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使花绒寄甲尽早获得核桃林"环境气味",培育出适合防治核桃林天牛的花绒寄甲生物型,提高其成活率和产卵量,对花绒寄甲成虫饲料、诱导木覆盖物及接种比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选用(麦麸∶发酵核桃叶粉=1∶1)混合饲料饲养获得的黄粉虫蛹喂饲花绒寄甲成虫,其成虫死亡率最低(0),产卵量最高(668.87粒)。以表面质地粗糙、吸水性和透气性强的滤纸作为产卵诱导木覆盖物时最有利于诱导花绒寄甲产卵。花绒寄甲幼虫对大麦虫蛹寄生的嗜好优于黄粉虫蛹,其中大麦虫蛹和黄粉虫蛹分别作为替代寄主时的最佳接种比例分别为4∶1和1∶1。  相似文献   

2.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天牛类害虫重要的天敌昆虫,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可以有效地控制包括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蛀干性害虫。嗅觉在寄生性天敌的寄主搜寻或定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花绒寄甲如何在复杂外界环境中利用哪些信号物质准确地搜寻到寄主松褐天牛目前还不明确。为此,本文测定了花绒寄甲对几种气味源的行为反应,对相关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发现,花绒寄甲对不同气味源的行为反应不同,趋于选择松褐天牛为害后的马尾松木段、松褐天牛幼虫及其虫粪。通过GC-MS分离鉴定出了18种化合物,通过因素扣除的方法分析发现,化合物D-柠檬烯和长叶烯可能是花绒寄甲在寄主定位过程中的信息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寄生率,我们用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研究不同接虫量和不同接虫时间对产出花绒寄甲成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龄松褐天牛幼虫繁殖花绒寄甲最好,1头幼虫接4头初孵花绒寄甲幼虫的产出率最高,为77.7%;产出量最大,平均为3.11头,而且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2 mm,体宽也最宽,平均为3.09 mm。在花绒寄甲幼虫孵化当天即接种,产出的成虫体长最长,平均为8.01 mm,体宽最宽,平均为3.10 mm。因此,最佳接虫量为每头松褐天牛幼虫接4头花绒寄甲幼虫,最佳接虫时间是花绒寄甲幼虫从卵中孵化出的当天。单头天牛幼虫产出的花绒寄甲成虫的数量对其个体大小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生长发育和耐寒性的影响,于室内分别用鞘翅目的Zophobas morio蛹、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幼虫作为寄主,统计和分析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成虫产出数、成虫个体大小和过冷却点。结果发现: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的成虫产出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体长、成虫体重和过冷却点有显著影响。寄生Zophobas morio蛹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10.58 d)和蛹历期(30.17 d)均最长,成虫体长最长(8.68 mm),体重最重(360.22 mg),过冷却点最低(-18.81℃);而寄生麻竖毛天牛幼虫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8.94 d)和蛹历期(22.84 d)均最短,成虫体长最短(6.33 mm),体重最轻(184.38 mg),过冷却点最高(-16.50℃)。相比麻竖毛天牛和松褐天牛的幼虫,Zophobas morio蛹所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体型更大且耐寒性更强,Zophobas morio蛹是繁育更为健壮和耐寒的花绒寄甲种群的理想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5.
将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幼虫接于替代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吉丁虫Buprestidaesp和大麦虫Zophobas morio,结果表明,黄粉甲幼虫、蛹和成虫均能繁育出花绒寄甲成虫,平均羽化率能达到20%以上,是较好的替代寄主。用黄粉甲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存活情况良好,且能正常产卵;用吉丁虫幼虫繁育的花绒寄甲幼虫自相残杀的现象很严重,平均羽化率仅为7.8%;用大麦虫幼虫无法繁育出花绒寄甲成虫。  相似文献   

6.
云杉花墨天牛是我国中温带地区携带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目前花绒寄甲是防治我国南方地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但还未见用于防治云杉花墨天牛,为探讨该天敌防治云杉花墨天牛的可能性,本研究分别在室内和林间测定了花绒寄甲对云杉花墨天牛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利用直接接种的方式将花绒寄甲幼虫接到不同虫态的云杉花墨天牛上,并模拟自然情况,以不同的益害比将该天敌的卵释放在含有云杉花墨天牛的木段上,观察该天敌的最佳寄生时期并明确最佳益害比。在林间全自然条件下设置了不同益害比,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有云杉花墨天牛为害的木段上,观察其自然控制情况。结果发现:室内直接接种试验,花绒寄甲幼虫在云杉花墨天牛蛹上平均寄生数量为3.10头/天牛蛹,平均寄生率为86.00%,平均存活率为57.79%。在幼虫上平均寄生数量为0.54头/天牛幼虫,平均寄生率为30.00%,平均存活率为13.92%。在室内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被云杉花墨天牛侵入的木段上,益害比为10: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2.59%,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0.71%。在林间将花绒寄甲卵卡释放到木段上时,益害比为4: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7.68%,与益害比为2:1时(45.51%)差异不显著;当益害比为10:1时天牛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4.15%,高于益害比为2:1时(43.79%),但差异不显著,且寄甲平均寄生率为33.38%,低于益害比为2:1时。结果证实,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幼虫对云杉花墨天牛蛹的寄生效果优于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因此蛹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室内和野外防治试验均显示花绒寄甲可用于云杉花墨天牛防治;在野外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时,选择益害比为2:1时效果和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花绒寄甲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高产量,开展了低温保存对花绒寄甲卵活力的影响、替代寄主选择、成虫人工饲料配方、室内生活史等研究,并在后期初步开展了花绒寄甲对桃红颈天牛的野外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保存0~60 d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经低温处理的卵孵化率最高,可达70.87%,低温保存60 d后,孵化率降为65.81%;大麦虫可作为花绒寄甲幼虫的替代寄主,最佳接虫比为1:5,此时化蛹率达70.40%,羽化率达94.03%;黄粉虫蛹、大蜡螟幼虫无法繁育出花绒寄甲成虫;黄粉虫幼虫干粉、大麦虫幼虫干粉、无菌水、脯氨酸、羟氨酸、丝氨酸、胱氨酸、葡萄糖、亚油酸混合配制的饲料使花绒寄甲成虫存活率达96.70%,单雌产卵量达161.10粒,产卵期持续43 d,是成虫的最佳人工饲料;经室内繁育的花绒寄甲一年发生2代,成虫寿命2~3年,卵期平均8.64 d、幼虫期平均6.63 d、蛹期平均36.88 d。花绒寄甲可用于防治桃红颈天牛,野外最佳释放比为8:1~ 10:1(天敌:天牛),虫口减退率达72.70%。  相似文献   

8.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防治多种蛀干害虫天牛的重要天敌,为了解决人工大量繁育花绒寄甲的技术问题,本文选用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蛹作为繁育花绒寄甲幼虫的替代寄主,利用配置的人工饲料饲喂成虫,在实验室中连续饲养4代花绒寄甲,统计分析所繁育出的每代花绒寄甲成虫的产卵量、产卵前期...  相似文献   

9.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是松柏类等林木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山东泰安、威海等地发生严重。本文利用引诱剂诱杀、饵木诱杀和释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与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等无公害技术对褐梗天牛进行了室内外防治研究。Ⅱ号引诱剂诱捕效果最好,30 d平均诱捕量为69头。饵木诱杀每个样木平均诱捕量为63头。管氏肿腿蜂防治褐梗天牛幼虫的室内效果最高达71.00%,不同蜂虫比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对直径为10~15 cm被害木中的天牛幼虫的寄生率最高,为8.43%。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效果较好,室内当花绒寄甲成虫和天牛幼虫量为5:1时的寄生率最高,为80.02%;林间每株树释放20头花绒寄甲成虫的寄生率最高,达58.80%。结果表明,这几种防治技术都对褐梗天牛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在防治中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指导林木病害防控工作,在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和湖北崇阳进行了松材线虫的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病枯死树清理、打孔注药、设置引诱木与花绒寄甲释放等综合防控措施,成功压制了病死树数量的上升势头,2017~2020年防控期间的病死树数量总减退率达到99.55%,逐年下降率均达到56%以上,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总减退率达到99.41%。花绒寄甲释放对松褐天牛的平均寄生率为39.87%,松褐天牛平均虫口减退率为48.31%,平均防效为43.14%。通过有效遏制媒介害虫松褐天牛的发生能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同时对其它蛀干害虫褐梗天牛及松瘤象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花绒寄甲对南方垂柳主要天牛害虫防治效果,在对赣州市垂柳天牛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释放时期、不同释放数量和花绒寄甲不同寄主种群,开展了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赣州市垂柳上的主要天牛有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星天牛(A. chinensis)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共4种,且它们具有不同的生态位,优势天牛为光肩星天牛。花绒寄甲成虫对这4种天牛均有较好的防效,且4月初释放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9月中旬释放的效果。天牛虫口校正减退率与花绒寄甲释放数量呈极显著的2次多项式正相关关系,以每虫孔释放4头花绒寄甲成虫最为经济有效。释放不同寄主来源的花绒寄甲种群在释放的初期表现出对其自身寄主的嗜好性、对非靶标寄主的弱寄生性,但经过多代的适应后,均可表现出对目标寄主相似且较高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花绒寄甲成虫释放后40 d,防治效果较低(40%~60%),而防治1年后,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即防效的评价时间应选择在释放1年以后,才能得到准确的防效。南方可于4月初、按4头/虫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林间影响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本文在试验地不同位置设置诱木引诱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产卵,并在诱木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之后调查诱木的生长环境及诱木上花绒寄甲的寄生率,并对各环境因子与花绒寄甲寄生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寄生率(Y)与坡位(X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主林层郁闭度(X8)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0.4146+0.5741X5―0.4382X8。经检验,平均差异程度为0.2209。因此,可试用该模型对花绒寄甲寄生率进行评估。以上研究为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是松褐天牛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林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时,发现该蜂具有直接寄生和抑制部分松褐天牛幼虫发育2条途径,使松褐天牛的羽化率明显降低.为了揭示肿腿蜂控制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现象,在自然林地,进行了肿腿蜂不同放蜂量和放蜂时间促使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试验;并以剖木方式检查未被寄生、叮咬而未化蛹的松褐天牛幼虫数量和检测松褐天牛幼虫的体重/前胸宽、体长/前胸宽2个相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当蜂虫比值分别为0.5、1、2头/孔时,松褐天牛推迟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9.2%、48.9%和59.4%,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量成正比,肿腿蜂量大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高;放蜂时间分别在3、4和5月时,松褐天牛滞后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4.5%、35.5%和61.6%,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接触时间成反比,松褐天牛幼虫接触肿腿蜂时间长推迟发育率低.5月份化蛹前正常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6.14、0.11;8月份推迟发育态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4.83、0.06,差异较大,表明相对长度缩小21.36%,相对体重减少44.28%.  相似文献   

14.
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近年来在新疆塔城市额敏县暴发成灾,造成大量杨树受害死亡,对当地防护林建设、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筛选出生物防治山杨楔天牛的有效天敌,选择4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对该天牛幼虫在室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天敌均有一定的寄生效果(寄生率最高为46.33%,最低为19.27%),其寄生效果按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Dastarcus helophoroides)>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苹小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1)=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2)。由于花绒寄甲只寄生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而肿腿蜂只寄生天牛1~3龄小幼虫,因此花绒寄甲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可分别作为生物防治山杨楔天牛中老龄幼虫和幼龄幼虫的首选天敌昆虫;由于山杨楔天牛在自然界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林间同时发生,因而建议在生产防治中同时释放这两种天敌昆虫,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为害上海市垂柳的天牛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确定主要天牛为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和云斑天牛共4种。同时,研究了花绒寄甲对4种天牛的室内寄生和野外防治效果。花绒寄甲在室内对4种天牛老熟幼虫的寄生率均为100%,野外释放对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防效较好,释放20 d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5%和55.1%,对星天牛和桑天牛的防效较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5.3%和20.2%。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花绒寄甲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寄生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等多种我国重大蛀干害虫天牛的主要天敌。为大量繁殖花绒寄甲防治天牛,本研究测定了花绒寄甲发育和生殖与温度的关系,包括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研究在营养欠缺条件下不同温度处理成虫死亡率达50%时的天数,以及饲料供给充足状态下成虫的产卵量。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卵期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幂指数模型,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80℃和126.09日度;幼虫期和蛹期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抛物线型,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139.0日度和13.9℃、265.24日度。在16~19℃、营养缺乏条件下,成虫死亡率达50%的时间为62~63 d,表明该天敌具有较强的耐饥力。在22~25℃、食料供给充分条件下,成虫产卵量最大,人工大量繁殖和饲养花绒寄甲的最适温度为22℃。只要食料充分,花绒寄甲成虫在所有温度处理下的寿命均达4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和松褐天牛肿腿蜂S.alternatusi是天牛和吉丁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试验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蛹为替代寄主, 研究了两种肿腿蜂寄生意大利蜜蜂蛹时其子代的发育过程和数量?结果表明, 利用意大利蜜蜂蛹能成功繁育白蜡吉丁肿腿蜂和松褐天牛肿腿蜂?白蜡吉丁肿腿蜂对蛹的寄生率和羽化出蜂的寄主比例与松褐天牛肿腿蜂无显著差异?以意大利蜜蜂蛹为寄主时, 两种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卵期?幼虫期?蛹期和卵-成蜂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单头肿腿蜂雌蜂寄生1头蛹时, 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17.61头/窝)和子代总数(18.83头/窝)均显著低于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子代雌蜂数(25.10头/窝)和子代总数(26.52头/窝)?两种肿腿蜂的子代性比均具有显著的偏雌特征, 松褐天牛肿腿蜂和白蜡吉丁肿腿蜂子代雄性比分别为6.83%和6.35%, 其子代雄蜂数和雄性比例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 意大利蜜蜂蛹可作为白蜡吉丁肿腿蜂和松褐天牛肿腿蜂人工繁育的替代寄主, 这为两种肿腿蜂的规模化繁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花绒寄甲控制栗山天牛林间试验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卡(每卡有卵80~900粒)的方法对栗山天牛进行防治,每个天牛排孔处挂1个卵卡,约两个月后,通过检查幼虫排粪孔判断花绒寄甲对该天牛幼虫的寄生数及天牛幼虫的存活数量。结果表明,释放区虫口减退率88.60%(对照54.19%)。  相似文献   

19.
松褐天牛肿腿蜂属卵育型寄生蜂,雌蜂补充营养后卵巢开始发育,且雌蜂可多次产卵并寄生多头寄主。为明确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下的寄生能力和子代发育情况差异,本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在不同产卵寄生批次下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子代发育历期、子代数量和雄性比例等生活史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以麻天牛幼虫为寄主,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最多可完成4次寄生行为,85%的雌蜂能完成2次寄生,但仅有31%的雌蜂能完成3次寄生,可能完成4次寄生的雌蜂仅有4%。随着产卵批次的增加,母蜂寄生能力逐渐减弱。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不同产卵批次间其子代幼虫历期、蛹历期均差异显著,以第1批次最长,第4批次最短。不同的产卵批次间子代雌蜂数量、子代雄蜂数量均差异显著。第1和第2产卵批次中雌蜂平均数量为40.2头和35.1头,较后续产卵批次更多;这两个产卵批次育出雄蜂数量均少于10头。第3个产卵批次中子代雌蜂数量锐减,且雄蜂比例超过60%;第4批次时,子代全为雄性。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平均最大产雌数为80.6头。以上研究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人工繁育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花绒坚甲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绒坚甲是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本文报道了广东地区寄生在松褐天牛上的花绒坚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并提出了关于保护利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