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蒲睿 《绿色科技》2013,(12):102-104
通过对沙地针叶树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干旱沙地营造针叶林的综合配套技术:因地选树、壮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覆盖保摘等;合理的造林密度为3m×3m或3m×4m;造林季节以雨季或冬季为宜。初步解决了沙地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造林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地沙层水分状况的测定 ,以及对樟子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提出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密度为 5 6株·6 6 7m-2 ,即造林株行距为 3m× 4m。  相似文献   

3.
通过榆林毛乌素沙地低效防护林地调查、研究和分析试验,对樟子松和沙地柏2种树种进行造林试验,采用不同的造林方法和措施对比,总结出榆林毛乌素沙地低效防护林改造的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陕西飞机播种造林从1958年在榆林毛乌素沙地试播到1970年在秦巴山区的汉阴县首获成功,期间走过了漫长历程。70年代末,我省在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秦巴山区进行较大面积飞播相继成功。飞播便成为全省的主要造林方式之一广泛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是适合陕北毛乌素沙地治沙造林的优良树种。为了更好地发展,通过以实地调查测定为主的方法,对陕北毛乌素沙地的樟子松防风固沙林进行了全面调研。结果表明,樟子松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生长状况良好,总面积达7.5万hm2,树高与胸径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6 8 x-0.869 2;樟子松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大面积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是:大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适时浇水、埋土覆盖、严格管护。  相似文献   

6.
“八五”以来,我们每年都配合省地有关部门进行林业科研试验。在造林方面,先后进行了“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种草扩大试验”、“杨树低产林改造”、“榆林风沙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地适树造林技术研究”、“麻地湾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推广试验”、“毛乌素沙地生态经济型示范区工程建没”、“海流滩村建  相似文献   

7.
以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为试验区,应用营养袋育苗和抗旱造林配套技术进行斑克松不同造林密度、不同苗龄、不同整地方式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营养袋平均出苗率达82.5%,造林密度对斑克松造林成活率几乎没有影响;机械带状整地成活率较高,适用于斑克松造林;4年生营养袋的造林成活率比3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划分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立地类型是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毛乌素沙地的自然社会特征以及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立地分类系统(即1个立地带,3个立地区.5个立地分区.9个立地类,29个立地类型组,gO个立地类型)。为了检验该分类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及其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上造林、问一立地类型不同树种的生长差异.以便做至’]适地适树,取得最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我们于1995年在榆林沙区选择具有典型性的9个立地类型及在沙地适生植物中出现频率高的花…  相似文献   

9.
为抵御榆林毛乌素沙地影响造林效果与树木生长及林地结构的主要因素—风蚀沙埋、干旱缺水、土壤贫瘠、动物危害等,采用样地法、土壤采样与分析、树木生长量测定等方法,对搭设沙障、套笼栽植、混交栽植等技术造林地的土壤储水量、土壤养分含量、造林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为与对照相比,3种技术造林地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除搭设沙障造林地全钾含量外,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造林保存率和树木生长量也大幅提升,林地草灌层植物种类数量、盖度、生物结皮厚度与盖度也都有较大提高,这3种技术造林效果好,可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流动沙丘针叶树固沙造林适宜季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乌素沙地降水量在雨季(7,8月)为最大,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5.1%,同时,此期间风沙活动弱,相对湿度大。8月份油松,樟子松高生长,径生长滞缓,生长活动趋于稳定,蒸腾活动较弱,所以此期为毛乌素沙地针叶树造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2月6~13日,由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主持的五项“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在京通过了鉴定。 毛乌素沙地立地分类评价和适地适树的研究由朱灵盖副研究员主持,9单位协作完成。首次建立起具有实用价值的多极立地分类系统;编制了毛乌素沙地立地质量数量化表;明确提出了乔灌结合,以灌木为主的草、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原则,对沙区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编制了榆林芹河多彩色立地类型典型图,为造林规划设计、林种区划和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该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用于治沙规划31.3万公顷,其中2.5万公顷已进行了造林,直接经济效益140多万元。本成果在国内同类沙地的研究中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榆林长城沿线毛乌素沙地的区域气候、土壤和植被特点,根据多年林业生产实践,提出了植被建植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陕西的沙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县(市)北部及府谷、佳县西北部,长城沿线95个乡镇,面积2.44km~2,占榆林地区总面积的56.1%,占毛乌素沙地总土地面积的47%,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9%。 榆林沙区采用飞机播种造林和种草始于  相似文献   

14.
宝日勒岱,1946年出生在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乌审旗嘎图苏木一户普通牧民家庭里。几十年来。他以蒙古族憨厚、朴实、执着的胸怀.为治理毛乌素沙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退休后又承包治沙造林.成为大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榆林沙区属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各界人士不同程度地参加沙漠治理工作,创造和发明了好多种治理荒沙的技术措施和方法,遏制了沙漠化的蔓延,提高了沙区植被覆盖度,有效地改善了榆林沙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配套技术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榆林地区毛乌素沙地的各种樟子松造林模式入手,分析了不同造林模式的效益及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提出了较为理想的樟子松配套造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榆林毛乌素沙地臭柏苗木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榆林毛乌素沙地进行了臭柏苗立地条件、苗木种类、苗木处理、栽植深度等4因素4水平正交造林试验和1a生臭柏扦插苗不同苗木处理造林试验,结果为立地条件、苗木种类、苗木处理对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栽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最优组合是背风坡、2a生实生苗、苗木带土处理、栽植深度比原土痕迹深3cm;把1a生臭柏扦插苗进行浸水处理、栽植在沙丘背风坡最有利。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总结观赏牡丹在榆林沙区的栽植与管理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措施、栽植时间及方法、中耕除草、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防寒措施等内容,为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观赏牡丹的栽植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毛乌素沙地自然经济条件和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对于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进行探讨,提出构建以固沙林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以户为基本单位,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农林牧相互结合,具有高效开放的产业体系,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综合治理毛乌素沙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日趋严重,草原造林、治沙已成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毛乌素沙地旱柳高杆林对草原畜牧业生产提供枝叶饲料的作用,促进其目前干旱地区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生产。1.旱柳高杆的俗称及在毛乌素沙地栽植历史伊克昭盟境内的毛乌素沙地栽植旱柳高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0年前。在毛乌素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