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地热水对非鲫鱼种进行越冬保种,越冬池10个,出池密度19.4 ̄25.7kg/m^2,净增重率54.61 ̄92.85%,成活率在90%以上。总投入150460元,总产出303690元,投入产出比1∶2.02,总净收入153230元,每m^2净收入153元,属高投入,高收入。  相似文献   

2.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要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素兰 《齐鲁渔业》2004,21(2):43-44
泥蚶苗种生产中,直接培养的新鲜单细胞藻是泥蚶苗期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优质饵料,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的迅猛发展,单胞藻类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影响海珍品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基层生产单位设施、设备较差,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省人力、物力的单细胞藻类培养方法,此技术在单胞藻的一、二级培养中做了较大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单细胞藻类的大量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而且有些藻类还是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藻中含有大量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EPA和DHA,而且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的,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理想鲜活饵料,藻类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产品育苗的成败,因此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简述一下藻类培养的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育苗技术水平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单细胞藻类不仅为水生动物幼体提供了适口的饵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育苗水质。本文就规模化培养单细胞藻类方面概括了几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1培养准备1.1培养器材  相似文献   

7.
巨藻保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采孢子后,将配子体培育至雌雄可辨时进行雌雄分离并培养成配子体绒球。用组织捣碎机将绒球打碎,每个绒球可打碎成数百上千段小枝,每个小枝段都含有相同遗传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又可繁殖生成新绒球,配子体绒球在低温弱光下可长年保存。将雌雄绒球混合打碎,约15天可长出小孢子体。2.将附有前期配子体的棕帘育苗器置于冰箱黑暗中,6~10℃下保存52天后,移至室内光下培养三个半月,然后挂养到海上,均能正常生长。3.1~2毫米的部分巨藻幼孢子体在黑暗低温(4~9℃)下可成活3个月以上。还观察到在上述条件下少量配子体可成活10个月。  相似文献   

8.
单细胞藻类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河蟹、贝类育苗需要大量的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好坏关系到育苗的成败,是水产动物育苗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培养出大量的无原生动物污染的、鲜嫩的多种单细胞藻类,贝类等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才能获成功。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藻种种源 同一类藻最好从不同地方采集,获得多个品种进行培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放置在不同培养瓶中进行,这样可避免某一品种培养失败而带来的损失,也可获得适应本地区培养的品种。如金藻可培养3011、wp、wfj3个品种。2 扩 种 扩种用的烧…  相似文献   

9.
海阳 《齐鲁渔业》2002,19(1):16-18
培养单细胞藻类在接种以后,就进入培养管理阶段,其工作非常重要。1 日常管理操作1.1 搅拌 用开放式不通气方法培养.搅拌是十分必要的。搅拌对藻类的生长繁殖很有好处,搅拌的作用有3个。第一,通过搅拌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到培养液中,以补充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藻种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藻类是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水域中的生物。由于它们都是以单个细胞为生物体,故以单细胞称。单细胞藻类中的饵料种,大多数具有生长繁殖快,  相似文献   

11.
单细胞藻类的敌害生物与有害藻类的溶藻微生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细胞藻类是水产养殖植物性生物饵料的主要类群之一,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降解水中富营养化成分而净化水质和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条件。自然水域或非密闭条件培养单细胞藻类时,水中难免发生杂藻、菌类、原生动物和昆虫幼虫等等,如不采取特别措施,这些生物将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2.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单细胞藻类是多种水生动物幼体时期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在对虾、河蟹、海参、扇贝等人工育苗生产中均有应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开放式培养方法,所需接种量大,培养周期长,易污染,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新发展的几种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培养方法,繁殖速度快,藻液浓度高,但设备较复杂。笔者曾结合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采用简易半封闭式培养设施进行了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实验室驯化品系“小硅藻”的不同充气量、不同接种密度、不同容量的培养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对藻类生长的间接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有明显的促长作用,并且浮游植物的增长与栉孔扇贝的密度呈正相关,符合如下模式:Y=40.85lnX 44.87(r^2=0.979,p=0.05,n=15)。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的促长作用随藻类种类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藻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5.
单细胞藻类具有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和易培养的特点,其不仅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还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特别是贝类、甲壳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如扇贝以单胞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藻类培养中敌害生物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松 《齐鲁渔业》2007,24(2):1-3
利用原生动物比小球藻耐受含氯氧化剂能力差的特点,向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3 mg/L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6%~30%),15~20分钟后,能有效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而藻细胞在1~2天后逐渐恢复,并生长、繁殖良好,镜检未能再观察到原生动物;添加10 ml/t的洗洁精原液,处理扁藻、中肋骨条藻中的原生动物,藻细胞也能在1~2天后逐渐恢复最佳生长状态,镜检未观察到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7.
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贝类资源丰富。近几年,随着自然海区环境的恶化,贝类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苗种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单胞藻饵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根据工作经验,简述一下贝类育苗中  相似文献   

18.
吴松 《海洋与渔业》2006,(10):38-39
本文通过利用原生动物比小球藻耐受含氯氧化剂能力差的特点向被原生动物污染的藻液中添加3mg/L的漂白粉(含有效氯26-30%),15~20min后,能有效的杀除小球藻中的原生动物,而藻细胞在1~2d后逐渐恢复,并良好生长、繁殖,镜检未能再现察到原生动物;扁藻、中肋骨条藻中的原生动物,采用10ml/T的洗洁精原液,处理30min,藻细胞也能在1~2d后逐渐恢复最佳生长状态,镜检未观察到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9.
持续稳定培养单细胞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丽 《水产科学》1995,14(4):35-37
持续稳定培养单细胞藻技术曹丽(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大连116013)关键词:培养,单细胞藻,技术随着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太平洋牡蛎、魁蚶等品种人工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育苗室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共识。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稳定地提供大量的单细胞藻类...  相似文献   

20.
常用海洋单细胞藻种的固体培养基保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藻种液经200IU/ml硫酸庆大霉素和200IU/ml青霉素处理,接种到不同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在自然光照,5℃-10℃的低温条件下可以保藏1-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