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杨树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泛、危害十分严重的枝干病害,病树造成干部腐烂和枝条枯死,常引起杨树人工林成片死亡,生长量降低和材质变劣,尤以幼树受害最重。目前大荔县有杨树3333余hm2,多为2003年以后栽植的107号和108号等黑杨派品种,由于栽植品种单一且密度大,杨树林木不同程度地遭受到烂皮病的危害。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杨树烂皮病的发生,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常规红托竹荪采收方式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以采收的接近成熟的竹荪菌蛋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剥壳出菇与不剥壳自然出菇在适温(22℃)与不同冷藏温度(0~3℃,4~6℃,7~9℃,10~12℃)下对菌蛋的开花时间、开花率、竹荪花重量和长度等的影响,探索红托竹荪集中出菇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两种出菇方式在适温和4~6℃、7~9℃、10~12℃冷藏温度下均可获得完整的子实体,但开花时间、开花率、子实体性状有所不同。适温下以剥壳出菇方式出菇快(平均开花时间1.70天)、开花率高(89%),单菇鲜重高(18.40 g)但长度稍短(11.21 cm),而不剥壳自然出菇分别为4.78天、80%、14.50 g和13.80 cm。一定温度范围内,竹荪菌蛋自然开花时间、开花率会随冷藏温度降低而推迟和下降,10~12℃组不剥壳自然开花率高,达90%,开花时间主要在第5~10天,子实体品质好;7~9℃组有50%自然开花,开花时间主要在第10~13天;4~6℃组仅23.3%自然开花;0~3℃冷藏会对竹荪菌蛋产生冻害,不能开花。冷藏后置于适温条件剥壳出菇可使菌蛋开花率提高至40%~100%。因此,剥壳出菇、不剥...  相似文献   

3.
《花卉》2017,(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物的营养价值要求也越来越高,核桃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且十分美味,在近年来广泛的受到国民欢迎。然而由于受到气候与自然灾害等影响,致使核桃发生病虫害,严重的影响到核桃果实的质量与产量。本文中,笔者将针对核桃烂皮病的发生与预防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2014年至2015年对红托竹荪几个主栽地区的腐烂病进行了调查研究。以病害棚中的发病竹荪蛋为材料,观察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腐烂病(rot disease)发生频繁,对采集的患病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病原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患病样品组织上分离到的细菌和其它真菌,优势菌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细菌和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sp.)细菌,并非致病菌,回接试验检测无致病性,初步推断出该病害不是由细菌或真菌侵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榆林市杨树烂皮病病害症状的调查,介绍了其发病规律,提出了几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红托竹荪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振兰 《食用菌》2002,24(2):32-32
红托竹荪其气息清香 ,味道鲜美 ,质地脆嫩、爽口不腻 ,具有极佳口感。被外国人誉为真菌皇后山珍之王。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场地和季节 根据竹荪生活习性宜选择山腰以下 ,通气良好 ,典型沙性壤土 ,夏季凉爽平整的缓坡地。栽培季节 ,在气候温和的地区 ,常年都可播种栽培 ,但为了有效利用土地面积 ,缩短栽培周期 ,一般分为秋季栽培 (农历 8~ 10月 )和春季栽培 (农历正月~ 3月 )。2 备 料 竹荪原料较多 ,但以阔叶树枝、小径材及竹枝叶混和栽培效果最佳。 1堆酵法 :10 0 m2 约需 2 2 5 0 kg培养料 ,其中杂木片 15 0 0 kg,投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杨树烂皮病发病症状,分析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条件、发病规律,提出了杨树烂皮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保持树木生长旺盛是防治的主要途径。防治烂皮病要从品种选择、水肥管理等方面入手,栽植时应选择适宜的土壤,适地适树,多栽植混交林,选用壮苗及加强抚育管理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烂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暴增海  周婷  林曼曼 《北方园艺》2011,(11):166-167
对红托竹荪的生物学特性、菌种制作与栽培、活性物质提取以及深加工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
红托竹荪的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1979年开始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进行驯化,直到82年才培养出纯种,83年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纯种培养(一)母种制作 原始种采自梵净山西北峡谷海拔1200米竹木混交林地。采用孢子分离法制得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最早食用竹荪并实现其人工驯化栽培的国家。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竹荪共有12种,我国分布有7种,其中,红托竹荪、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已实现规模化种植,其主产区分别为贵州织金、福建顺昌和将乐、四川青川和长宁。红托竹荪栽培历经了野生抚育、砂锅栽培、室外简易大棚栽培和新型栽培技术快速发展等四个阶段。从优质菌包的生产和选择、脱袋覆土、发菌及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具体介绍现阶段集成的“红托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其作为贵州省2022年农业“十大主推技术”,实现了液体菌种快繁、良种良法配套栽培,优选了适栽菌株配套林下栽培、层架式栽培、筐式栽培、工厂化栽培等多种模式,栽培周期短,可实现周年生产及供应。随着产业的发展,预计低成本的二次发酵或三次发酵栽培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林伟庭 《中国果菜》2013,(11):59-60
近年来因烂皮病而造成的树体断枝、死亡率有升高趋势,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果实质量、产值的下降.综合其主要原因,有树体养分供应不平衡,果树修剪不妥当,树体负重量过大,不良气候条件对树体造成冻伤,果农对烂皮病发病规律认识不够深,防治不利.因此生产中应注重农业措施,同时加强化学防治,综合运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全面有效地防治果树烂皮病.  相似文献   

13.
山东莱州是我国生姜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近几年,随着面积逐步扩大,连年种植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一些病害尤其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生姜烂脖子病就是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生姜产量和品质,严重地块甚至绝产.笔者结合多年基层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经验,总结了生姜烂脖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经过三年的试验,摸索出了一种竹荪简易移植栽培法.试验经过是:1988年5月13日,选择了一片避风向阳,荫蔽度达70%未曾长过竹荪的竹林,将未成熟的3个菌蛋进行移栽,过了15天,菌蛋开裂长成子实体,于1989年5~7月中,发现原地长出9朵竹荪,并在移栽的区域之外长出一朵竹荪.具体做法是:(一)准备培养料将搜集起来的腐殖竹根、竹叶,先曝晒2天,再用开水浸泡2小时,涝起沥干,加入2%石膏、1%白糖,调节湿度至65%,拌匀后备用.  相似文献   

15.
16.
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托竹荪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对防治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减少腹壁脂肪的贮积有较好疗效,其经济价值很高。但过去主要靠野生采集,产量甚微,而人工栽培一般生产周期长,产量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17.
<正>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烂果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8.
<正>金丝小枣是泊头市枣树的主栽品种之一,烂果病在近几年有蔓延趋势,严重影响了小枣的产量和质量。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烂果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1症状1.1浆烂型8月下旬枣白熟期开始发病,9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少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子实体)。病组织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江山市的一些地方枇杷烂脚病发生特别严重。给果农生产带来了严重威协。据调查,洛阳青、大红袍感病最为严重。发病区幼龄树病害死亡率高达80%以上,初投产树发病率可达73%。笔者从1990年开始对该病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红托竹荪的人工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又名竹笙、仙人笠、网纱菰、竹菌等,属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云南已发现4个种,即长裙竹荪(Dictyophoraindusiata)、短裙竹荪(D.duplicata)、红托竹荪(D.rubrovalvata)和黄裙竹荪(D.multicolor)。目前除黄裙竹荪外,其它三种均可食用,是云南传统出口商品。近几年来,由于对竹荪的需要量增加,各地都在引种驯化,有的地区已获得人工栽培的子实体。我所对主产于滇中地区的红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