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生态化和健康化水平,本文在育苗生产中应用生物絮团技术,添加红糖为碳源以提高育苗水体的碳氮比(C/N)。在蔗糖添加量为投饵量的55%、实验池减少50%换水量的情况下,至P5发育期时实验池的总投饵量比对照池平均减少15. 9%,虾苗平均体长提高8. 1%、存活率提高28. 2%,而氨氮、总无机氮等水质指标分别升高32. 0%和24. 1%。表明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育苗时,对不同发育阶段换水量的减少要灵活掌控,并且后期要适当增加换水量。  相似文献   

2.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3.
谈蟹苗培育的代用饵料——浮游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的关键是饵料、水温、水质三大要素。纵观报刊报道内容,论述水质、水温偏多,对饵料阐述不够。投喂淡水浮游动物育蟹苗,可以降低饵料成本,便于调控水质,减少换水量,提高青苗成活率,减轻劳动强度。众所周知,河蟹本性贪食好斗,有互相残食习性。尤其渔幼w期开始,食量逐渐大增,饵料不足或不适口,势必出现相互残杀,从而降低了成活率。蟹苗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在丰年虫价昂、培育卤幼增加水体成本情况下,加大常现代用饵料量,因不适口或过剩,则污染了水体,增加病害,死亡率高。若加大换水量调节水质,水温则降低。要增温,…  相似文献   

4.
五、水质条件对牙鲆养殖的影响工厂化养殖牙鲆,除每天测定鱼池水温外,要配有专职化验员,每天定时定池检测养鱼池的溶解氧、pH值、氨氮,应注意的是溶解氧的含量及氨氮浓度对鱼的生长有重大影响。生产上主要通过调节换水量来达到维持池水的水质,换水量的大小又与水温高低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七)水质管理要求白仔培育期间水质各主要理化指标保持稳定,尤其在排换水时应减少温差幅度,使温差不超过l℃。全池泼洒红虫与转饵期间,一定要做好排污换水工作。日常每天换水2~3次,日换水量根据水质状况灵活掌握。每次投饲后2小时或稍长些时间内,尽量把残饵捞除,洗刷池底,排水20厘米,然后缓慢进水达到预定水位,日换水量为原池水体的2倍以上。养殖水位在投苗初期一般为30厘米,随着鳗苗规格与养殖密度不断增大,应逐步提升水位,在后期要升至60~70厘米。鳗苗培育后期要注意做好排污换水与强化增氧(可经常使用片状过碳酸钠泼洒池底,既可增氧又…  相似文献   

6.
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调控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中心环节,因此,养虾就是养水,养水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贯穿到放苗量要合理、饲料质量勿劣质、投喂勿超量、换水量勿多、水色和透明度、池底塘面清洁度、水质理化因  相似文献   

7.
水质调控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中心环节,因此,养虾就是养水,养水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贯穿到放苗量要合理、饲料质量勿劣质、投喂勿超量、换水量勿多、水色和透明度、池底塘面清洁度、水质理化因子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生长环境,水质调控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高温季节,随着海蜇的生长应逐渐加大换水量,但一定要遵循少换勤换的原则,不可大排大进,尽量避免排水过多,造成水位下降太大,影响海蜇活动。如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最好不要换水,可将上层淡水溢出,以免水环境变化太大而影响海蜇生长。7、8月份要关注外海水质预报,如有异常则停止换注水。  相似文献   

9.
<正>虾池水环境是凡纳滨对虾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养虾须先养好水,要保证放苗前水质良好、放苗量合理、饲料质量优质、投喂适量、换水量勿多、水质理化因子稳定等各个环节。现将凡纳滨对虾兑淡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介绍如下。1放苗前期的水质准备凡纳滨对虾兑淡养殖水环境要避开自然海水  相似文献   

10.
刺参养殖的夏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大水体交换,防止水温过高 1.加大换水量,保持最高水位 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是保证刺参安全渡夏的重要条件。水体交换量越大,刺参的成活率就越高。所以在夏季高温期,能自然纳水的池塘,只要有潮就应进水,无自然纳潮条件的池塘,也要坚持每天机械进水,日换水量最好达到20%以上,保  相似文献   

11.
③后期培育随着鱼体长大,全长约1.5厘米时(30日龄),摄食量增大,此时应进行转饵,即于每日早晨未投桡足类之前,在饵料台上放一些新鲜牡蛎,引诱小苗上台摄食,经过3~5天驯化后,80%小苗可主动摄食牡蛎,此时应逐步减少桡足类投喂量,增加牡蛎投喂量,日投牡蛎4次。当95%小苗都可上台定点摄食时,在牡蛎里增加河豚仔鱼配合饲料,经过7~10天驯化,长达2.0厘米时,可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水泥池后期苗种培育时,随着水温升高,水质极易恶化,此时应加强日常管理,每日坚持早、晚吸污1次,并捞除水面漂浮油膜,加大换水量,日换水量为200%,最好保持常流水。加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河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苗池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降低育苗过程中的用药和换水量,提高幼体的变态率.在试验组中分别添加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及二者混合制剂,与批次的对照池进行比较.试验组的水质状况均好于对照组,幼体变态率平均提高了20%,抗生素等药品使用量平均减少85%,病害发生率平均降低31%,对照组的换水率为485%,而微生物制剂处理组均为150%,平均减少换水量56%,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1%.微生物制剂在河蟹育苗中能有效控制氨氮等有害物质,降低换水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以初始体重为20g左右的刺参幼参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的EM菌使用方式(G0:不使用;G1:养殖池泼洒;G2:蓄水池泼洒)及不同的换水量(0.5,1.0,1.5倍)对其生长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EM菌及增加换水量均可显著提高刺参的增重率及成活率(P〈0.05),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P〈0.05),且G2使用方式优于G1使用方式;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在使用EM菌和增大换水量后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45天时,使用方式及换水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养殖水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实验90天时,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养殖水质(P〈0.05)。综上,建议在刺参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在使用EM菌的同时,可适当减少换水量,且以蓄水池直接泼洒使用为优。  相似文献   

14.
春季一周投喂1次,秋季一周投喂2次。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5%~15%。6~10月,刺参进入夏眠,此时水质也相对较肥,可不需投饵。12月至次年2月,水温降低,刺参活力减弱,也可不投喂。投饵时间一般选择在傍晚时分进行。2.科学换水保持参池水质清新是加快刺参生长、提高养殖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放苗后前期,水只进不出,2~3天进水10~15厘米。当水位达到最高点时,每天换水10%~40%,水色清瘦时可选择肥料肥水一次。进入夏眠后应保持最高水位,换水时应遵照“水质好、水温低、盐度稳定”的原则。秋季后加大换水量,每日换水量在10%~60%左右。冬季可只进水不…  相似文献   

15.
养鱼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以及养殖过程的健康和安全。目前虽然有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在生产实践上我国大部分养殖人员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体情况来发现鱼类生存状况,根据水质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等,以便及时调整喂养次数及换水量。本人经过多年池塘养殖实践和技术研究,积累了一些观察养鱼水体的经验和技术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水体的颜色根据水体的颜色我们可以推断养鱼水体的情况:①池水呈灰白色。说明水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浮游动物含量较多,一般是由于池水施放有机肥不久所…  相似文献   

16.
内容一、水质调控1.换水量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主要以添水为主,并根据池水水质的实际情况适量换水,日换水量一般不要超过15%;到7月中旬,把池水加深到最深水位1.5m以上;7月中旬以后,每隔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左右,以维持池水相对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8月中旬以后,利用大潮  相似文献   

17.
室外无充气无控温条件下比较了换水量及循环水量对锯缘青蟹仔、幼蟹中间培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换水量为10%、20%、30%的各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60%、65%、79%;4期幼蟹以上变态率分别为46%、65%、79%;在实验设定的换水量范围内,增加换水量具有促进蟹苗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作用;日换水量30%基础上增加100-300%内循环和500%/d流水培育的各试验组,在提高蟹苗的存活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同期蟹苗的平均个体大小有差异,表现为同期蟹苗的规格随循环水量增加而变大;增加换水量和流水培育对于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及微生物数量有较明显的作用,培育水内循环在这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室外无充气无控温条件下比较了换水量及循环水量对锯缘青蟹仔、幼蟹中间培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换水量为10%、20%、30%的各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60%、65%、79%;4期幼蟹以上变态率分别为46%、65%、79%;在实验设定的换水量范围内,增加换水量具有促进蟹苗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作用;日换水量30%基础上增加100.300%内循环和500%/d流水培育的各试验组,在提高蟹苗的存活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同期蟹苗的平均个体大小有差异。表现为同期蟹苗的规格随循环水量增加而变大;增加换水量和流水培育对于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及微生物数量有较明显的作用,培育水内循环在这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一、换水要适量Z1第一天不换水,以后每日换水一次,换总水量的20%;Z2一日换水一次,换总水量的25%,用80目网箱隔离蟹苗和外排的水;Z3一日换水一次,每次换总水量的30%,用60目网箱隔离蟹苗和外排的水;Z4一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总水量的40%,分早晚进行,用40目网箱隔离蟹苗和外排的水;Z5一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总水量的  相似文献   

20.
何京 《海鲜世界》2004,(4):45-45
生物水质(底质)改良或净化剂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把水体或底泥中的氨氮、硫化氢、油污等有害物质分解(或吸收),变成有益的物质,而达到水质(底质)环境改良、净化的目的.这种生物净化剂具有安全、可靠和效益高的特点.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切勿将它们与抗菌素或消毒剂同时使用;正常情况下3天内不要换水,或减少换水量;阴雨天不要使用光合细菌,以免影响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