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2.
1983~84年世界食用菌的总产量约140万公吨。其中双孢蘑菇100万公吨,占总产量的71.2%;香菇23万公吨,占12.7%;草菇65000公吨,占4.5%。这三种菇的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88.4%。1984~85年中国双孢蘑菇产量约为19~20万公  相似文献   

3.
棕色蘑菇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分析了棕色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ACCC50031的出菇温度、抗病性、子实体农药残留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供试棕色蘑菇正常出菇温度为2~26℃,对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2796为12~26℃;接种疣孢霉病菌21d后,双孢蘑菇2796的发病率达36%,而棕色蘑菇无病菇出现。10种农药施用后的检测结果表明,棕色蘑菇的子实体中无农药残留或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指标。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新鲜棕色蘑菇的粗蛋白、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14%、3.28%和1.26%,均高于双孢蘑菇2796。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培养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隧道一次发酵和隧道二次发酵温度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形成了以温度变化为衡量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劣的1个重要指标。试验设计了2种配方,得出稻、麦草3:2配方虽产量与全稻草配方产量无差异,但可以提高双孢蘑菇头潮菇产量,增产0.9kg·m-2,减少双孢蘑菇潮数,缩短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5.
利用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秀珍菇菇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菇渣栽培双孢蘑菇,与常规配方相比,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培养基培养料中加入30%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3%,比常规栽培料高出10%,说明菇渣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省漳州市是以常规模式栽培双孢蘑菇的老产区、主产区,自20世纪90年代后,季节性栽培蘑菇每平方米产量一直维持在15千克以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近些年来停滞不前,逐渐被江苏、山东等地超越。为拓宽双孢蘑菇产业发展思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双孢蘑菇课题调研组成员于7月29日至8月2日专门赴江苏、山东学习考察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经验,着重了解两地蘑菇产业发展规划、工厂化生产厂房设计、品种选育、培养料隧道发酵、育菇环境数字化调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隧道一次发酵和隧道二次发酵温度变化的观察和记录,形成了以温度变化为衡量生产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试验设计了两种配方,得出稻、麦草3:2配方虽产量与全稻草配方产量无差异,但可以提高双孢蘑菇头潮菇产量,增产0.9kg/m2,减少双孢蘑菇潮数,缩短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9.
培养料中添加豆粕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时期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豆粕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期添加对其产量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在覆土前添加则可显著提高其产量。添加量为每筐210g时,三潮菇总产量为每筐1438g,比对照组2高46.9%,添加豆粕对第三潮菇的产量影响最大,比对照组提高了43%~112%。  相似文献   

10.
以杏鲍菇的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分析菌渣对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成本利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3∶1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比稻草栽培和纯菌渣栽培分别提高5.23%和13.36%,且菇体紧实致密,单朵菇平均重35.7 g;纯收入最高的为纯杏鲍菇菌渣,达到42.91元/m2,比对照增加39.8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陈剑  方洪枫  郑英姿 《食用菌》2019,(4):62-63,66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双孢菇,属草腐菌,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1]。2016-2017年我国生产双孢蘑菇鲜菇335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全国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约3亿m2[2]。双孢蘑菇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菌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杂交狼尾草栽培双孢蘑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试验研究,探讨不同草粪比对双孢蘑菇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干草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供试草粪比中,以3∶2(配方A,碳氮比为28.66∶1)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最高(12.32 kg/m2)、品质最好(单菇重、氨基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传统栽培原料难于收集、成分不稳定等问题,探索利用甘蔗渣和亚硫酸法糖厂滤泥替代传统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以传统的牛粪稻草配方为对照组(CK),设计利用甘蔗渣、滤泥为基料的4个配方。以双孢蘑菇AS2796为试验菌株进行出菇试验,通过比较菌丝长满菇床所需时间、现蕾速率、平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发现,甘蔗渣和滤泥可代替传统含粪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其中配方2(34.4%甘蔗渣、40.1%亚硫酸法滤泥、17.8%稻草、5.6%花生饼肥、0.17%尿素、0.17%碳酸氰胺、0.7%石膏、1.1%石灰)为最优配方,初始C/N为31.85,产量达9.8kg/m2,生物转化率达48.9%。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适合我省栽培的蘑菇品种和最佳栽培基质配方,设计了棕色蘑菇1号、大棕蘑和双孢蘑菇2796,分别利用配方1和配方2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2更适合3个品种的生长,棕色蘑菇1号与大棕蘑的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产量均比2796略低,生物转化率约为25%。棕蘑1号具有较强的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15.
对10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出菇产量及子实体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个双孢蘑菇菌株中可能有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存在;蘑菇2000菌株和蘑菇192菌株菌丝洁白、生长速度快,出菇产量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较好,是优质的双孢蘑菇栽培菌株,可以作为双孢蘑菇2796品种的替代菌种,在云南省进一步推广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8,(6)
进行不同配比稻麦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稻秸秆40%+麦秸秆60%栽培双孢蘑菇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均优于处理(3)(对照)麦草100%,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美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的大国,栽培的种类几乎都是双孢蘑菇,近年来也开始栽培香菇和平菇。双孢蘑菇主要集中在宾夕法尼亚和其他东部地区。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1990年食用菌产量为327000吨(鲜),其中双孢蘑菇324000吨。虽然双孢蘑菇的生产者有所减少,但是经营规模扩大了,面积和生产量都有增加趋势。蘑菇鲜销占总产量的70%,每kg 约1.5美元。在搞大规模的商业栽培时,力图使栽培设施现代化,提高经营效率。由于美国的蘑菇生产曾受到中国蘑菇出口的冲击,价格暴跌。“六·四”事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糠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以研究利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和双孢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产量为6.34kg/m2,相比常规稻草栽培草菇增产49.17%,其蛋白质含量为27.9%,也高于稻草栽培草菇(24.9%);刺芹侧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产量相近,而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都低于稻草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生产面积已发展到56万m~2,年产值达3495万元。食用菌已经成为阳泉市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栽培食用菌有平菇、香菇、杏鲍菇、双孢蘑菇、黑木耳、秀珍菇等,其中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少,生产基地分布较散[1],工厂化生产程度低。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双孢蘑菇标准化规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现在仍然是最重要的食用蘑菇,全世界年产量约为65万吨。二次大战后,欧洲开始以粗放的方法栽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库恩菇(Kuehneromyces mutabilis)、金针菇、烟色垂膜菇(Hypholoma capnoides)、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和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