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92份长绒棉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鉴定,为品种创新和生产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其主要性状稳定性分析表明:大部分的农艺性状表现型不稳定,但生育期、衣分的表现型却是稳定的;而大部分的纤维品质性状表现型虽稳定,但马克隆值、黄度却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且伸长率的变异系数在所有考察性状中最大,表现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1.黄麻叶柄色、叶形、腋芽均属质量性状,据观察红叶柄、长叶形、有腋芽在F1代均呈显性。2.黄麻的叶柄色、叶形、腋芽在F2的分离规律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两对相对性状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三对相对性状有八种表现型,比例为27:9:9:9:3:3:3:1。这是基本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同时也说明这些性状各为一对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黄麻七个经济性状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多数经济性状的遗传属于数量遗传。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之一是对于环境反应的敏感性。表现型变量包括遗传变量和环境变量两部分。遗传变量占表现型变量(即总变量)的百分率称为广义遗传力(以hB^2表示之)。遗传变量包括三部分,即累加性遗传变量(可固定的遗传变量)、  相似文献   

4.
甘蔗近缘植物DNA导入甘蔗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甘蔗近缘植物陇川割手密(Sacharum Spontaneum)DNA提取液分别以共培养导入法和基因枪导入法导入到桂糖11号的胚性细胞内,然后分化培养成苗。对两种DNA导入法转导植株表现型及其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表明:两种DNA导入法的T1、T2代转导植株表现型变异率均与对照有明显差异,其中基因枪导入法获得的转导植株其T1、T2代植株表现型变异率高于共培养法,获得变异的稳定性较高,共培养法T2代替株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对照桂糖11号的安全一致,而基因枪法T2代植株变异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对照有差异,在B区有两条新的酶带,迁移率大于第10号带,其中一条的迁移率与割手密的4号酶带相似。  相似文献   

5.
一、引种的遗传与环境 茶树单株无性系品种是母株营养器官的延续扩展,基因表现型一致。所谓基因表现型是指遗传型在特定的环境下个体性状的平均值。原种地无性系环境相对恒定,环境值视为0,那么一致的基因表现型则等于该品种基因型值,构成品种的典型性。 一般而言无性系遗传稳定,在没有新的种质结合下不存在数量遗传变异。母株与无性系数量性状的差异,可能由于管理(环境)、繁  相似文献   

6.
育种工作者对棉花单株考种的最终目的,是从多种多样的混合集团中根据表现型,选择其能产生最优系统的个体。而根据表现型进行选择时,最重要的依据便是性状的遗传力。衣分、绒长的遗传力较低,这是前人做过的工作。如果用单株衣分、绒长的  相似文献   

7.
1.黄麻叶柄色、叶形、腋芽均属质量性状,据观察红叶柄、长叶形、有腋芽在F_1代均呈显性。2.黄麻的叶柄色、叶形、腋芽在 F_2的分离规律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两对相对性状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三对相对性状有八种表现型,比例为27:9:9:9:3:3:3:1。这是基本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同时也说明这些性状各为一对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杂028的选育及应用靖深蓉,邢朝柱,袁有禄,刘少林,王海林中国农科院棉花所455112我国近几年来种植杂交棉的面积逐年增大,据1994年初不完全统计,该年全国杂交棉面积34万多公顷,其中面积较大的是中杂028、冀杂29、苏杂16等。中杂028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花生辐射突变体质量性状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Gamma射线辐照花生产生的叶片白叶脉、叶较小突变体后代的遗传。结果表明,叶片白叶脉、叶片较小突变体后代分离出3种表现型:①所有性状与辐照前原品种相同;②所有性状与叶片白叶脉、叶较小突变体相同;③叶片白叶脉、叶极小、植株极矮、不结果。相应3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例为1:2:1。认为白叶脉、叶片大小和植株高度是由同一基因位点控制的。高株对极矮株为显性,分离比例为3:1;白叶脉对黄叶脉是显性,分离比例为3:1;叶片大小是不完全显性效应,分离比例为1:2:1。叶片叶绿素含量与白叶脉无关,但与株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作物多数经济性状的遗传属于数量遗传。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之一是对于环境反应的敏感性。表现型变量包括遗传变量和环境变量两部分。遗传变量占表现型变量(即总变量)的百分率称为广义遗传力(以h_B~2表示之)。遗传变量包括三部分,即累加性遗传变量(可固定的遗传变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保真繁殖对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提纯繁殖技术多以防止起点温度漂移为目的,而忽视了生物学性状的提纯保真。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结合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多年大规模原种生产实践,建立了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六圃法"提纯保真原种繁殖体系。【方法】该技术体系基本步骤如下:首先,直接从生产上大规模制种使用的不育系种子中取样,种植"典型单株筛选圃",进行典型单株初选;其次,通过"起点温度鉴定圃"筛选不育起点温度基本一致的核心单株,进行起点温度纯化;然后,通过"群体观察圃"、"配合力鉴定圃"和"制种试验圃"来确保光温敏不育系的遗传背景基本纯合和表型整齐一致,从而决选保真核心株系,进而获得保真核心种子;最后,建立连续稳定的品种"专一性原种繁殖圃"来实现原原种和原种的高纯度生产。【结论】实践证明,该技术体系可确保获得育性稳定、表型整齐,且遗传背景来源基本一致的光温敏不育系原种,大幅度提高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繁殖的安全可靠性和生产效率。2008年以来,应用该技术体系生产了249万kg Y58S生产用种,基本消灭了同形可育株,纯度全部达到99.5%以上。目前这些Y58S生产用种已经全部销售给各种业公司进行杂交制种,生产的杂交种子推广1474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The seed samples of Yuetai A, a Honglian (HL) 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 line in hybrid rice were investigated to assess the seed purity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off-type plants by imitating the biological contaminant to Yuetai A in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nd Lingshui, Hainan Province during 2004–2006. The seed impurity of Yuetai A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genetic drift of restoring fertility gene (Rf) afte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but not from its sterility unstability. All of the ten maint...  相似文献   

13.
刘超 《北方水稻》2007,(2):14-16,52
回顾了杂交中粳育种历程,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表现及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育成新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实践,讨论了在解决杂交粳稻普遍存在的优势不强、米质不佳、结实率低、繁制种产量不高等难题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主配不育系的选用类型、提高恢复系产量、注重早期选择开花习性好的双亲等几点做法和品质、结实性、株型等改良的基本策略,三系杂交中粳已开始步入较快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陈深广,闵绍楷,熊振民,吴建利,朱旭东(中国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系,杭州310006)关键词:胞质雄性不育;广亲和性;等位性;基因型AnalysisonInheritanceofCytoplasmicMaleSterili...  相似文献   

15.
认为水稻中可能存在对某些特定环境条件敏感的隐性选择致死基因(slsl),如果将其转育到光温敏核不育系,而将其对应的显性基因(SlSl)转育到其恢复系中,制种时若干敏感期遇到了异常低温,光温敏核不育系将会出现育性反复,而产生一定比例的自交结实种子,此时,即可利用这一特定的环境条件进行处理,不育系自交种子因具备纯合隐性选择致死基因(sls1)而死亡,杂交种子因为是杂合体(Slsl),故能正常存活。如此即可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还提出了筛选和利用隐性药剂选择致死基因(csl)和隐性温度选择致死基因(tsl)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6.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湖北光敏感细胞核雄性不育水稻至今最高世代已在20代以上,虽经长期单株选择,群体的不育性仍在分离之中,本试验阐明造成这种分离的原因是这种雄性不育的遗传特性和小育基因所处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遗传背景不同,育性分离的模式也不相同,因而表现为同一杂交组合后代经连续多代单株选择的株系内仍有育性分离。因为由不育株后代不断分离出可育株,这种雄性不育特性不可能用来生产杂交种子。  相似文献   

17.
肖国樱 《作物研究》2012,26(5):527-528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劳动者减轻劳动强度的愿望日趋强烈,迫切要求杂交水稻制种过程的机械化.在制种过程中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遇到低温、某些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遇到异常高温均会产生自交结实,导致杂种F1代中不育系混杂,从而降低杂交种的纯度、影响大田产量.培育对一种除草剂具有抗性、同时对另外一种除草剂敏感的水稻不育系,即抗/感除草剂水稻不育系,可以一次性解决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和不育系混杂两个问题.苯达松是一种对水稻安全的除草剂,但苯达松敏感隐性突变体对苯达松敏感.草铵膦、草甘膦、咪唑乙烟酸等能杀死水稻,但对具有抗性基因的水稻安全.利用苯达松敏感核不育系185BS、926BS与抗草铵膦的水稻杂交,选育出了抗草铵膦/感苯达松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09F316BS、09F317BS、09F319BS和09F320BS.利用苯达松敏感核不育系185BS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抗草铵膦和草甘膦/感苯达松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EB185BS.由于这些不育系具有抗除草剂的特点,而恢复系不具备,制种时不育系与恢复系可以混播,待授粉完成后喷施除草剂杀死恢复系,成熟后机械化收割不育系上所结杂交种子,而不需要提前人工割刈恢复系;而且恢复系在不育系中均匀分布也可以提高异交率.如果在制种过程中遇到异常低气温,造成不育系少量自交结实而混杂在杂种F1代中,可以通过在杂种F1代秧田喷施苯达松杀死混杂的苯达松敏感不育系,杂交种由于野生基因的显性作用而不受伤害,从而可以保证大田F1代的纯度;此外,秧苗期喷施除草剂可以代替田间种植鉴定杂交种纯度,减少了种植鉴定中的土地占用和人工费用.本设想也可以运用到其它作物,通过培育一种抗/感除草剂的不育系来一次性解决机械化制种和清除不育系混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在热带和中国南方已上升为一种主要病害。为探讨杂交水稻及其亲本对该病的抗性规律,笔者在国际水稻所曾用Xanthomonas campestrisPV.oryzicola的两个菌株(93和335号)喷雾接种于五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上。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对细条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病反应,其抗性值接近双亲平均值,且属水平抗性。杂种一 代的抗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恢复杂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9.
The majority of off-type plants in indica hybrid rice were CMS and its maintainer lines.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小麦杂种优势能够创制稳定的雄性不育系。相比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细胞核雄性不育具有育性稳定、易恢复、不受环境影响等特点。小麦隐性核不育基因 ms1的克隆以及杂交制种技术(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SPT)的开发,为雄性不育的保持和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将小麦花粉育性恢复基因 Ms1、花粉致死基因 ZmAA1、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DsRed2及其特异性启动子和终止子连接到表达载体pGEII上,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得到6株转基因拟南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拟南芥种子,发现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表面平滑,不能发出红色荧光;而转基因种子表面呈现颗粒状,能够发出红色荧光。这说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拟南芥中成功表达。这为创制人工小麦隐性核不育系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