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真菌性病害1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 ,由空气和害虫传播。当菇房空气不流通 ,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 ,感病后 ,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 ,严重时形成畸形菇 ,变为褐色 ,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发 《农技服务》1997,(11):28-29
<正> (一)真菌性病害 1、褐腐病 又称白腐病、水泡病。病菌孢子通过覆土带入菇房,由空气和害虫传播。当菇房空气不流通,遇高温高湿时发病重。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感病后,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严重时形成畸形菇,变为褐色,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防治方法:主要对覆土进行消毒。将覆土置于空室内,按每平方米5毫升甲醛加3克高锰酸钾的比例熏蒸24小时后,才能使用。菇床上若发现病菇,应立即停止喷水,通风降温  相似文献   

3.
<正> 一、真菌性病害 1.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常发生在双孢蘑菇、平菇、草菇上。病菌通过覆土带入菇房,由空气和害虫传播。当空气不流通,遇高遇高湿时发病重。在菇房上形成大量白色菌丝体,感病后,子实体菌柄肿大成泡状,严重时形成畸形菇,变为褐色,或形成菌盖菌柄不分的白色絮状菌球。侵染后期,渗出褐色汁液而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防治方法:主要对覆土进行消毒。将覆土置于空室内,按每  相似文献   

4.
<正> 1 为害种类 白腐病和褐斑病是蘑菇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 2 发生部位 可为害蘑菇菌伞、菌柄、菌盖等部位。初发病时,这些为害部位表现出褐色斑点、凹陷,病菇失去韧性,呈畸形,严重时病部形成灰白色霉层,最后皱缩、软化、溃烂,病部流出褐色液体,并散发出特殊恶臭。褐斑病与白腐病的区别是病菇腐烂慢,无褐色黏液流出和恶臭味,其它症状则相似。主要由接种工具消毒不严、培养料处理不严格、菇房潮湿高温或通风不良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症状:被害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后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色霉。受害严重的蘑菇开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形,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的黏液流出,具恶臭味。  相似文献   

6.
李文 《北京农业》2011,(31):21-22
<正>1褐腐病病菇幼时受侵染,无法进行分化,后期则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疙瘩头"。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病菇色泽变暗,继之腐烂,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若棚温低于20℃,该过程约需7天以上。子实体生长中期受侵染,则在菌盖表面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粗胖状,继之菇体变软,渗出暗褐色液滴。切开病菇其内部组织由原来的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则变为乌褐色,并发出臭味。  相似文献   

7.
徐长记 《油气储运》2011,(14):26-27
褐腐病:真菌性病害,该病菌性喜密闭、潮湿的环境,发病初期,子实体的菌柄基部出现绵毛状白色菌丝,继之向上发展,病菇呈水渍状,随后变褐、死亡;幼菇感病后,常出现小菌盖或无  相似文献   

8.
李源 《农家致富》2005,(3):32-32
发病症状 受白腐病危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产生褐色的瘤.此后这种瘤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霉。受害严重的蘑菇一开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彤,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具有恶臭味的粘液流出。  相似文献   

9.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2):122-122
发病症状蘑菇受害初期在菌盖及菌柄表面发生褐色肿瘤,后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霉。受害严重的蘑菇开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形,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的黏液流出,具恶臭味。  相似文献   

10.
<正>1.菌丝疯长平菇菌丝生长过程中,由于空气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极易发生"菌丝疯长"而不出菇的现象。防治措施:在生产前期的管理中,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也可加强冷热刺激,以促进子实体形成。2.锈斑病草栽平菇常见菌盖、菌柄上产生锈褐色斑点,俗称"锈斑病"。其发病主要原因是菇房或菇棚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引起。防治措  相似文献   

11.
<正> 1 粗柄菇 1.1 症状 香菇菌柄粗短,菌盖肥厚而不易张开。 1.2 发病原因 大叶品种或高温型品种催菇蕾时,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5℃,菇蕾得以形成。子实体生长过程,3天内日平均温度低于12℃,菌柄可以继续生长,而菌盖生长缓慢,即形成粗柄菇。 1.3 防治方法 按品种的温型特点,调节好生产期,使香菇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在低温条件下出菇,可加强光照,提高菇棚温度,使菌盖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冯国民 《吉林农业》2006,(11):32-32
一、症状表现食用菌菌盖斑点病发病初期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后呈圆形或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菇床上病菇长有白色子实体,严重的菌褶粘连在一起。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一般由覆土带入菇房,经气流传播。菇房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时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与传播。三、防治方法1、发  相似文献   

13.
<正>干泡病是双孢菇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在双孢菇发菌阶段已形成侵染,并与双孢菇菌丝同步生长,但暂时不表现出症状,出菇阶段侵入菌丝。受害菌盖出现暗褐色凹陷,并附着白色粉末;菌柄粗细不匀,畸形发育;病菇无水胀、无黏液、不发臭,最终呈干枯状。病菌长期存活于土壤中,传播途径广,从基料处理就应该开始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一、蘑菇褐腐病 1.症状:染病的蘑菇子实体呈不规则白色棉絮状菌团,即菇盖停止发育。无菌盖和菌柄之别,表面被白色絮状菌丝覆盖,并渗出暗褐色液滴,散发腐败臭味,也可致菌柄膨大或菌伞缩小,后溃烂产出褐色液滴状物。  相似文献   

15.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等.病菇幼时受侵,无法进一步分化发育,后期形成畸形菇,常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即其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而腐败,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低于20℃,该过程变长.子实体中期受侵时,菌盖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肿胀粗胖状,继之菇体变软.切开病菇,发现其内部由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为乌褐色.该病病原菌为疣孢霉.……  相似文献   

16.
1.褐腐病。病菇幼时受侵染,无法进行分化,后期则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疙瘩头”,如菌盖极厚如拳,或菌柄菌盖难以区分等,且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病菇色泽变暗,继之腐烂,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若棚温低于20℃,该过程变长,约需7天以上。子实体生长中期受侵染,则在菌盖表面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粗胖状,继之菇体变软,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农业》2009,(2):24-24
干泡病是双孢菇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在双孢菇发菌阶段已形成侵染,并与双孢菇菌丝同步生长,但暂时不表现出症状,出菇阶段侵入菌丝。受害菌盖出现暗褐色凹陷,并附着白色粉末;菌柄粗细不匀,畸形发育;病菇无水胀、无黏液、不发臭,最终呈干枯状。病菌长期存活于土壤中,传播途径广,从基料处理就应该开始预防。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菇蕾死亡 1.原因 ①空气过干。②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菌蕾逐渐枯萎死亡。③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 2.防止方法 ①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  相似文献   

19.
蘑菇褐斑病又名干泡病.分布较为普遍,在菇床上常有发生,危害很大. 1 症状 发病时多在菌柄、菌伞、菌褶上形成褐色斑点,并凹陷,病菇往往失去坚韧性,呈畸形.严重时蘑菇腐烂.幼菇发病多产生变形现象.菌伞边缘呈锯齿状缺刻,或菌柄弯曲.有的形如葱头,菌柄粗于菌盖.在大菇上发病时多产生局部的褐色班点.病菇后期变干,革质化.在病部产生灰色霉层.与白腐病不同之处是病菇腐烂较慢,且不流出褐色粘液,也没有恶臭.褐斑病发生早期与白腐病的症状常相似.  相似文献   

20.
<正>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