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草木灰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和盆栽实验条件下,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同一土壤条件下施用不同含量草木灰对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木灰肥料可以促进玉米生长,高草木灰与高草木灰鹿粪混合两组效果较好;2)草木灰肥料可以促进玉米的增产,氯化钾的效果最为明显,高草木灰与高草木灰鹿粪混合的两组效果其次,但均明显好于空白试验;3)在玉米田中,草木灰对土壤pH、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影响不大,对速效磷、速效钾有所提高,其中高草木灰组、高草木灰+鹿粪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豆籽粒脂肪及蛋白质含量与营养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内蒙古东部区大豆籽粒中脂肪及蛋白质含量与大量元素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硼、钼、锌的关系。在氮、磷、钾配合试验中发现,钾有利于脂肪含量的提高,氮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施用硼、钼对脂肪含量影响较大,但品种间有差异。总的看,钼有利于维持籽粒中较高水平的脂肪含量。硼、钼配合施用促进籽粒中蛋白质累积,但单独施用并不表现正效应;锌对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与氮、磷、钾配施有关.凡有磷处理区(NP、PK),施锌可增加脂肪或蛋白质含量。氮、磷、钾配施的基础上施锌对脂肪和蛋白质累积均起促进作用,而无磷区(NK)及无肥区(ck)施锌后不产生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指导水稻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迁移、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累积,提高籽粒氮、磷、钾含量及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氮、磷、钾、硅锰、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草木灰颗粒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 a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草木灰颗粒肥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P肥与草木灰颗粒肥PFB、PFC配合施用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增加,NP肥与草木灰颗粒肥PFA处理也能促进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增加,但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以南粳46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浆期喷施叶面富硒剂后,外源硒在水稻茎、籽粒中的含量变化及其对茎和籽粒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叶面富硒剂后的水稻茎中含硒量前期显著增加,随后快速下降;籽粒含硒量与茎相比,抽穗后5~35 d的变化基本一致,先增加后下降,但抽穗后35 d至成熟期,含硒量基本保持不变。施用叶面富硒剂后,籽粒中氮、钾的含量与对照基本一致;在灌浆前期,茎中氮的含量与对照相比不降反升,茎中钾的含量对照则增加,施硒处理后下降;茎中磷的含量与对照基本一致;在灌浆中期,籽粒磷元素含量降低,对照则增加。  相似文献   

6.
张静霞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32-10134,10305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北方春玉米旱地为对象,研究同一耕地上3种有机物料鹿粪、秸秆和树叶分别与化肥配施对土壤中钾素含量的影响,分析土壤中全钾、速效钾、缓效钾的含量及变化情况。[结果]3种有机物料和化肥配施处理中,土壤中的全钾、速效钾、缓效钾的含量增加幅度为鹿粪区〉秸秆区〉树叶区〉对照区;在同一有机物料区,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的处理中,土壤中的全钾、速效钾、缓效钾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结论]为保证土壤钾素肥力的可持续性,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一项根本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草木灰与化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施用草木灰后玉米生长变化规律,筛选出适宜配比,为农田合理配施草木灰、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玉米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草木灰与氮、磷、钾化肥配施,玉米株高、穗长、穗粗、百粒重及产量表现。[结果]草木灰与氮磷肥配施,玉米株高、穗长、穗粗、百粒重及产量均高于氮钾和磷钾配施处理,分别比对照高15.41 cm、1.83 cm、0.48 cm、6.16 g,产量达10 938.85 kg/hm~2,比对照(CK)增产37.91%,比施用氮磷钾化肥增产1.86%。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配施,玉米产量为11 036.35 kg/hm~2,比对照(CK)增产39.14%,比施用氮磷钾不施草木灰处理增产2.77%,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草木灰与化肥配合施用,玉米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且能提高产量。玉米田草木灰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优选氮肥、磷肥,在农业生产中,可用草木灰替代钾肥与氮磷肥配施,减少无机钾肥的施用量,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施用鹿粪对参地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参地施用鹿粪,一是不仅具有调节参土氮磷钾含量及其比例的作用。而且使参土中氮的含量较低,磷钾的含量较高;二是稳定参土的pH值;三是参土中线虫(主要是腐生线虫)的数量减少;四是参土中真菌群体数量减少,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讨论了参地施用鹿粪对参土常量营养、pH值和微生物群体数量的影响。与控制人参锈腐病发生危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叶片硝酸盐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 ,配施足量的磷、钾肥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 ;配施适量的氯化钠 ,其增产效果与氯化钾相近。故在蔬菜生产中 ,可适量施用人粪尿 ,这对于缓解我国钾肥紧张的状况和提高蔬菜产量有一定意义。小白菜叶片的硝酸盐和钠离子含量苗期 >旺长期 >成熟期 ;磷、钾含量成熟期 >旺长期 >苗期 ;全氮含量各生育期相似。所以 ,从减少硝酸盐和增加矿质元素的摄入的角度看 ,食用成熟蔬菜优于幼嫩蔬菜。施用磷、钾、钠一般能提高小白菜叶片的磷、钾、钠含量 ,但在旺盛生长的蔬菜叶片内 ,磷、钾出现稀释效应 ;营养不良和生长受到抑制时 ,磷、钾出现浓缩效应。此外 ,蔬菜叶片的硝酸盐与钾、有机态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与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所以 ,为了降低蔬菜硝酸盐和增加矿质元素的含量 ,方便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成熟时采收 ,提倡施用磷、钾肥 ,防止钠离子过度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水稻施用外源锌对氮、磷、钾吸收和积累的规律,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锌浓度对水稻植株和子粒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器官锌含量的顺序为:植株颖壳精米,随着外源锌浓度的增加,锌含量显著增加,Zn2(5g/kg)处理精米锌含量为39.40mg/kg,是对照的1.9倍,能保证人们每日膳食锌的摄入。随着锌浓度的增加,植株和颖壳锌分配比例增加,而籽粒分配比例则下降。植株中锌向精米运转率增加,Zn2处理比对照增加12.73个百分点。随着外源锌浓度增加,水稻植株、颖壳和精米的氮、钾含量均增加,而磷含量下降,Zn2处理(5g/kg)精米氮含量和钾含量增加10.01%、1.16%,磷含量下降了12.26%。植株Zn含量与植株、精米和颖壳中氮含量、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米和颖壳中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随着锌浓度的增加,各器官氮、钾积累量均增加,磷积累量下降。因此,对于寒地水稻品种垦粳7号,扬花期喷施5g/kg锌,能显著提高精米锌含量,并且有利于水稻对氮、钾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PK+有机肥+秸秆还田+紫云英处理产量效果最好;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与氮素,减缓磷与钾的流失;化肥与不同有机肥配施较单施化肥,稻谷中氮含量增加,磷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以水稻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法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前期正常供应养分的水稻幼苗进行为期2周的不同氮、磷、钾配合处理,水稻植株生物量增加,不同氮、磷、钾配合处理对地上部和根部氮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含氮处理氮含量明显高于无氮处理,但其15N丰度却低于无氮处理,说明含氮处理增加了水稻植株含氮量并稀释了前期吸收的15N,同时含氮处理铵态氮含量高于无氮处理,说明含氮处理增加了水稻植株中铵态氮含量。不同氮、磷、钾配合处理下水稻氮损失率在15.18%~34.35%之间,氮、磷、钾任意两者配施均降低植株氮损失率,并提高植株体内谷草转氨酶活性,降低质膜透性,但以氮、磷、钾配合处理植株氮损失率最低,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质膜透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常规施钾和平衡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穗长、千粒重、产量和秸秆全钾含量,并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平衡施钾能增加水稻产量,有效增加水稻籽粒全氮、秸秆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由此可见,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以平衡施肥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种植于大田,对农田进行了施用水葫芦(将晒干的水葫芦按4500 kg/hm2施入农田)和不施用水葫芦处理,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等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农田施用水葫芦使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增施氮肥,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农田施用水葫芦与施氮处理的互作效应对水稻成熟期氮、磷、钾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农田施用水葫芦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稻田土壤速效养分物质含量是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养分物质吸收量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锦屏县新化乡欧阳村农户油茶园油茶为试验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叶片氮、磷、钾含量均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高则抑制了锌吸收的效果;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油茶叶绿素含量、新生枝条数目和果实座果率,尤其是氮肥施用量的提高可明显增加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新生枝条数量和座果率。单株施用尿素0.32~0.48kg、过磷酸钙0.64kg、氯化钾0.15~0.45kg可明显提高油茶的座果率;单株施用尿素0.16~0.32kg、过磷酸钙0.32~0.96kg、氯化钾0.30~0.45kg增产效果最佳;单株施用尿素0.16kg、过磷酸钙0.96kg、氯化钾0.45kg使得油茶含脂肪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水稻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长期定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的含量;合理施肥能增加水稻产量,但今后需协调使用氮、磷、钾比例.  相似文献   

17.
沼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单施化肥及沼肥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性状、稻田主要病虫害、植株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供应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大田施肥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沼肥配施化肥能优化水稻主要性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施用沼肥可以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施用沼肥促进了稻谷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氮素和磷素的利用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所累积。综合考虑,施用沼肥有利于节省水稻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社会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15.9%、2.6%和13.6%条件下,施用氮肥水稻籽粒产量比不施氮肥提高了2.7%~18.9%,而且施用氮肥水稻有效穗数较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43.7%。但氮磷钾肥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差异。水稻籽粒中的氮、磷和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5.5%、73.9%和12.7%。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P2O5)和钾(K2O)吸收量比例为5.2:1:4.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0.3%、28.2%和42.7%,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P)和钾(K)分别为1.84、0.349和1.38 kg。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施1 kg氮、磷(P2O5)和钾(K2O)肥,可以生产水稻籽粒42.3、148.1和74.1 kg。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功能性复合肥对盐碱地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将腐植酸钾、氰氨化钙及锌与氮、磷、钾原料一同制备的功能性复合肥施用于小麦,统计冬小麦产量并计算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功能性复合肥能够增加盐碱地小麦产量,提高其籽粒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通过计算籽粒养分利用率(籽粒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施入氮、磷、钾量),腐植酸钾、氰氨化钙及锌三种物质能够促进氮、磷、钾从肥料向籽粒中转移。  相似文献   

20.
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豫西褐土区研究了钾、锰肥配合施用对旱地冬小麦的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锰肥配施影响小麦体内氮、磷、钾的含量及吸收量。施用钾、锰肥小麦体内氮、磷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对照(CK),其中氮较为明显;钾含量则高于相应的对照。灌浆期氮、钾吸收量与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均随钾、锰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