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泥墙式和覆土式两种出菇方式、覆粘土和沙子、施加营养液与否对工厂化杏鲍菇二次出菇的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立棒覆土栽培较泥墙式栽培出菇晚、菇形差,但产量高;覆粘土较覆沙土子实体品质和产量均有提高;施加营养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子实体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5,(4)
以现蕾时间、现蕾数量、子实体性状及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指标,对8种袋口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现蕾时间、数量、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试验处理2(去盖,盖环处搔菌,袋口2/3面积按紧不动,剩余1/3袋口拉松)出菇较早,子实体外形美观,大小适中,产量高,商品菇转化率高,单袋产量达433g,生物学效率高达96.2%。  相似文献   

3.
以‘KE015'、‘KE20'2种杏鲍菇菌种为试材,研究了1 100、1 400 mL 2种规格栽培瓶对杏鲍菇出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栽培条件下菌株‘KE015'生长周期比‘KE20'缩短3.8 d;在使用‘KE015'相同菌株前提下,1 100mL规格的栽培瓶可提高商品菇率,获得较高的生物学转化率,比使用1 400mL规格的栽培瓶的生物学转化率提高3.23%.在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时,建议使用菌株‘KE015'及1 100mL规格的栽培瓶.  相似文献   

4.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杏鲍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麦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时,经一定后熟期,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后熟后,采用牛苔藓草覆盖,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有效控制空气交换,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梁爽  高继海 《蔬菜》2022,(10):59-62
摘要:工厂化白灵菇栽培中的菌棒出一次菇后,由于含水量过低不能二次出菇,一般就被废掉不再使 用,即使进行二次出菇,也表现产量较低,且造成其他资源浪费。通过多年试验与生产实践,探索出通 过覆土方式进行菌棒二次出菇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使菌棒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关 键技术包括:栽培季节、栽培设施、覆土前准备工作、覆土方法、出菇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根据杏鲍菇栽培生理特性,对杏鲍菇福禾1号出菇阶段的原基形成期、催蕾期、生长期、采收期4个阶段的温度、湿度、CO_2等最适参数进行试验,得出杏鲍菇福禾1号出菇工艺曲线,对杏鲍菇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美菊  马惠兰 《食用菌》2006,28(1):36-37
几年来笔者对栽培杏鲍菇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杏鲍菇室内不同出菇方式的经验归纳成以下几条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四川南充绿宝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生产已有10多年,进行人工气候调控的工厂化生产长达七年,栽培主要品种为杏鲍菇。最初由于杏鲍菇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导致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感染率高、畸形菇多,经过最近几年来不断努力摸索,杏鲍菇栽培技术已成熟,栽培出高产优质杏鲍菇。现总结如下,为广大杏鲍菇栽培者提供参考。1原材料选择栽培杏鲍菇通常以棉子壳、玉米芯、甘蔗渣、木屑等作为主料,也可根据当地条件选择性加入草粉、玉米秸秆粉、豆秆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出菇期出现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从菌种选择、培养基制作、菇房环境控制及菇房处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潮,头潮菇如果出得不好,就会影响后潮出菇,进而影响到整个栽培季节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后熟期对头潮菇出菇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就杏鲍菇菌袋后熟期长短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5,(1)
设计了7个杏鲍菇栽培配方,统计分析了各个配方的生物转化率、生产周期和产投比以及对于菌丝长势、长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⑥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到79.67%,同时产投比最高,达到1.51;配方⑦菌丝长势最好;配方②菌丝长速最快。综合结果,配方⑥为试验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优化灰树花出菇和开片的关键技术和时机,对比分析了光诱导催蕾时机、开袋出菇时机和袋口保湿措施3个因素对灰树花工厂化袋栽的单产、朵形和开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处理中,A2B1C2组合的单产、菇丛体积和开片率均表现最优;因此得出最优的栽培工艺为:双层装袋,走菌满袋后10 d控制光照度在50~100 lx下进行光诱导;袋口菌丝组织化、分泌出细密的小水珠、开始皱缩时,菌包开袋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温度在22~25℃,湿度在90%~95%,CO2浓度低于0.1%,光照度为200~500 lx;开袋时切除外袋10 cm以上部分,内外袋间蓄水出菇,开片后期除去外袋直至采收。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质配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杏鲍菇栽培料配方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工厂化袋栽栽培的优质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棉籽壳16%+木屑5%+玉米芯46%+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和配方5(木屑35%+玉米芯32%+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物学效率较高,可在杏鲍菇工厂化袋栽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食药用菌》2019,(4):237-240
介绍日本鹿茸菇的历年生产量及育种过程,鹿茸菇的基本生理特性。详细说明日本鹿茸菇的工厂化栽培流程及关键点,包括培养基调制,放冷过程回流空气的污染控制,初期培养管理,催蕾及出菇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杏鲍菇生理特性,将杏鲍菇98育菇过程分成恢复期、催蕾期、修蕾期、生长期和采收期5个阶段,应用工厂化生产成控设备,对每阶段最适温度、湿度和通气度等最适参数进行试验,得出了杏鲍菇98育菇工艺曲线,对杏鲍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菌丝培养条件、出菇条件和栽培模式3方面研究白芦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结果为:短袋栽培模式下,采用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58%,玉米芯15%,木屑10%,麸皮15%,石灰2%或棉籽壳63%、木屑10%、玉米粉10%,麸皮15%,石灰2%,含水量60%~65%,菌丝生长期培养温度28℃,出菇期氧气充足,无温差刺激,湿润玉米芯覆面,避免光照或红光照明,可获得良好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晶 《食用菌》2009,(6):13-13
杏鲍菇覆土栽培能显著提高产量,覆土后可以有效的补充菌棒的水分和营养液,同时覆土后的地温比较恒定,湿度大。有利于催蕾和子实体的生长。现将这一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杏鲍菇菇柄色泽雪白,质地脆嫩,素有“平菇王”的美誉[1]。杏鲍菇人工  相似文献   

19.
采用4种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进行产量和外观品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平均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杏鲍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品质外观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卢淑芳  包金亮 《食用菌》2020,(1):58-59,62
总结了香菇工厂化栽培中出菇不集中、潮次不明显、菇形异常,出现病原性和生理性病害等问题。分析了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环境条件、规范操作管理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