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效唑处理对直播油菜机械收获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阳光2009与沣油520为材料,于封行期及蕾薹初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测定倒伏、角果抗裂性及产量相关指标,研究多效唑对油菜产量和机械收获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高产及机械收获条件下油菜的多效唑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多效唑处理均显著提高2个油菜品种的抗倒性、抗裂角性及产量,蕾薹初期喷施300 mg L–1多效唑后油菜抗倒与抗裂角指数增量大,封行期喷施150 mg L–1多效唑则后产量的增量大。多效唑处理降低每角果粒数,但增加油菜品种的单株角果数及千粒重,故而增加产量;且可通过增加油菜根颈粗、鲜重根冠比及抗折力降低株高和倒伏指数,提高油菜抗根倒与抗茎倒能力;通过增加角果含水量、延缓角果成熟度、增加角果皮干重提高油菜角果抗裂性。本研究认为封行期喷施150 mg L–1的多效唑是最佳喷施时期与喷施浓度,既可显著增强易倒伏而减产油菜田块的抗倒与抗裂角能力,最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又可满足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所需的高产、抗倒及抗裂角要求。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构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品种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表明,杂交油菜蓉油3号个体优势明显,其适宜种植密度可稍低,以发挥个体增产潜力,常规油菜中油821单株生产能力不及杂交油菜,生产上应适当密植,以发挥群体优势;种植密度主要通过影响分枝的发生、有效角果数的多少而影响产量;在产量组成中一次分枝的贡献最大,促一次分支的发生是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到成熟时干物质主要分配到角果,其中种子和果壳各占50%左右,其次为茎秆  相似文献   

3.
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栽培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进行了10 000株/667m2(ck)、15 000株/667m2、20 000株/667m2、25 000株/667m2、30000株/667m25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和管理水平下,20000株/667m2左右可作为高产栽培的参考密度。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杂交油菜黔油17号7个处理水平的密度单因子试验,研究了黔油17在遵义及相似生态区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生产水平下,黔油17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000~7000株/667m^2;在此密度范围内,植株生长势强,有效分枝数多,综合性状好,含油量较高,产量可达18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5.
肥料,密度两因子对油菜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生长发育情况及疸的影响。糖果表明。4种处理中,以施用50kg/667m^2高浓度复合肥,种植密度为9000株/667m^2的处理对油菜生产效果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密度对紧凑型油菜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3个紧凑株型和1个普通株型油菜品种“秦优7号”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密度下的个体与群体的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在密度为210000株/hm2时,紧凑型油菜品种的个体与群体的协调性最佳,可以获得该类品种的最高产量;“秦优7号”的产量在150000株/hm2的密度下最高,在210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有不显著减产;紧凑型油菜品种达到最高产量时的密度高于“秦优7号”。随密度从150000/hm2增加到270000株/hm2时,紧凑型油菜品种和“秦优7号”品种的单株角果数都减少,但紧凑型品种的角果数缓慢较少,而“秦优7号”较少幅度较大;两类品种千粒重的增加和角果粒数的减少均较平缓。在较高密度下,个体与群体协调性好,群体角果数多,这是紧凑型油菜在较高密度下能获得较高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和密度对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油杂62为材料,采用机械直播的方式,设置不同氮肥和密度处理,在油菜籽粒含水量10.86%~13.17%时研究油菜机械收获各部分损失率及损失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械收获总损失率在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变幅在6.13%~7.82%之间。不同部分的损失占总损失比例差异较大,其中,自然脱落损失比例最小,各处理占总损失的比例在2.41%~3.90%之间;其次是割台损失,各处理占总损失的比例为17.99%~21.99%;清选和脱粒损失比例最大,占总损失的74.15%~79.52%,其中主要是夹带损失,占总损失的65.51%~69.05%,而未脱粒角果比例损失较小,占8.64%~10.47%。随着氮肥用量和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总损失率与产量、氮肥用量及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0.918**和0.358。本研究表明,在油菜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获得高产,在高产的基础上再降低收获损失率。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高效是油菜生产目标口油菜机械收获技术可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但在油菜机械收获技术推广中常碰到因倒伏导致减产及机械收获操作困难等问题。甘蓝型油菜植株高大、成熟期角果易开裂,高产要求下,更易发生倒伏而不利于进行机械作业,同时也会造成收获损失率偏高,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抗倒性、改善角果发育及产量形成,进而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从当前油菜生产实际出发,综述了施用多效唑对油菜产量、抗倒性及抗裂角性等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期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过程中多效唑的正确合理使用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甜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粤甜16号"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在3200株/667m~2时玉米植株群体和个体能够得到协调发育,综合性状较合理,产量、产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佳伟 《种子世界》2014,(12):26-27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先玉335玉米品种的生长性状和产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先玉335玉米品种群体叶面积指数(抽丝期)最大可达6.67,玉米株高最高达到371cm;种植密度在8.0万株/hm2时群体干重最大,完熟期时达1 853.4kg/hm2;先玉335种植密度在8.0万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4 945kg/hm2,综合分析,先玉335玉米品种在东部桦甸地区,最适种植密度为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株行配置与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4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3种等行距、3种宽窄行共6种株行配置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密度在15×104株/hm2油菜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对密度45×104株/hm2油菜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适宜株行距配置增产效果最高达到19.1%;认为20 cm~40 cm的行距配置有利于当前较高密度直播油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油菜品种机械化收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的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油菜种植提供借鉴,以不同分枝类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种植密度对油菜花期、抗倒伏性、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的花期因为密度的增加而缩短,即开花期时间相对集中,油菜茎秆变细、茎秆抗折断力显著减弱、有效分枝的上移集中。与此同时,单位长度抗折力距呈现先增高后又降低的趋势,种植密度在44.98万株/hm2时达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强。因此,在现有栽培密度15.0万株/hm2~22.5万株/hm2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到44.98万株/hm2左右,油菜花期相对集中,缩短油菜上下部角果成熟时间上差异,茎秆单位长度抗折力距增高,更加抗倒,油菜茎秆变细、有效分枝的上移集中、株型更加紧凑,均有利于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苗期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苗期的植株长势与抗性及后期产量密切相关。为探索甘蓝型黄籽油菜抗逆性较弱和产量较低的原因,以2对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黑籽油菜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苗期植株的主要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苗期生长势弱,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LAI)均比相同遗传背景下的黑籽油菜低;与黑籽油菜相比,甘蓝型黄籽油菜无论是在不同的叶龄期,还是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均表现出“糖高氮低”的代谢特点,且越冬期叶片的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低;根颈粗和单株干物质重也明显小。甘蓝型黄籽油菜苗期生长势弱,冬前干物质积累偏少,进而影响其春后的生殖生长,这可能是其产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甘蓝型油菜种质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SSR分子标记对国内外48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5对引物共扩增出326个位点,多态位点281个,多态性比率为86.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7.2和6.2。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374~0.856,平均为0.699。遗传相似系数在0.48~0.79之间,参试材料差异较大;以0.51为阈值将48份参试材料划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大类群,三大类群间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程度的渗透,说明材料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说明SSR标记能够较全面地反应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能够为种质的保存提供帮助,同时可以用来分析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对育种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explicit proper sowing and fertilizing methods of rapeseed production in red-soil dryland,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covering two rapeseed seasons (2017-2018 and 2018-2019) was conducted with four treatments of sowing and fertilizing method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n yield formation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of rapeseed, including conventional sowing and fertilizing method (T1), sowing in row with surface broadcast fertilizing (T2), synchronous sowing in uniform row with side deep fertilizing (T3) and synchronous sowing in wide-narrow row with side deep fertilizing (T4).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yield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of rapeseed in red-soil dryland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owing and fertilizing methods. Besides, these differenc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poor soil condition and drought season (2017-2018) than those in nutrient-rich soil condition and rainy season (2018-2019). Compared with T1 and T2, T3 and T4 promoted the yield formation and increased its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3 and T4. Specifically, the technique of synchronous drilling sowing with side deep fertilizing could improve dry matter production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rapeseed, especially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with a corresponding ris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both underground and aboveground after anthesis. Meanwhil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the technique of synchronous drilling sowing with side deep fertilizing increased the uptake of nutrients (N, P and K), effective plant density and maintained sufficient pod number, and thus improved the yield an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of rapeseed.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technique of synchronous drilling sowing with side deep fertilizing had the potential of improving rapeseed productivity in red-soil dryland of southern China. Therefore, it should be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丰油10号’在黄淮地区适宜的播种密度与行距配置。在河南省油菜主产区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方式下,‘丰油10号’的物候期、叶片叶色值(specialty products agricultural division, SPAD)及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情况。结果表明:‘丰油10号’的生育期随着密度和行距的增大,逐渐缩短;叶片的SPAD值在蕾薹期和开花期随密度增大逐渐降低,随行距缩小而减小;植株LAI在开花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后减,同一密度下,40 cm行距下较高;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的长度和角果数随密度的增加逐渐较小,分枝部位则升高,随行距的减小单株有效角果数下降,千粒重不受密度和行距配置的影响;籽粒产量和含油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籽粒产量在种植密度为42万株/hm2,40 cm行距下最高,为2734.6 kg/hm2,当行距缩小到20 cm,籽粒平均减产4.65%;籽粒芥酸和硫苷含量不随密度和行距改变发生变化。在其它栽培措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建议‘丰油10号’在黄淮流域的种植密度控制在34.5万~49.5万株/hm2,行距设置为40 cm。  相似文献   

17.
盐份浓度对油菜干物质积累分配、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盐份浓度对油菜生长的影响,2015—2016年度以‘扬油9号’和‘苏油211’为供试品种,在低盐浓度(2.978 g/kg)和高盐浓度(4.900 g/kg)试验田进行种植,于成熟期取样测定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份浓度增加,全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高盐与低盐处理相比,‘扬油9号’和‘苏油211’产量下降幅度分别为24.14%和27.83%,不同器官中根系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幅度最大,‘扬油9号’和‘苏油211’根系干物质下降幅度分别为34.52%和39.69%,茎枝干物质积累下降幅度最小,两品种下降幅度分别为9.46%和12.93%。随着盐份浓度增加,茎枝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增加,其余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均显著降低。随着盐份浓度增加,株高和角果数显著降低,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在不同盐份浓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着盐份浓度增加,籽粒油份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陈光尧  王国槐  罗峰  聂明建 《作物学报》2007,33(8):1324-1328
以甘蓝型油菜品系832、780、1-1、1-13、8-6为材料,进行了田间带壳种子发芽调查、室内模拟降雨带壳种子发芽试验、种子发芽试验、不同浓度ABA处理的种子发芽试验,并利用HPLC测定了鲜果壳和种子的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CK)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表明,各供试甘蓝型油菜品系带壳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不带壳种子的发芽率在第5 天以后没有显著差异。油菜成熟角果的果壳ABA含量与带壳种子发芽存在显著负相关(r=-0.8941),带壳种子发芽主要受果壳所含ABA的抑制;外源ABA能明显抑制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普洱烟后玉米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进行了烟后玉米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和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种植模式为:种植玉米杂交种品种甘优1790,密度60000株/hm2,8月10日前播种。  相似文献   

20.
B-box型锌指蛋白参与植物多种生长发育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过程。笔者通过RT-PCR克隆得到甘蓝型油菜2个B-box型锌指蛋白基因Bn STO-1和Bn STO-2。Bn STO-1的ORF长度为723 bp,推测编码240个氨基酸,定位于A8染色体。Bn STO-2的ORF长度为726 bp,推测编码241个氨基酸,定位于C8染色体。2个基因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在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达到了96.6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 STO与拟南芥At STO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Bn STO在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叶和蕾中的表达量最高;高盐、干旱和高温能显著诱导Bn STO-1和Bn STO-2的表达,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推测2个基因均可能参与了油菜的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