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概述黑木耳栽培中的菌种生产、菌包制备和催芽出耳等环节的工厂化发展进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出耳效果为最终评价指标制定相关液体菌种及菌包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完善提高棚室出耳工厂化管控水平,提出了建立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测评价方法、完善菌包质量标准、选育工厂化出耳专用品种及创新配套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种植是广西贺州重要的扶贫产业之一,通过研究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栽培技术中的菌种制备、菌包生产、出菇管理、菌渣循环利用等关键环节,集成黑木耳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确保黑木耳种植过程中高产高效增收。  相似文献   

3.
郑少玲 《食药用菌》2020,28(2):130-132
液体菌种替代固体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海鲜菇液体菌种应用于工厂化袋式栽培,接种后12 h菌丝萌发,24 h菌丝封面,菌包发菌培养时间比使用固体菌种提早10天左右,出菇整齐,品质优,产量高。重点介绍海鲜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方与配制、接种与培养关键技术,提出液体菌种质量检测方法,给出定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采食利用黑木耳。在唐朝开始人工栽培黑木耳。但长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所谓黑木耳的段木栽培,就是把人工制备的优良黑木耳菌种,接种在适于黑木耳生长树种的段木上,给予精细的管理,使之生长出黑木耳来。我国黑木耳生产绝大部分采用段木栽培法,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淑云 《北方园艺》2017,(7):150-152
结合西北地区的原料资源、设施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从栽培菌种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等环节介绍了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泗阳县林下黑木耳栽培的生产流程,季节安排,场地、菌种选择,菌袋制作,发菌管理,以及林下栽培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其中,菌袋制作与发菌管理涉及栽培原料选择、培养料制备、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和菌袋开孔等多个环节;林下栽培管理主要涉及耳芽培育管理及出耳管理中的管道铺设、水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进华 《食用菌》2013,(6):48-49
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模式是通过延后秋耳下地时间,成功使黑木耳生产避开炎热多雨的夏季,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从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菌包制作、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介绍黑木耳秋耳春管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有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地环境和布局、栽培设施条件、转换期、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控及质量安全控制方面介绍有机杏鲍菇的工厂化栽培。重点介绍生产技术要求,包括菌种选择与生产、生产材料、基质配方、制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与清料、整理及加工、贮藏和运输、包装和标识等。  相似文献   

9.
林铃 《食药用菌》2020,28(5):340-343
探索液体菌种在茶树菇栽培上的应用技术,筛选出适用液体菌种的栽培基质配方:棉籽壳87%,麸皮10%,石灰3%,含水量60%。比较应用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效果:应用液体菌种菌包含水量高、pH低,原基形成较迟而整齐,初潮产量与固体菌种差异不明显;应用液体菌种菌包萌发点多、生产周期大为缩短,生产占地面积小,用工减少、成本降低,污染率低,菌包成熟度较一致,出菇较整齐,容易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周华山  鲁明洲 《食用菌》2010,32(3):55-55
菌棍式制菌是黑木耳生产中的一大革命性突破,具有制菌接菌简便快捷,养菌周期短,菌龄上下一致,成品率高,产量高等优点,这种制菌技术被业内人士称为固化的液体菌种。在这种制菌技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黄毅  郑永德 《食药用菌》2020,28(3):160-165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平近十余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香菇由于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原因,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相对迟缓。解析香菇设施栽培中菌棒制作培养的难点包括:培养料的木屑颗粒大小与比例,填料方式,灭菌,优质菌株,菌种类型,菌棒发菌及转色管理等。结合介绍当前较前沿的设施设备;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途径;指出使用网格培养架进行发菌培养是突破性进步。  相似文献   

12.
多酚氧化酶(PPO)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是与木质素等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关的酶,也是黑木耳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指标,酶活性会影响菌丝长势及产量。以黑木耳菌包为材料,对黑木耳菌包培养阶段的温度、光源及菌丝满袋后冷冻的时长进行干预,分析PPO、CMCase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培养阶段黑木耳菌包中的PPO、CMCase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温度达35℃时趋近平缓;不同光源对PPO、CMCase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根据PPO酶活性大小排序依次为蓝光>黄光>红光>黑暗(CK1)>紫光,根据CMCase酶活性大小排序依次为紫光>蓝光>红光≥黑暗(CK1)≥黄光;贮藏条件为-20℃,菌丝满袋的菌包中2种酶酶活性均随冷冻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冷冻10 d与未经冷冻(CK2)的结果无差异性。通过试验发现,黑木耳菌包中的PPO、CMCase酶活性变化与培养过程中的温度和环境,以及培养结束后的储存方式均有关系。菌包中酶活性可以反映培养过程中黑木耳菌种的活性,分析不同培养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变化结果,能够为判断黑木耳菌包的品质提供可借鉴参考的辅助数据。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优化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保证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质量和产量。以菌球大小、菌球均匀度、生物量、生长周期、北虫草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北虫草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起始pH 6.0,装液量80 L,培养时间3 d,接种量20%。  相似文献   

14.
吴丽萍  韩向宁  赵红兵 《蔬菜》2014,(12):77-78
液体菌种代料栽培黑木耳可满足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从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制袋、耳棚建造、出耳管理等环节介绍了液体菌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和黑木耳轮作既有利于解决出耳场地连作障碍问题,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是一种良好的稳粮增效模式。但由于南方露地栽培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存在刺孔排场期易爆发高温烧菌烂棒;出耳期常遇连续阴雨天气无法采收、晒干,甚至发生流耳、烂棒等问题,影响产量和质量。介绍耳稻轮作宜机化设施大棚搭建,以及黑木耳工厂化制棒、室内集中催芽和设施栽培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创建宜机化设施大棚,提高南方黑木耳抵抗不良天气影响的能力,最大限度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条件,同时,采用工厂化制棒和室内集中催芽,大大提高菌棒质量和出芽率,有效促进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培养料发酵、发菌管理及出菇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利用黑木耳栽培废料即黑木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新技术,以期为黑木耳菌糠的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5,(1)
<正>陕西省农业厅核准为"食用菌一级菌种"生产单位(陕)菌种生经许字(2014)第1004号宁强是中国黑木耳、天麻人工栽培的发源地,本所集黑木耳、天麻人工栽培创史经验,不断探索研究,并通过引进新技术及结合本所自身优势,推出的黑木耳香菇等优良品种及高新栽培技术、天麻栽培的优良伴生菌及高产质优栽培新技术,遍及国内260余个县(市)。  相似文献   

18.
分析猪苓与蜜环菌和伴生菌的共生关系及关系的形成过程,介绍多种模式猪苓的苓种栽培法和纯菌种栽培法,从温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说明栽后管理要点,并指出采收时间和采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世银 《食用菌》2023,(2):43-44+55
介绍选用质量较差的一次性木筷用营养液蒸煮,捞出后粘营养料装袋,灭菌后单点接种培养得黑木耳木扦菌种;采用木扦菌种接种料袋发菌,定期用“人”字形矮棚控温育耳池集中育耳,林地出耳,此栽培技术实现设施和场地高效利用,每年可栽培9批黑木耳。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在江苏地区已实现工厂化生产。该文从菌种选择、生产基质预处理、培养料配方选择、拌料与制包、智能化灭菌技术、净化室接种与养菌、智能化管理、光照处理、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智能化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