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金针菇的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自全国7个自然保护区共计11个野生金针菇和2个常见栽培金针菇菌株,进行ITS-PCR和产物测序,经过与Gen Bank上已知序列的比对,结合传统形态特征鉴定,确定各菌株的拉丁名,并用MEGA6.0进行ITS序列的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表明,金针菇的ITS1比ITS2进化速率快,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差异较大;13株金针菇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4,种间遗传距离为0.029~0.045;ITS系统发育树也支持将13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即3个种,这与分子鉴定和传统形态鉴定结果相吻合,且同一菌种地域分布越近的菌株越容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ITS序列分析可用于野生金针菇的分子鉴定和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一株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鉴定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该蘑菇的菌丝体基因组DNA进行18S和ITS片段的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从而对该蘑菇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野生真菌属于白桩菇属Leucopaxillus。另外,通过优化的MS平板培养基避光培养,在MS平板培养基上有原基形成,为日后对该菌种的驯化与栽培提供材料,为其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其ITS序列已上传GenBank,登录号为KY173356。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分离培养褐腐病病原菌,采用CTAB法抽提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挑选克隆成功的菌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 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出引起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病原菌为Mycogone perniciosa.  相似文献   

4.
以相关文献为据,概述近年来草原珍稀野生食用菌蒙古口蘑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生理及驯化栽培、蘑菇圈生态现象、功能因子的提取及分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蒙古口蘑的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基因功能等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镰刀菌引起的北京市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市昌平区采集的35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3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的rDNA-ITS序列并进行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北京市昌平区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6.
中华鹅膏菌是一种具有独特气味且味道鲜美的野生食用菌。从福建武平县采集了一株中华鹅膏菌菌株WPAS01,通过ITS序列进行分子水平的种属鉴定,利用Illumina测序分析基因组特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基因组序列解析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成分及合成途径。结果表明,WPAS01菌株属于中华鹅膏菌的D分支,与源自福建漳平的HKAS100492菌株亲缘关系最近,单倍体基因组为47.54 Mb,杂合率为2.02%;从成熟子实体中检测出13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15种在7种常见食用菌中也存在;其基因组中预测到所有莽草酸途径和艾氏通路合成苯乙醛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7.
草原蒙古口蘑蘑菇圈的特殊生态现象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um Imai.),也称蒙古白蘑,是著名的优质野生食用菌和典型的蘑菇圈产生菌.  相似文献   

8.
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博斯腾湖周边采集的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其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明确该野生蘑菇的分类地位,及其子实体所含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蘑菇样本为巴尔喀什蘑菇,其子实体营养成分丰富,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甾体类、三萜类、黄酮类、内酯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9.
通过ISSR和rDNA-ITS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河北省17个类群的野生铁线莲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利用UPGMA法对ISSR扩增的条带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用PCR法扩增ITS,通过Clustal X,MEGA等软件比较和分析ITS的序列特征,最后对两种分子标记的结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4条,多态性百分比为100%,等位基因数(Na)为2.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069,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196,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675。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66处,17种野生铁线莲被分为5类;铁线莲的17个铁线莲样本ITS序列长度为543~561 bp,含变异位点87个,信息位点37个,特异性鉴别位点50个。其中,长瓣铁线莲与半钟铁线莲、太行铁线莲与狭裂太行铁线莲遗传距离为0,槭叶铁线莲与其他种的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
以1株来源承德的野生食用菌为试材,研究了其生态环境、形态结构,并从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同时,提取了其DNA,对其ITS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得到其分子鉴定的结果;综合常规形态鉴定和基因序列鉴定,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为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其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农牧学院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孕育了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为探明校园内大型真菌的资源状况,以便为科学保护和利用真菌资源提供基础和依据,采用随机踩踏法采集大型真菌并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50种,隶属于2门5纲12目48科89属,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为蘑菇属Agaricus、红菇属Russula。通过查证经济价值及生态习性得出,其中有食用菌56种、药用菌11种、食药兼用菌17种、毒菌28种、土生菌83种、木生菌35种、外生菌根菌32种、西藏新记录种22种。  相似文献   

12.
以硬叶兜兰菌根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结合rDNA-ITS区的PCR扩增、测序,采用NCBI BLAST在线软件对ITS区序列进行了分析,对硬叶兜兰菌根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对29株菌根真菌进行rDNA-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出23个属,为瘤菌根菌属、胶膜菌属、丝核菌属,镰刀菌属、栓菌属、附毛菌属、拟迷孔菌属、小脆柄菇属、拟层孔菌属、毛壳属、侧耳属、轮枝菌属、弯孢聚壳属等,分离菌株最多的是瘤菌根菌属和胶膜菌属,分别占分离总数的16%和19%;鉴定到1个科,为胶膜菌科;12株优势菌根具有不同的宏观和微观形态,其均未有分生孢子,菌丝分枝点附近形成一个隔及细胞双核,11株菌株具念珠状细胞,大多数具有香味。  相似文献   

13.
松口蘑菌种的分离与扩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口蘑是我省,我国出口创汇率很高的珍贵野生食用菌。属专性较强的共生性菌根菌,蓖种分离培养较难。为了保护这一资源,我们经多年试验研究,摸索出了分离和扩大培养松口蘑菌种的方法及其适宜的培养基。在我省首次分离和扩大培养松口蘑菌丝体成功,为半人工接种栽培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秦岭中段宁陕县冷水沟采集到23株野生大型真菌,分离获得菌丝体,并基于ITS区序列分析从分子水平对菌种进行了鉴定,为这些菌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贺兰山紫蘑菇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地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但研究人员对其物种的鉴定一直存在争议,影响了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采用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证实贺兰山紫蘑菇为中华丝膜菌(Calonarius sinensis)。  相似文献   

16.
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为试材,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担孢子及菌丝体形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担孢子呈肾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4~6)μm×(6~9)μm;担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出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至少需要1周的时间;MS培养基中添加1.5g·L~(-1)酵母粉和1.5g·L~(-1)酸水解酪蛋白,对担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初生菌丝菌落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等有关特征,发现有5种明显不同类型的初生菌丝,分别为菌丝绒毛型、菌丝贴生型、菌丝稀薄型、成簇生长型、缓慢生长型。另外,采用rDNA-ITS方法、PCR产物测序及NCBI-Blast比对,证明试验材料为蒙古口蘑。该试验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丝体直接PCR的方法,为进行有关食用菌DNA分子方面研究提供了便利;该研究结果可为蒙古口蘑担孢子交配型研究提供依据,为珍稀食用菌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7.
蛹虫草药用价值极高,有抗菌,抗癌的功效。市场上销售的蛹虫草品种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尖头蛹虫草,一种是圆头蛹虫草。通过分子手段分析蛹虫草样本中可用于分类鉴定的部分DNA片段,即ITS序列和EF-1α序列。采用优化的PCR体系,对样本的ITS序列和EF-1α序列进行扩增和凝胶电泳分析,并依遗传距离构建分子发育树。笔者从供试的7个样本中发现7个样本的ITS序列完全相同;EF-1α序列有差别,但是差别很小且不能作为区分开尖头蛹虫草品种和圆头蛹虫草品种的依据。试验所选用的ITS序列和EF-1α序列不能将蛹虫草尖头和圆头品种区分开来,即ITS序列和EF-1α序列不能作为尖头和圆头蛹虫草分类鉴定的DNA片段。市场上销售的蛹虫草性状的不同不是由生物学品种的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灰树花的分子系统关系,通过PCR扩增获得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18S r DNA、ITS r 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灰树花属级的亲缘关系,以及不同地域灰树花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灰树花起源于多孔菌科,ITS r D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可以把来自亚洲和美国的菌株区分开,说明灰树花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灰树花可能为复合种群。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新疆芦苇根蘑菇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新疆库尔勒博斯腾湖芦苇荡的蘑菇为研究材料,在进行初步鉴定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与获得的相关序列一起构建了蘑菇属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基于ITS序列对菌株的鉴定结果为绵毛蘑菇(Agaricus vaporarius)。  相似文献   

20.
挥发性气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云南五种常见野生食用菌: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远东疣柄牛肝菌(Rugiboletus extremiorientalis)、翘鳞肉齿菌(Sarcodon imbricatus)、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和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鸡油菌、远东疣柄牛肝菌、翘鳞肉齿菌、松口蘑和印度块菌中分别鉴定出17、15、14、23和1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鸡油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3-辛醇,远东疣柄牛肝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大叶香烯D,翘鳞肉齿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α-蒎烯,松口蘑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3-辛酮,而印度块菌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为1-辛烯-3-醇。这些成分可为食用菌的风味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食用菌的病虫害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