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漳州市漳浦县马坪镇杨美水库淡水网箱养殖基地,进行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成及示范推广试验.养殖期间,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斑点叉尾鮰相关标准,分别经福建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及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进行环境检测,认定了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产地.养殖产品分别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厦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验,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形成规范化的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养殖模式,并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精养斑点叉尾鮰的经济效益,美国俄克拉何马洲立大学水产研究站在精养斑点叉尾鮰(400尾/m^3)的水泥池中混养罗非鱼25、50、70尾/m^3与单养斑点又尾鮰的进行比较试验了放养的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重为1.93g,混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平均体重为35.9g。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工控制手段,促使红色斑点叉尾鮰与黑色斑点叉尾鮰自行配对、产卵、收集受精卵集中孵化,获得浅黑色的鱼苗;要获得稳定的红鮰鱼苗,必须采取红色斑点叉尾鮰自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控制手段,促使红色斑点叉尾鮰与黑色斑点叉尾鮰自行配对、产卵、收集受精卵集中孵化,获得浅黑色的鱼苗;要获得稳定的红鮰鱼苗,必须采取红色斑点叉尾鮰自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研究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tus)的早期牛活史及其发育生物学.运用解剖镜观察、记录、测量、描述、绘图等方法,连续规察了6个批次斑点叉尾鮰的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在水温23~25℃时,斑点叉尾鮰胚胎期约需186 h,有效积温4 490~4 6lO qC·h;水温24~27℃时,班点叉尾鮰卵黄囊期约需6 d,有效积温3 620~3 710℃·h.(2)斑点叉尾鮰胚胎在出膜之前可见血液循环、胸鳍突起、眼球色素、直肠和肛门,卵黄囊耗尽期时各鳍鳍条明显且尾鳍已分叉.(3)斑点义尾鮰胚胎发育的温度上限是28~29℃.  相似文献   

6.
班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义尾死亡,危害很大,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现将笔者当地2006年发生的一起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项目能够在江西省峡江县顺利实施,2008年12月,峡江县农业局副局长带队,峡江县水产局局长,峡江县鱼种场场长一行专门奔赴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洽谈引进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这项技术。通过交流与研讨,确定了斑点叉尾鲫联合育种的技术要点、操作方法以及配套的设施设备,为即将开展的斑点又尾鮰家系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国家斑点叉尾鮰选育中心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引进了斑点又尾鮰50个家系苗种。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斑点又尾鮰养殖产业化,我们自2007年始在湖北省长阳清江水库进行了网箱斑点叉尾鮰生态养殖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展斑点叉尾鮰疾病种类调查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践经验,总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爱林 《内陆水产》2006,31(12):32-32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原产于北美洲,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肉质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易捕捞、易垂钓等优点。近年,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在全国越来越得到重视,养殖面积和加工出口量日益增大,从而对苗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缓解市场压力、提高斑点叉尾鮰产  相似文献   

11.
张建  钱华  余健 《科学养鱼》2003,(10):5-5
一、产业化经营现状 1.引繁情况 1997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批准泰兴市水产良种场为美国斑点叉尾鮰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先后从美国直接引进原种斑点叉尾鮰卵黄苗40万尾,经过几年培育,现有原种亲本3000多组。2001年6月,“美国斑点叉尾鮰繁殖技术研究”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验收鉴定,其浮盘育苗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处于领先水平,年繁苗量现已达到2000万尾的生产规模,为大面积推广斑点叉尾鮰养殖奠定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俗名沟鲶,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和咸水水域中。斑点叉尾鮰生长快、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目前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是斑点叉尾鮰养殖也存在病害多,死亡率高的问题。2009年3月中旬至5月11日,重庆市涪陵区梓里乡平安村庞家坝养殖场的斑点又尾鮰爆发传染性套肠症,因病死亡的规格10-440g的斑点叉尾鮰达646.5kg,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名镇 《内陆水产》2007,32(7):18-18
2007年5月18日~19日,建瓯市鱼种场放养品种纯正已性成熟的斑点叉尾鮰亲鱼3000尾,开展规模化苗种繁育生产,计划年生产斑点叉尾鮰苗  相似文献   

15.
李进村 《科学养鱼》2003,(10):44-44
随着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疾病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斑点叉尾鮰烂尾病(Tail-rot dis-ease of channel catfish),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斑点叉尾鮰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02年9~10月,我县几处养殖场均发生斑点又尾鮰烂尾病,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此病得到控制,同时出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就斑点叉尾鮰烂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属鲶形目、细科,原产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并很快在中南省区大面积推广。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一渔场从2001年起,连年从四川引入斑点叉尾鮰夏花育种并养成食用鱼,至2004年以后,每年产出商品规格0.5.1.5k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食用鱼5万kg以上,初步形成了一套规模化高效养殖的生产技术,并于2005年承担了黑龙江省农业重点科技开发项目斑点又尾鮰的繁育养殖。2007年人工繁殖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甘露寡糖对斑点叉尾鮰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辨非  徐海 《渔业现代化》2010,37(3):34-36,47
在水库中选用8个网箱进行斑点叉尾鮰的养殖试验,网箱分为试验箱和对照箱2个组,每组设4个平行.在试验组的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进行投喂,甘露寡糖添加量为鱼体重的0.15‰,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时间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斑点叉尾鮰成活率为94.51%,对照组为87.01%,高出7.5个百分点.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试验组斑点叉尾鮰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至试验结束时的第55~60天,死亡率比对照组的同一时间段下降了10倍;试验组斑点叉尾鮰体重的增加比对照组快16.5%,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斑点叉尾鮰主要的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等,以期为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产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水温(18 ± 1) ℃和(28 ± 1) ℃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鮰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 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鮰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若将肝脏作为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残留的靶组织计算休药期,在(18 ± 1) ℃和(28 ± 1) ℃时,按欧盟和中国规定的动物组织中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建议休药期分别为55 d和30 d。若按强力霉素在可食组织肌肉(加皮)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休药期,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2 d和19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伍善学 《淡水渔业》2005,(Z1):138-140
根据市场需求,阐述了广西发展斑点叉尾鮰产业所具备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出了近期发展目标和进行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