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我院畜牧兽医系承担,李锡嘏、黄碧卿、刘成国、李玉莲等同志主持进行的科研课题《松花皮蛋加锌去铅新工艺的研究》已通过技术鉴定。该研究在分析传统工艺及配方的基础上,采用锌化合物取代氧化铅,通过三批33组筛选、重复和扩大试验,找出了锌化合物在料液中的最佳剂量,更趋有益地发展了松花皮蛋的加工工艺。在湖南省教委组织召开的鉴定会上,与会专家、教授和厂方的代表一致认为:该研究选题对头,试验设计合理,数据可靠,资料齐全,成品品质好,在松花皮蛋的加工中,是目前我省具有特色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锌法无铅松花皮蛋新工艺料液中NaOH和Zn~(2+)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理,为确保产品质量、残料的合理利用和更新工艺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料液中NaOH 和Zn~(2+)浓度,按“速降期”、“回升期”、“缓降期”和“稳降期”4个阶段进行.利用这一变化规律可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并可在“回升期”过后辅以其它工艺,得到“无铅松花皮蛋快速高效新工艺”,进一步提高皮蛋加工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郑州713研究所科技发展公司研制的ZTP-220型皮蛋消毒培养机,借助可循环使用的培养液加工无铅、无泥、无灰的风味松花皮蛋。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机具有成熟快、成本低、成品率高、不受季节限制等特点,是鸡蛋、鸭蛋、鹌鹑蛋等禽蛋深加工的实用设备。加工能力为500枚/h,  相似文献   

4.
舒晶 《今日农村》2002,(5):33-33
袁州皮蛋,又叫宜春松花皮蛋,是江西省传统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目前,袁州加工生产的皮蛋有灰皮蛋、水泡皮蛋、松花皮蛋、彩花皮蛋等。这些不同品种的皮蛋,只是操作方法不同,配料比例不一,都具有美妙的松花图案。近年出口,一般以水泡松花皮蛋为主。袁州松花皮蛋,制作精巧,造型独特,质韧而富有弹性。在蛋白表层,有瓣瓣大小不同的松花、竹花、茶花等图案,宛如雕花玛瑙,晶亮透明,色泽光润。蛋黄结构层次清晰分明,呈现茶红、豆绿、谷黄等色彩,蛋心凝缩成胶状,质软而不流,散发出馥郁芬芳的香气。食之,芳香可口,…  相似文献   

5.
皮蛋是我国的名产,一般多采用鸭蛋为原料,华北地区常用鸡蛋为原料加工皮蛋。加工好的皮蛋,蛋黄表层呈青黑色凝固状,中心呈浆糊状,蛋白呈半透明的褐色凝固体。皮蛋经成熟后表面产生美观的花纹,形似松花,故又称松花蛋。用刀切开后,蛋皮色泽变化多端,所以又叫彩蛋、变蛋等。皮蛋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清香,易消化,不仅在国内深受群众欢迎,在国际市场销路也很广。皮蛋的加工方法及配料标准各地均有差别,成品品质也有所不同。皮蛋的加工方法有数种,现介绍用石灰碱面加工皮蛋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皮蛋加工一般都要个把月时间,你如果想在一个星期之内,吃上松花皮蛋,不妨采用下面介绍的快速加工技术试一试。配方:鸭蛋100个,生石灰1公斤,纯碱503克,八角25克,花椒25克,食盐50克,茶叶5克,味精5克,一把松柏  相似文献   

7.
皮蛋传统加工工艺中使用的氧化铅会在人体内积累,导致慢性中毒。而锌是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之一。因此,锌已被广泛添加于饼干、奶粉等食品中作为营养强化剂。我们用等量的氧化锌替代氧化铅加工溏心皮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金属辅料对皮蛋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常规NaOH清料法加工皮蛋工艺中,采用了CuSO4.5H2O、ZnSO4.7H2O和FeSO4.7H2O 3种金属辅料,设置加铜、加锌、加铁、加铜和锌、加铁和锌5种辅料配方,比较不同配方对加工皮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NaOH清料法加工皮蛋时,加铜、加铜和锌、加铁和锌效果最好,加锌对加工时间要求严格,且效果略差,加铁皮蛋加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松花皮蛋是江西宜春传统的名土特产之一。说起这小小松花皮蛋,还得从它的名字说起,真正的宜春皮蛋的名牌是“袁州松花皮蛋”,宜春古称袁州,松花是指皮蛋上的花纹,据做皮蛋的老师傅说,正宗的袁州松花皮蛋,往地上一扔,外层的谷壳黄泥和蛋壳会自然  相似文献   

10.
松花皮蛋是湖南益阳市蜚声中外的特产,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松花皮蛋味道鲜美,爽口,余香绵长。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豆粕生产高蛋白速溶豆粉的工艺过程,首先是将冷榨出油后的豆粕,通过浸泡、磨碎、制浆,然后进行去腥、消毒,并添加增溶剂,最后进行真空浓缩和高压喷雾、该产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物质,并具有独特的风味,完全符合国家豆制品食用卫生标准。该产品工艺简单、建厂投资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此项研究1987年4月7日已通过河北省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2.
用双毛细管法测量了鸡蛋蛋白沿蛋形截面短轴各点粘弹性参数的分布及其分布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各部稠蛋白稀化过程不同,内侧稠蛋白稀化较快,外侧稠蛋白稀化较慢,随贮藏期延长,两者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林区的自然资源,1986—1987年先后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和依兰县先锋林场进行了养鱼试验,经过120天的饲养期,鱼产量在帽儿山为3094.5kg/ha,在先锋为1882.5kg/ha。 林区水资源丰富,水质稳定;水的pH值偏低,多为软水,水中营养盐类贫乏。用石灰清塘可使pH值由6.5升至8.3。施肥可促进浮游生物的增殖,藻类的优势种为隐藻,浮游动物为近邻剑水蚤。灯光诱虫既能使鲤鱼生长明显加快,又能除去部分森林害虫。林区水体污染较轻,故家养鱼类病害也较少。 在帽儿山、鱼的增重倍数为5.33,饵料系数为2.14;在先锋则分别为7.68和1.35。由于鲤鱼适应低温环境,所以长势较鲢鳙鱼为好。在帽儿山鲤鱼平均重0.31kg,在先锋则为0.40kg。 林区宜主养鲤鱼,也应放养草食和腐食性的鱼类,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食物供需矛盾,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食物结构调整、优化、配套的战略及相应措施,论述了从食物生产结构调整入手,引导居民适度消费,使食物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与营养结构三者配套协调的途径与效益。在分析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指标体系,划分了食物发展阶段,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物消费模式,重点表述了达到小康生活的食物消费与营养水平,同时对2020年发展进行了预测。根据食物发展战略和地区差异,论述了城市与农村以及不同区域食物发展的特点、趋势、目标与对策。阐述了食物发展的技术路线及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不同时期经济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发展目标和合理的食物结构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食物发展纲领和近期食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ABC—Dot—ELISA快速检测食品中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ABC一Dot—ELISA检测食品中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该法可检出在蛋白胨增菌液中接种的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其敏感性可达104个/ml,比Dot—ELISA约高10—100倍.特异性检测表明,其不与沙门氏菌、小肠结肠耶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发生交叉反应,但与葡萄菌和大肠杆菌有交叉反应.该法在26h内可报告结果,比常规法快3—5d。对231份各种食品进行检测,检出41份,经生化试验复检,38份为单核白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阳性率16.45%,假阳性率7.32%,常规法的检出率17.31%。两种方法比较,结果相差不显著(P>0.05)。进行3次重复性试验,结果完全相同。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在26h报告结果,适于对大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便于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河北省康保县1949~1994年的粮食生产状况,分析了当地水土资源特点,阐明了康保县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结合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旱地农业张北试验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康保县农业发展的途径和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酶膜反应器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酶膜反应器作为1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广泛,并且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食品加工中所表现出来不足之处,提出了酶膜反应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豆渣纤维生产功能性面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豆渣制作高纤维面包,探讨了豆渣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对面包比容、外观与内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豆渣对面包外观的影响较大,而对面包内质的影响较小,湿豆渣的适宜添加量控制在10~15%之间为好  相似文献   

19.
曹静  李蕴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65-7966,7991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普遍恐慌。从健康的角度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综述了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使用建议,旨在使大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并合理利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粮农生产积极性下降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提高粮农生产积极性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提高粮农经济利益为核心,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实施综合治理,以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