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禽类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主要侵害免疫器官,直接引起感染鸡的发病或死亡,更重要的是能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其他病原因子的易感性增强及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近年来随着反向遗传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该病毒的基因组及编码蛋白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致病的分子基础作了综述。IBD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及抗原表位的变异位于结构蛋白VP2上。病毒多肽成熟需经二次切割,NCR可影响病毒的转录和/或翻译,VP1-VP3复合体的形成是IBDV装配的重要环节。不同毒力型的IBDV的出现除与基因突变、重组、重排有关,还可能与VP5有关,也证实了NCR与血清型的致病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该病于195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Gumboro地区。50年来,IBD一直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免疫抑制、抗原变异,特别是超强毒株(vvIBDV)的出现,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国际兽疫局(OIE)已将IBD列为“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5.
6.
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性研究进展江青艳,张曼夫(北京农业大学)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大疫病,其病原为IBD病毒(IBDV)。IBDV在分类上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基因组共编码出VP1、VP2、VP3和VP4四种主要的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穴infectiousbursaldisease熏IBD雪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穴IBDV雪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与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为特征;临床上出现增重减少、死亡、机体严重脱水和骨骼肌出血眼1演。除直接引起鸡死亡与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引起其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眼2演。该病由Cosgrove于1962年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报道;1970年,Hitchner建议将该病命名为传染性法氏囊病。1980年,有人报道IBDV存在第二个血清型,至今未能证明… 相似文献
12.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与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为特征;临床上出现增重减少、死亡、机体严重脱水和骨骼肌出血…。除直接引起鸡死亡与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