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明确福建省漳州地区3个"短喙侏儒综合征"半番鸭群的病原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对患病半番鸭体质量、喙长、喙宽进行测定及统计分析,采集患病半番鸭肝、脾、胰腺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同时采集心、肝、脾、肺、肾等10种组织进行病毒分布及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半番鸭喙长,体质量与同场正常未感染半番鸭相比,发病鸭体质量减少达49.00%,喙长缩短达32.00%,喙宽缩短达22.00%;经PCR或RT-PCR检测显示,所采样品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坦布苏病毒、鸭甲肝病毒、呼肠孤病毒、鸭圆环病毒、鸭疫里默氏菌、鸭大肠杆菌、鸭沙门菌均为阴性,均为水禽细小病毒阳性;对组织匀浆液致死的鸭胚尿囊液检测表明,分离毒株均为水禽细小病毒,经进一步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所分离3株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病(MDPV)各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达97.7%以上,与新型MDPV SAAS-SHNH株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9%。组织病毒分布检测结果显示,患病半番鸭心、肝、脾、肺、肾等10种组织均不同程度带毒,其中以胸腺、法氏囊、心、脾和胰腺病毒含量最高,肝、肺、脑、小肠次之,肾脏最低;病理组织学研究可见心肌颗粒变性,肝脏水泡变性,胸腺出血,骨骼肌出血、坏死。以上结果表明,福建省漳州地区的3个半番鸭群发生的"短喙侏儒综合征"由新型MDPV所致,且与经典的MDPV在感染宿主、临床症状、病变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新型MDPV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动物回归实验,确定了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病原为鸭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暴发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感染引起的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疫病。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临床大批量样本检测的方法,本试验将鸭源NGPV的VP3保守区域1段长390bp的序列克隆制成核酸探针。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该核酸探针特异性高,只与鹅细小病毒(GPV)反应;灵敏性试验结果表明,针对NGPV最低检出量约为6pg。应用该核酸探针对来自山东、江苏、安徽3省的87只疑患"短喙长舌-侏儒综合征"的樱桃谷肉鸭的870份组织脏器进行检测,结果个体阳性率为89.7%(78/87),检测的10种组织脏器中均有NGPV检出,说明该病毒对樱桃谷鸭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同时,利用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比较发现与核酸探针法的阳性个体检出率及阳性个体检出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NGPV核酸探针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适合不同来源的NGPV临床批量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能引起鸭短喙侏儒综合征(SBDS)的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的遗传变异特性,对从湖北地区采集的病样进行病原检测,经鸭胚接种成功分离到两株NGPV,分别命名为HBXY07和HBWH07,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重组鉴定.全基因组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表明水禽细小病毒主要有两个分支,分别为GPV和MDPV,...  相似文献   

5.
新型鹅细小病毒主要引起发病鸭临床表现为短喙、舌外伸、生长发育受阻的疾病,根据该病临床特征又称为"鸭短喙侏儒综合症"。本文综合了目前最新的新型鹅细小病毒研究,并与经典鹅细小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了新型鹅细小病毒在发病宿主、临床和剖检症状、核苷酸序列方面发生的改变,以期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诊断、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 NGPV)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GPV)变异而来,可感染雏鸭,引起以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2015年该病在我国鸭群中大暴发,严重影响鸭出栏率,给我国的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建立一种鸭源NG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于鸭感染细小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和鸭免疫细小病毒疫苗后抗体水平监测,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了NGPV YICH株的结构蛋白VP3的抗原表位,选择了抗原富集区域(aa250~525)进行原核表达,经蛋白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VP3截短蛋白VP3-tr。以VP3-tr为包被抗原,经过棋盘滴定方法优化各个反应条件,建立了NG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利用优化后的间接ELISA方法对30份GPV阴性鸭血清进行检测,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219。ELISA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良好,不与鸭坦布苏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鸭疫里默杆菌、大肠杆菌病原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6%,重...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以雏鸭发育迟缓,上下喙萎缩,舌头外伸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变,暂将该病称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山东聊城发病鸭群采集14份病料样品,其中包括舌及各脏器组织样品。经PCR方法检测,所有发病鸭肝脏、脾脏中均可检出细小病毒,将其中5份阳性病料样品处理后接种9日龄鸭胚,分离得到1株鸭源细小病毒分离株(命名为SD株)。此外,该分离株的659 bp的Rep和VP1核苷酸序列与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D株与鹅细小病毒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将该分离株人工感染1日龄樱桃谷肉鸭,可以复制出相似病例。结果表明,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自然病例分离到的一株鸭源鹅细小病毒,该病毒可能与鸭短喙-侏儒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8.
鸭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或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经典MDPV和GPV毒株引起的病鸭主要症状为腹泻、脚软、渗出性肠炎,三周龄内雏鸭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的雏半番鸭和樱桃谷鸭陆续出现一种新型细小病毒病,该病发病率10%~30%,病死率低于3%,临床症状主要为软脚、短嘴和生长障碍。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原与鹅细小病毒亲缘性很近。本文通过比较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经典的MDPV和GPV在基因组、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的区别,为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安徽省某鸭场发生的以雏鸭发育迟缓、鸭喙萎缩、舌头外伸下弯为特征的疾病病因,本研究利用PCR对病鸭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扩增出鹅细小病毒(GPV)特异性目的片段。将PCR阳性病料组织样品接种11日龄樱桃谷鸭胚,盲传3代后,可致鸭胚胚体出血严重,并且鸭喙畸形,证实分离到一株鸭源细小病毒(命名为AH-D15株)。利用第3代尿囊液感染2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2周后感染鸭出现短喙症状,并从鸭脑、肾、脾、胰腺和肝脏组织内检测到病毒。将分离病毒株的VP3核苷酸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GPV和番鸭细小病毒进行比对,结果表明AH-D15株与德国的VG32/1株和匈牙利的virulent B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96.3%和96.5%。上述结果表明从病鸭体内分离到的鸭细小病毒可能来源于GPV,因此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二重PCR检测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聚合酶基因和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NS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应用这2对引物对混合样品中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进行了二重PCR扩增。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2条特异性带为563bp(DPV)和1146bp(GPV),与实验设计相符,且与常规单一PCR结果一致。二重PCR反应检测出的DPV含量相当于20个PFU;检测出的GPV含量相当于0.1个ELD50,对禽痘病毒和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核酸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特异性良好。该二重PCR能够在一次扩增反应中检测两种病毒,为两种鹅病的病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月至今,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樱桃谷北京鸭商品肉鸭发生了一种疾病。为诊断该病,从1个38日龄感染鸭群选典型病例和外观正常者各9只,对其体重、喙和舌头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随后进行了分子检测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典型病例的体重(1.40±0.51 kg)和喙长(4.00±0.26 cm)与外观正常者(2.87±0.51 kg和5.74±0.58 cm)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该病具有半番鸭短喙和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的特征,即喙短、舌头伸出、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用水禽细小病毒的PCR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从37日龄病例采集的36份组织样品均为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阳性。用VP1和VP3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的结果均显示,樱桃谷北京鸭源毒株与导致半番鸭SBDS的毒株聚为一个分支,二者属GPV的同一类变异株。用GPV阳性样品感染2日龄北京鸭,可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短喙症状。结果表明,GPV变异株与樱桃谷北京鸭SBDS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禽流感、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坦布苏病毒感染及痛风等水禽主要疫病的病原及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化,并分别阐述了相关防控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鸭喙变短、舌头外伸、胫骨短粗、跛行瘫痪等为特征,又称短喙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该病发病率为10%~30%,可对我国养鸭业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全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MDPVF/R和GPVF/R,对细小病毒属成员GPV、MDPV、犬细小病毒(CPV)及鸭常见病毒病病原如鸭瘟病毒(D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鸭呼肠病毒(DRV)、流感病毒(AIV)的核酸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特异性良好,引物MDPVF/R只能特异性扩增出MDPV的714 bp基因片段,引物GPVF/R只能特异性扩增出GPV的570 bp基因片段;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DPV DNA最低检出量为17.5 pg,GPV DNA最低检出量为13.7 pg.该方法的建立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以来山东、江苏等地的樱桃谷肉鸭暴发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引起的短喙-侏儒综合征(BADS)的疾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究该病毒在鸭体内分布规律,本研究根据Gen Bank已登录的NGPV的VP3基因设计了3条引物,建立了检测NGPV的半套式PCR方法。该方法对其它常见鸭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扩增,特异性好;最低可检出100拷贝/μL的病毒核酸,灵敏度高。采用建立的半套式PCR方法对山东、江苏两地8个樱桃谷肉鸭鸭群120只病死鸭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法氏囊、胰腺、脑和胆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鸭群的群体检出率为100%,个体检出率为80.8%(97/120);10种组织脏器中均检出NGPV,其中心脏检出率最高为93.8%,脑组织检出率最低为9.3%。本研究首次对NGPV在鸭体内10个脏器组织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了NGPV对樱桃谷鸭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  相似文献   

16.
检测鹅细小病毒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在自然传染情况下感染鹅和雏番鸭,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要实验室诊断。目前用于实验室诊断和检测GPV的方法很多,如鹅胚或番鸭胚及相应的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病毒、琼脂扩散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核酸探针等。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传统的水禽养殖、加工和消费大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当前,随着水禽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禽疫病流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常见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鸭大舌头病)、水禽坦布苏病毒病等疫病发生。由于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过分依赖疫苗、抗体和化学药物,导致了药物盲目使用,给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许多隐患。因此,从精准诊断以及针对性防治等方面入手,有望实现水禽养殖行业全面提质增效。1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症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基因组的非同源序列各设计了1对引物MDPVF1/R1和GPVF1/R1,建立了一种PCR方法,用该PCR方法分别对GPV、MDPV、鸭瘟病毒(DPV)、鸭肝炎病毒(DHV)、鸭呼肠孤病毒(DRV)、犬细小病毒(CPV)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的病毒培养物及其核酸进行扩增。结果,引物MDPVF1/R1仅特异性扩增出MDPV的900bp核酸片段,引物GPVF1/R1仅特异性扩增出GPV的465bp核酸片段。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GPV和MDP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严重危害水禽产业。自2015年以来,一种新型鸭源鹅细小病毒(N-GPV)在中国大陆持续爆发,给水禽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水禽细小病毒(WPV)病因再次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在2018—2019年期间,从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采集426份疑似细小病毒患病水禽组织样本,PCR检测总阳性率为51.2%(218/426)。最终,获得30个分离株,并对其VP3基因进行测序,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分布在7个分支,并与经典的GPV分支关系相近。本研究为水禽细小病毒(WPVs)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候选株,仍需对水禽细小病毒进行连续不断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诊断鸭短喙矮小综合征(SBDS)以及鉴别鹅细小病毒感染鸭群中新发短喙矮小综合征鹅细小病毒(SBDS-GPV),本研究通过对GenBank登录的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比对分析,根据该病毒5'非编码区基因序列特征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BDS-GPV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显示,水禽细小病毒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得到约200 bp的目的片段,SBDS-GPV PCR产物能够被SspⅠ酶切为140 bp和60 bp两个片段,番鸭细小病毒与德兹西氏病小鹅瘟病毒则不能被酶切,检出SBDS-GPV DNA的最低浓度为2.28×10~7拷贝/μL。利用该方法对14份疑似SBDS临床样品检测,阳性样本采用SPF鸭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显示SBDS-GPV PCR-RFLP检测的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均为SBDS-GPV。上述研究表明,该SBDS-GPV PCR-RFLP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SBDS的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