨酸 ,水解酶类等有关 ;P与核酸含量有关 ;Mn与花粉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不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在减数分裂期开始明显上升,陡升期出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精氨酸和谷氨酸在减数分裂之前提前出现峰值,而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急速下降。可育品种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出不育品种,其含量显著差异也恰在花粉发生与发育期出现。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药壁组织的绒毡层的发育与解体状况和花粉育性、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关系。花粉成熟时雄蕊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实际是花粉的含量差异,可育品种的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成倍乃至数倍高出不育品种。雌蕊内也有一定的游离脯氨酸,且可育品种明显高出不育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苗龄7~10 d的辣椒组培苗为被侵染的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研究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抗生素浓度对辣椒遗传转化的影响,以期获得抗真菌病的转基因辣椒植株.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外植体类型、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辣椒的遗传转化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以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辣椒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3株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7.
玻里马胞质大白菜雄性不育系CMS3411-7温度敏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光照培养箱恒温、变温和田间自然变温, 研究大白菜玻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CMS 411-7 温度敏感的特性。结果表明: 在3~ 15℃内CMS 3411-7 均有育性转换, 其中昼/夜温度8/ 4~ 14/ 10℃ ( 即日平均温度6~ 12℃ ) 是有效转换的温度范围。在恒温6℃条件下经过3~ 5 d 处理时CMS 3411-7 的育性转换值( 不育级别) 可达到2 级, 该温度下随着处理时间延长( 3~ 9 d) 不育性转换程度逐渐加重。在9℃恒温下处理6 d 较处理3 d 和处理9 d 时的转换程度都大。在14/ 10℃下转换程度与处理时间无关。在17/ 13℃ 下处理时间延长反而抑制不育性转换。虽然不同处理下CMS 3411-7 不育性转换开始和转换结束的时间差异较大, 但显著转换发生的时间一般稳定在温度处理后10~ 27 d, 表现相对集中。就育性转换的启动来看,经过3 d 处理后8/ 4~ 17/ 13℃下均发生了育性转换, 说明3 d 处理就可以启动育性转换基因。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合产物大部分以蔗糖的形式供应和运输,其中果糖-1,6-二磷酸酯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ase)水解果糖-1,6-二磷酸(FBP)形成F6P和无机磷。根据GenBank登录的甘蔗细胞质型FB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x89006)的序列设计引物.从甘蔗叶片cDNA文库和茎中扩增出FBPase基因的cDNA片段sfbp1和sfbp2,并构建到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fbp1和sfbp2长均是1180bp,包含完整的开放读码框.编码332个氨基酸。sfbp1核苷酸序列及其推演的氨基酸序列与甘蔗FBPase基因进行序列比对,相似性均是99%。采用DNAMAN比对分析sfbp1和sfbp2的cDNA序列及其推演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相似性分别是99.93%和99.7%。采用ExPASy软件预测推演的sfbp1的分子量大小为36.074kD,理论等电点为5.83。  相似文献   

9.
【目的】发掘中国砂梨种质资源中蕴藏的多倍体种质,明晰中国砂梨基于染色体水平的多样性,为砂梨多倍体育种和起源进化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较为系统全面地对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中收集保存的466份砂梨种质进行倍性鉴定,并对新发掘的多倍体砂梨种质进行花粉生活力和自交结实率分析。【结果】共发掘出多倍体砂梨种质5份且均为三倍体,占总样本的1.07%,显示中国砂梨种内基于染色体的多样性水平较低。三倍体种质的花粉生活力和自交结实率均为0,显示其花粉不育且无单性结实能力。【结论】首次将流式细胞仪成功地用于中国砂梨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分析,发掘出的5份三倍体种质中,有3份自然三倍体集中分布于鄂西恩施的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结合部,暗示该区域或为砂梨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花粉育性分析结果可为其在多倍体育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核型分析首次发现3个牡丹异源四倍体,并通过杂交试验分析其育性特点与育种潜力。分析表明,3个材料均具有20条染色体。核型公式,材料07-LB-30为2n=4x=20=16m(1SAT)+4st(1SAT),07-LB-22为2n=4x=20=15m(1SAT)+1sm(1SAT)+4st(3SAT),07-LB-56为2n=4x=20=16m(3SAT)+4st。杂交试验表明,07-LB-30分别作父、母本均具良好育性,是优良亲本材料;07-LB-22是雄性不育的优良母本,具有重要育种价值;07-LB-56虽然作母本不育,但作父本有一定育性,是培育重瓣多倍体牡丹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7个胡萝卜主栽品种的单根重、根长、根型及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含量品种间差异达到2.68倍,比瑞和美国高山大根的单根重最大,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可作为栽培、育种和加工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白菜β-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菜抗霜霉病品种‘雪克青’cDNA 为模板, 采用RT2PCR 技术, 获得了1032 bp 的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 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β- 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 序列编码343 个氨基酸, 与芜菁bg1 基因具有98 %的同源性, 与拟南芥bg2 基因具有84%的同源性。在GenBank 中登录号为AY395720 。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脱落酸合成相关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是否参与草莓果实成熟的调控,本研究以‘红颜’草莓着色期间的果实为试材,首先通过RT-PCR技术克隆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该1,845 bp基因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并编码1个含有615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含有3个跨膜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围绕果实着色期间基因转录水平以及ABA含量分析表明,随着果实的着色增加,转录水平和ABA含量都逐渐增加,半红后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而ABA含量继续上升,至成熟时达到高峰.本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参与草莓果实的着色启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SIEF3133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bgl1),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gl1的相对表达量。当PDB中加入0.05g/L的皂苷溶液,菌丝培养4~6d时,bgl1相对表达量降低了1/2左右(相比对照),8d开始升高,第10天为对照组的1.8倍;向工厂化生产用的栽培瓶(接种培养85d后搔菌处理)中添加0.05g/L的皂苷溶液15mL,可缩短子实体采收时间约3d(与对照组相比),在此过程中bgl1相对表达量在第5天时最低,20d时超过对照组,5d时为对照组的1.66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脱落酸合成相关酶β-葡萄糖苷酶FaBGl基因是否参与草莓果实成熟的调控,本研究以‘红颜’草莓着色期间的果实为试材,首先通过RT-PCR技术克隆β-葡萄糖苷酶FaBGl基因的鳊码区核苷酸序列。该1,845bp基因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并编码1个含有615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aBG7含有5个跨膜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围绕果实着色期间FaBGt基因转录水平以及ABA含量分析表明,随着果实的着色增加,FaBG7转录水平和ABA含量都逐渐增加,半红后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ABA含量继续上升,至成熟时述到高峰。本研究结果表明FaBG7可能参与革摹果实的着色启动。  相似文献   

16.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两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模型, 研究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运用Griffing Ⅱ的方法进行遗传效应的分析, 就不育度而言, 加性作用的方差占总的遗传方差为21.89% , 而显性作用的方差为78.11%; 广义遗传力为97.22% , 狭义遗传力为21.23%。配合力的比较结果表明, 5个不育亲本中, 523-16的一般配合力最高, 达3.17; 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是606-7 ×102, 达10.42。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遗传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 影响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育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一对加性- 显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模型) ,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2.03% ~94.12% , 微效基因的遗传率为0.14% ~10.94% , 两种遗传分析模型研究结果均表明: 主基因的显性作用在不育性表达中占主导地位, 但主基因的加性作用以及微效基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