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明确不同剂量的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性信息素主成分E8, E10-12:OH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为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和触角电位技术,探究了不同剂量的E8, 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对梨小食心虫雄虫田间诱集效果及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剂量E8,E10-12:OH均对梨小食心虫有引诱活性,但各剂量间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5种剂量E8, 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处理的田间诱集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其中20μg E8, E10-12:OH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混配的诱捕量是对照的2.86倍;梨小食心虫雄虫对E8,E10-12:OH和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强。E8,E10-12:OH可作为梨小食心虫引诱剂或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提升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精准其种群发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多元组分诱芯的田间引诱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索对大豆食心虫具有更高诱捕能力的性引诱剂配方,系统研究了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合成化合物多元组分配方对大豆食心虫雄蛾的田间引诱活性。结果表明:一定配比的、由E10-12:Ac、E8,E10-12:Ald、E8-12:OH、E8-12:Ald、Z9-14:Ac或14:Ac与E8,E10-12:Ac组成的三元、四元及五元组分配方对大豆食心虫雄蛾的引诱活性均优于标准对照诱芯。其中,E8,E10-12:Ac与E10-12:Ac、E8-12:OH、E8,E10-12:Ald组成的四元混配诱芯对大豆食心虫的田间引诱活性显著高于标准对照诱芯,可考虑用作为防控我国大豆食心虫的新型性引诱剂。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具有不伤害天敌、不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其主要活性成分为:(Z)-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Z)-9-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Z)-9-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Z)-11-十六碳烯-1-醇乙酸酯、(E)-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和(9Z, 12E)-9,12-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本文研究了一种高效、简捷的合成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新方法,其关键步骤包括:醛与官能团化鏻盐的Wittig偶联、炔的烷基化以及丙二酸与丙醛的Knoevenagel缩合等反应。其中醛与羟基鏻盐的Wittig反应及Knoevenagel缩合反应首次用于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具有不伤害天敌、不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其主要活性成分为:(Z)-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Z)-9-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Z)-9-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Z)-11-十六碳烯-1-醇乙酸酯、(E)-7-十二碳烯-1-醇乙酸酯和 (9Z, 12E)- 9,12-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本文研究了一种高效、简捷的合成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新方法,其关键步骤包括:醛与官能团化鏻盐的Wittig偶联、炔的烷基化以及丙二酸与丙醛的Knoevenagel 缩合等反应。其中醛与羟基鏻盐的Wittig反应及Knoevenagel 缩合反应首次用于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发环境友好、缓慢释放、具有水溶性的昆虫性诱剂控制释放剂,本研究以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主要成分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力搅拌法制备Z8-12:Ac与β-环糊精(β-CD)包合物;采用薄层色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检验包合物的形成;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包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包合条件是以水为溶剂、β-CD的质量浓度为0.044 g/m L、m(Z8-12:Ac)∶m(β-CD)=0.20∶4.0、包合反应温度为60℃和反应时间为5 h。研究结果可为研发高性能性诱剂产品以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简易合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价廉的1,12-十二碳二醇出发,经单边酯化和Wittig反应,以45%的总收率合成了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Z/E)-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顺反比为90/10。将所得化合物经构型转化,得顺反比为25/75的(Z/E)-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数据确证。  相似文献   

7.
2016年,在北京市平谷区8 667 hm~2桃园全覆盖应用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田间调查发现,应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可对梨小食心虫各代雄虫产生持续的迷向作用,迷向率95%以上,降低了成虫交配几率,减轻了幼虫为害,蛀梢防效和蛀果防效分别在93%和98%以上;迷向区比常规化防对照区减少梨小食心虫防治用药1 004 m L/667m~2,农药减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8.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触角电位及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证明反-8,反-10-十二碳二烯醇醋酸(B)是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性信息素的组分。通过触角电位(EAG)测试,发现反-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A)、B和反-7,顺-9-十二碳二烯醇醋酸酯(C)对该虫雄蛾触角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田间诱蛾试验表明,由A和B两化合物组成的性引诱剂,对该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其中A和B按5:2混合,剂量50μg/诱捕盆,单盆每日最多诱捕雄蛾达776头,诱捕雄蛾总数是1头活雌蛾的16.8倍。顺-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D)和反-10-十四碳烯醇醋酸酯(E)降低AB的引诱活性,甘油作为缓释剂,能延长诱芯的有效期,即诱蛾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不同于日本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小面积防治应用试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触角电位及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证明反-8,反-10-十二碳二烯醇醋酸(B)是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性信息素的组分。通过触角电位(EAG)测试,发现反-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A)、B 和反-7,顺-9-十二碳二烯醇醋酸酯(C)对该虫雄蛾触角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田间诱蛾试验表明,由 A 和 B 两化合物组成的性引诱剂,对该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其中 A 和 B 按5∶2混合,剂量50μg/诱捕盆,单盆每日最多诱捕雄蛾达776头,诱捕雄蛾总数是1头活雌蛾的16.8倍。顺-10-十二碳烯醇醋酸酯(D)和反-10-十四碳烯醇醋酸酯(E)降低 AB 的引诱活性,甘油作为缓释剂,能延长诱芯的有效期,即诱蛾活性。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不同于日本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小面积防治应用试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高浓度性信息素和杀虫剂胁迫对梨小食心虫的种群特征与为害的影响,2019—2020年连续2年在山西省运城市梨园内测定了性信息素迷向、杀虫剂等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交配率以及蛀果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年内迷向防治区、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杀虫剂防治区与空白对照区内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基本一致,但各处理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逐年递减;其中,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总量显著低于其他防控区,单个诱捕器诱蛾量分别为98.20头和67.20头;同时,迷向防治区和迷向+杀虫剂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的交配率和蛀果率也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性信息素迷向和杀虫剂结合能更好地压低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降低其交配率和为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乳化变性淀粉、麦芽糊精、环糊精等材料为壁材,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作为芯材,制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并以制备的微胶囊乳液于2013年4月底在新疆库尔勒梨园做野外迷向试验,研究该乳液对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迷向处理后,药用量(性信息素量)45、75、120及75 g/hm2(冷藏一年)4个不同处理的平均迷向率分别为89.00%、95.84%、90.70%、93.56%,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及空白对照的蛀果率分别为1.48%、1.85%、2.22%、1.85%、6.67%;4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2.26%、77.81%、66.71%、72.26%.微胶囊的梨小食心虫性信素迷向防治效果可持续约76 d.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利用其性信息素进行防控,具有高效、环保及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天然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 (Z)-12-十九碳烯-9-酮与(Z)-13-二十碳烯-10-酮在昆虫体内含量极低,通过人工提取无法满足大规模防治需求。本研究以3-溴-1-丙醇为原料,经四氢吡喃基 (THP) 保护、亲核取代、Brown P2-Ni还原 (Ni(OAc)2与NaBH4催化氢化) 、格氏试剂加成与重铬酸吡啶鎓 (PDC) 氧化等7步反应,构建了一种高效合成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方法;并首次将Brown P2-Ni还原用于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式碳碳双键的构建,总收率为5%。所构建的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合成方法操作简便,产品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 (Z:E > 99:1),适用于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分离与结构鉴定,并按照碳碳三键还原法、Z-型烯烃复分解法、Wittig反应法和Z-烯基铜锂法等构建碳碳双键的方法,重点总结了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活性成分(9Z,11E)-9,11-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同时对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述,对其应用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分离与结构鉴定,并按照碳碳三键还原法、Z-型烯烃复分解法、Wittig反应法和Z-烯基铜锂法等构建碳碳双键的方法,重点总结了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活性成分 (9Z,11E)-9,11-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同时对海灰翅夜蛾性信息素的生物活性与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述,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及其田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仪(GC)及气质联用仪(GC-MS)等技术对我国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4种组分,分别为Z9,E12-14:Ac(A)、Z9-14:OH(B)、Z9-14:Ac(C)和Z9,E12-14:OH(D);田间和室内种群各组分的比例(A:B:C:D)分别为47:18:18:17和43:18:23:16,比例及滴度在两种群间未有显著差异;雄蛾田间引诱测定表明,组分A、B显示性信息素活性。几种不同配比的硅橡胶塞诱芯在田间均显示极高的诱蛾活性,以9:1的AB二元诱芯(剂量100μg)最高,其诱蛾量与黑光灯相当,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该诱芯可替代黑光灯用于甜菜夜蛾的种群测报。利用性诱捕器进行田间种群监测显示,1999年浙江省慈溪市的甜菜夜蛾共发生6代,以第4、5代发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仿生合成法制备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成分,(9Z,12Z)-十八碳二烯醛和(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其结构均经IR、1H NMR、GC-MS波谱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性诱剂诱捕方法,于2020年在浙北嘉兴地区梨园及混栽园悬挂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应用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迷向率为100%,混栽园迷向率为100%,单植梨园幼虫蛀果率防效为89.3%,混栽园幼虫蛀果率防效为86.1%,性信息素迷向丝可较好地防治梨园及混栽梨园梨小食心虫。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南疆新兴特色水果杏李上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的发生规律和迷向防治效果,于2021—2022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杏李园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评估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阿克苏杏李园1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在4月上中旬,第1代羽化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在7月上旬,第3代羽化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存在世代重叠现象。2022年农户常规防治区内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为2.46%,性信息素迷向防治区内蛀果率为0.06%; 2021年和2022年使用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蛀梢减退率为98.13%和88.65%,2022年的蛀果减退率为98.40%;对不同世代梨小食心虫的雄成虫迷向率在2021年为92.87%~100.00%,雌、雄成虫虫口减退率在2022年为58.75%~81.37%。表明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控制南疆杏李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19.
缓释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在安徽萧县的桃园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缓释迷向丝进行了迷向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该缓释迷向丝对越冬代和1、2代梨小食心虫成虫具有较好的持续迷向效果,1次悬挂即可控制桃树整个生长期间梨小食心虫为害,迷向率在90%左右,对1、2、3代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6%.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β-CD)与中性红(NR)在碱性缓冲溶液中形成包合物(β-CD-NR),使中性红的荧光强度F增大,而加入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主要成分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后,β-CD-NR的荧光发生猝灭,以此建立了测定Z8-12:Ac含量的新方法:在含有1.0 mL 1.0×10-3 mol/L中性红、5.0 mL 1.0×10-2 mol/L的β-CD、7.0 mL 0.2 mol/L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pH 7.4)的荧光体系中,加入Z8-12:Ac,以双蒸水定容至25.0 mL,超声反应20 min后,将其放置在4℃的环境下冷却,得待测液。在激发波长为460 nm、发射波长为580 nm的条件下测定待测液的荧光强度Fβ-CD-NR体系的荧光强度F0,计算荧光猝灭值ΔF(ΔFF0F)。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Z8-12:Ac标准溶液与相应的荧光猝灭值ΔF的关系,结果表明:在Z8-12:Ac浓度为1.0×10-4~4.0×10-4 mol/L范围内,荧光猝灭值ΔF与Z8-12:Ac的浓度c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28.3 c—16.8,R2=0.9978。对2.0×10-4 mol/L的Z8-12:Ac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出方法检出限为1.25×10-5 mol/L(S/N=3),RSD为±1.5%,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8.0%~103.0%,说明方法准确度良好。利用新方法测定了田间梨小诱芯中Z8-12:Ac随时间的残留量,统计了不同残留量对应的诱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成功测定不同天数下诱芯中Z8-12:Ac的残留量,掌握了诱芯中Z8-12:Ac的衰减趋势,而且与实际诱虫量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本方法可为确保田间虫情监测预报的精确性以及保持性诱芯的诱杀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