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赤眼蜂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昆虫学家研究了人工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的技术。并用于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七十年代又成功地利用柞蚕卵繁殖松毛虫和拟澳洲赤眼蜂。目前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防措施。我国已报导的赤眼蜂种类有18种,其中分布较广的优势种是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用于人工繁殖赤眼蜂的寄主卵有三种即柞蚕卵、蓖麻蚕卵和米蛾卵,并研究出柞蚕卵、蓖麻蚕卵的保存应用技术,大规模地用于人工繁殖赤眼蜂。对松毛虫赤眼蜂等几个优势蜂种的生物学做了系统的研究,此外还研究了人工大量繁殖赤眼蜂的方法。繁蜂技术逐步走向工厂化生产,对人工卵繁殖赤眼蜂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武汉大学等单位已成功地应用人工卵繁殖出松毛虫赤眼蜂并小面积释放治虫。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天敌昆虫之一。但是利用自然卵繁蜂往往因寄主资源不足而难于大量成批不间断生产,从而限制了此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制成功,为赤眼蜂治虫开拓了广阔的前景。1998~1999年我们在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进行了人工卵...  相似文献   

3.
利用赤眼蜂防治各种农林害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提供大量繁蜂寄主卵,目前国外主要用地中海粉螟、麦蛾、米蛾等小型卵,我国除用小型卵外,还利用松毛虫、植物保护学报8卷蓖麻蚕、柞蚕等大型卵。由于以上各种卵的大量来源存有一定局限,因而寄主卵源就成为大规模繁殖利用赤眼蜂的一个障碍。寻找量大而来源方便的寄主卵或利用人工饲料育蜂已成为当前发展利用赤眼蜂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米蛾饲养及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根据山西省的情况,繁殖赤眼蜂的关键问题是中间寄主卵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应当采用大小卵相结合的途径,并以机械化工厂化进行繁蜂。为此,由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主持,山西省农业局植保站、太原市农业局植保站,太原市南郊区生防站、沁水县生防站以及太原市花塔大队组成山西省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stainton)饲养利用及其机械化生产研  相似文献   

5.
中间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两个品系的寄生行为是有影响的。尽管两种卵均可作为甘蓝夜蛾赤眼蜂繁蜂寄主 ,但用米蛾卵繁殖甘蓝夜蛾赤眼蜂比用麦蛾卵繁蜂更好。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在米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分别为 75.90粒和 67.00粒 ,明显高于在麦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用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 ,将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各 20头进行5d的逐日寄生试验 ,结果表明 :每日平均的寄生卵量、子代羽化率、子代发育历期以及子代性比均随寄生日期的推延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米蛾卵为寄主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米蛾卵为寄主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米蛾卵的清理和优选,优质种蜂的准备,接蜂过程的条件调控,生产用蜂的收集、清理和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系稻田赤眼蜂优势种,对稻纵卷叶螟卵有时田间自然寄生率可达50%以上,并能寄生于三化螟卵,寄生率可达30%~40%。因此,在稻田散放稻螟赤眼蜂,是防治稻田害虫的优良天敌之一。稻螟赤眼蜂中间寄主范围较窄,在人工繁殖中仅能寄生于纵卷叶螟卵、三化螟卵、米蛾卵,粉斑螟卵等小卵。而蓖麻蚕卵、柞蚕卵和松毛虫卵等大卵均不被寄生。因此,人工培育时多以米蛾卵进行繁殖。人工体外培育稻螟赤眼蜂国内外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为了大量繁殖稻螟赤眼蜂并为机械化繁蜂开辟新路子,我们自去年开始进行了用人工饲料体外培育该蜂的研究。采用腊卵涂上引诱物质,营养液添加无机盐及用薄膜制人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柞蚕Antheraea pernyi灰卵(工厂化繁育赤眼蜂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感病寄主卵)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寄生选择与适应性及其繁育子代蜂寄生能力的影响,以柞蚕灰卵作为供试寄主,健康卵作为对照,在无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研究松毛虫赤眼蜂对其的寄生选择与适应性,并比较灰卵和健康卵繁育的子代蜂对0、1、2、3日龄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无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和总蜂数分别为30.0%、54.1%、39.3头和48.7头,而在健康卵上分别达到96.0%、93.0%、82.5头和96.8头。在双向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上的寄生率、羽化率、单卵出蜂数和总蜂数分别为33.3%、27.1%、24.7头和52.2头,而在健康卵上分别为68.0%、86.3%、60.6头和74.2头。在无选择和双向选择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灰卵和健康卵上的发育历期和后代雌性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灰卵繁育的子代蜂对1、2日龄米蛾卵的寄生数则显著低于健康卵繁育的子代蜂,且后者对米蛾卵的寄生数随着米蛾卵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灰卵繁育的子代蜂对0、3日龄米蛾卵的寄生数要显著高于1、2日龄的。表明柞蚕灰卵会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寄主选择与适应性以及子代蜂的寄生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至羽化前,单粒米蛾卵内蜂个体数量低于2头,但松毛虫赤眼蜂数量仍少于玉米螟赤眼蜂数量。2种蜂的发育模式相似,体积随产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大,在72 h处和144 h处有明显的下降,分别和发育进入预蛹期及蛹到羽化的发育阶段相对应。羽化前的发育阶段分为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羽化1 d后赤眼蜂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钻出。幼虫孵化及化蛹前各蜕1次皮,整个幼虫阶段仅有1个龄期。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昆虫寄主卵的供不应求及成本的日趋增加成为赤眼蜂大量繁殖和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赤眼蜂人工卵的研究是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现阶段很在必要改良现有的人工卵配方以解决生产上大量繁蜂对昆虫寄主卵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近期研究发现用含有昆虫主要血糖——海藻糖的人工卵配方繁殖松  相似文献   

11.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天敌昆虫如赤眼蜂、草蛉等的广泛应用,天敌寄主的繁育作为天敌生产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米蛾Corcya cephalonica Stainton因其饲料容易获得,且不受季节、地域的限制,可以终年在室内繁殖,是替代常规用大卵如柞蚕卵的理想寄主。但环境条件和饲料配方制约米蛾繁育效率。其生长发育的温湿度阈值分别为17~35℃和15%~80%;工厂化繁育时采用的基础饲料配方为玉米粉70%+大豆粉20%+麦麸10%。本试验围绕4个因素(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和饲料配方)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28℃,相对湿度72%~82%、饲养密度为8000~10000(粒/kg饲料)时米蛾的发育历期最短,出蛾相对较集中,繁殖倍数较高,且单雌产卵量较高,此时最有利于米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稻螟发生演变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螟为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近50 a 来稻螟发生的演变是:50 年代后期,三 化螟随着单季稻改为双季稻,而发生量大增,采用“六六六”药剂防治得到控制,至1965 年,因产生抗药性而再度严重。二化螟在50 年代经过一度下降后,至60 年代初又有回升,随着三熟制的推广,迟熟早稻扩大,其发生受到抑制,至70 年代中期, 杂交稻面积扩大,发生 为害随之加重。80 年代后期,因种植业 结构调整,二化螟和三化螟又一次回升。发生上述演变的原因是耕作制 度改变、品种的更换、种植 业结构调 整、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防治对策应采取:适时灌水耕耙 等农业防治为基础,优 化药剂防 治策略,选用对口农药等科学用药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进米蛾饲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米蛾饲养技术的一些改进。用大盘直接饲养米蛾比先用小瓶接种再转入大盘饲养,可以增加出蛾数11—24%。每斤饲料接种2000米蛾卵比1500卵增加出蛾数31%。接种后用少量饲料复盖,比不复盖增加出蛾14.5%。在麦麸为主的饲料中加粮食细面10%或粮食细面和大豆粉各5%,饲养米蛾效果良好。出蛾率为56—62%,雌蛾率为54—60%,每雌产卵126-141粒,每斤饲料出蛾846-940头,得卵65000—74000粒,繁殖倍数可达43-49倍。高梁、白薯、王米、小麦的细面,大豆、花生、菜籽和芝麻的油饼,研细过筛,均可加在麦麸中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用半量麦麸,半量谷糠、米糠或草木樨粉的饲料饲养米蛾,出蛾量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饲料的质量可以影响米蛾的出蛾数、性比、产卵数和生长发育速度。虽然从出蛾数可以大体上看出处理间的差别,但每斤饲料养出的成虫所产的卵量是更精确的衡量标准。饲养试验显示,每饲养出一头米蛾成虫,约消耗饲料0.3克。一斤饲料如出蛾800-900头,消耗饲料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5.
2a的试验调查表明,杂交水稻穗期三化螟的侵入以穗茎部和倒一节为主,穗部以下各节也可侵入;三化螟有转移为害习性;在大发生年,杂交水稻穗期三化螟必须防治两次,第一次防治适期应以卵孵始盛至卵孵高峰期为宜,间隔5~7d后防治第二次。  相似文献   

16.
用米蛾成虫、米蛾卵和人工卵等饲养黄色花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米蛾成虫、米蛾卵、人工卵、米蛾卵加人工卵作饲料,饲养仓虫天敌黄色花蝽均能完成发育和产卵。不同饲料对若虫和成虫的发育、成活和生殖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米蛾成虫和米蛾卵的饲养效果最好。若虫期分别为19.1和16.3天,成虫获得率90.9%和88.5%;产卵前期3.1和3.9天,产卵量66.3和50.2粒,成虫寿命24和31天。不同饲料对下一代卵的孵化率和卵的发育期没有影响。对各种饲料原材料的成本作了估算,米蛾成虫是生产米蛾卵后的废弃物,充分利用可以大大减少黄色花蝽的繁殖费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越冬代雄蛾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雄蛾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结果表明:诱杀7d和15d后,诱捕区(包括中心区和边缘带)雄蛾量分别为对照区的40.44%和29.78%,其中心区的蛾量分别为边缘带的48.55%和24.65%;诱捕区卵块数仅为对照区的20.0%~33.3%,枯鞘率仅为对照区的12.5%~25.0%;诱捕区的第一代雄蛾发生量大量减少,诱蛾量仅为对照区的46.96%,其中心区的雄蛾量为边缘带的67.64%;诱捕区的水稻枯心率仅为对照区的39.50%~44.75%。应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捕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三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控害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技术依据,选择目前易于大批量人工繁殖的3种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和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别在南方产区湖南和北方产区吉林两地进行了其对田间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卵的寄生率和防治效果的试验调查,并分析比较不同赤眼蜂种间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在南北水稻产区,供试的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田间寄生率及控害效果的变化趋势相同,从高至低依次为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明显优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表明稻螟赤眼蜂为控制水稻田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调查结果认为,由于水稻抛秧栽培避 过或缩短早、晚稻秧田遇 第一、三代三化 螟卵的机会,致使第一、三代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降低第二、四代三化螟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抛秧地区秧田和本田三化螟的药剂防治次数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