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平菇“1 1>2”栽培模式,是指运用一次性爆发出菇技术,同时启用两个菇棚,一个发菌、一个出菇,两棚交替利用的全新生产模式,其生产效益远远高于相同的两个菇棚、相同时间段常规发菌和出菇的管理方式。1)栽培时间安排。运用该模式生产平菇,可参考表1合理安排栽培时间。表1栽培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爆发出菇",即在栽培食用菌时,通过人为调控生长条件,使其出菇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3~5个月、出菇3~4潮、生物学效率100%左右的生长,一旦"爆发出菇",传统栽培总体产量的80%甚至100%的产量一次性出齐,生物学效率可超过150%,既可缩短栽培管理时间,又可提高菇品品质,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现将平菇"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  相似文献   

3.
李东  陆凤英 《西南园艺》2000,28(2):35-35
1 高温生理性病害 在食用菌家族中 ,平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出现 2 5℃以上高温时 ,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 ,在平菇原基形成后 ,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标准应采取降温措施 ,如喷水雾、通风、遮荫等。栽培平菇时 ,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2 高湿生理性病害 平菇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相对湿度在 85%左右。如盼菇心切 ,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 ,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 ,切忌直接向幼菇体喷水。3 异味生理性病害 在平菇出菇期出菇场所要严禁油漆、汽…  相似文献   

4.
朱坤  任帅  刘文静  屈涛  魏芳  刘翼成 《食用菌》2022,(2):33-34+44
从品种选用、出菇管理、极端天气应对3个方面总结平菇冬季出菇管理技术要点,为平菇栽培者冬季出菇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玉米芯和大豆秸秆的附加值及栽培平菇效益,采用熟料栽培的方法,研究玉米芯和大豆秸秆不同配比(质量比)料栽培平菇对平菇生长发育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大豆秸秆占比上升,平菇菌丝长势逐渐变弱,但长速无显著差异;平菇生物学效率先升后降,玉米芯、大豆秸秆配比为1∶1时的生物学效率最高。玉米芯、大豆秸秆不同配比间平菇出菇时间无显著差异。玉米芯大豆秸秆复混栽培平菇的最适配比为1∶1,其配方为大豆秸秆44.65%,玉米芯44.65%,麸皮5%,豆粕2%,尿素0.7%,石灰2%,轻质碳酸钙1%。料含水量67.51%。  相似文献   

6.
张书和  苏吉林 《食用菌》1993,15(6):27-28
我们试验探索出一种平菇栽培的新模式,其特点:①周期短,发菌25~30天,出菇50~60天,整个生产周期不超过90天.②产量高,1kg料可产1.5kg菇,比普通种法高出一倍.③空间利用率高,一间15m~2出菇室,一个周期可种1500kg料,产2250kg平菇,全年完成五个周期,总产量11250kg,比一般种法利用率提高4倍多.该栽培新模式分发菌、搭架、出菇三个阶段.(一)发菌为节约用房,发菌可在室外进行,菌丝发好后,再搬入出菇室.为保证发好菌,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栽培平菇新基质,利用周口地区丰富的杨树锯末,对比不同杨树锯末配方栽培平菇的菌丝满袋时间、污染率、产量和投入产出比。结果表明杨树锯末可作栽培平菇基质主料,且配方4(杨树锯末60%,玉米芯30%,麸皮5%,尿素1%,石灰2%,石膏2%)栽培效果最佳,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56.7%,投入产出比可达1∶3.3。  相似文献   

8.
利用玉米秸杆-棉籽壳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比棉籽壳提前6d,子实体生长符合指数增长曲线,子实体生长速度的高峰期比棉籽壳滞后,出菇期比棉籽壳长。采用玉米秸杆和棉籽壳按1∶1混合袋栽平菇,生物学效率可高达138%。投入产出比为1∶2.46。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平菇菌渣和中药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探讨麦秆、玉米芯与平菇菌渣或中药渣混合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单因素区组法,以麦秆+玉米芯混合料添加平菇渣或中药渣(连花清瘟)栽培大球盖菇,考察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结果表明:配方5(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平菇菌渣质量比为4∶1),配方9(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连花清瘟中药渣质量比为2∶3)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试验条件下添加连花清瘟中药渣的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较高,发菌时间较短且菌丝长势强、抗杂性强,子实体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而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适量添加连花清瘟胶囊药渣栽培大球盖菇,既能延长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0.
申进文 《食用菌》2002,24(6):27-28
20 0 1年 8月笔者受加拿大友谊食用菌公司的邀请 ,在位于温哥华的菇厂进行了短期工作。工作期间对该菇厂采用的长柱立体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实际推广意义 ,现总结成文 ,供广大平菇栽培者参考。1 长柱立体栽培平菇优点 长柱栽培平菇技术具有劳动效率高、发菌快、出菇整齐、菇根小、产量高、易于采收、补水方便、充分利用空间等优点。在适温条件下 ,从菌柱制作到菌丝发满为 10天左右 ,15天左右进菇房 ,2 0天左右出菇 ,2 5天左右采收第一潮菇。2 栽培工具  1铁网架 :长柱立体栽培平菇 ,菌柱外围要用铁丝网架。…  相似文献   

11.
选取 10 个耐高温平菇品种并以北京地区现种植品种灰平 260 作对照,于北京地区高温季节 6-8 月做出菇试验,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品种。通过对菇型的调查,海南 2 号、高平 09、夏抗 50 叶片薄、易碎且畸形,因此商品性差,不适宜种植;通过对产量的统计与分析,早秋 615、2008A 产量表现突出且菇型好,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特性,而夏秀 990、夏丰 1 号、基因 2005、江都 71 在北京 35~40 ℃极高温期仍能出菇且菇型好,表现出极耐高温特性,以上 6 个品种在产量上均优于对照灰平 260,是北京地区适宜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12.
平菇因适合室内及温室塑料大棚、人防工事、菜窖等处栽培,目前平菇的栽培面积在大幅度增长。为了提高平菇栽培的经济效益,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同时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平菇菇种,我们在现存的菌种中挑选了3个以前未做过出菇试验的平菇菇种,做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3.
出菇方式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试验示范,集合人工辅助栽培袋发菌、栽培设施、定位出菇、出菇管理等技术,集成平菇小口定位出菇技术。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秸秆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秸秆为主要栽培原料,经处理后进行熟料栽培平菇,研究了5种培养基配方对平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的平菇菌丝体均有良好长势,生物学效率有差异;综合分析比较,配方2(马铃薯秸秆80%、稻草17%、石膏1%、石灰2%)栽培平菇,可正常出菇4潮,商品性状好,生物学效率超过120%,污染率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5.
张山起  吴风华 《食用菌》2004,26(5):21-21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椐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  相似文献   

16.
王庆武 《食用菌》2008,30(1):20-21
平菇出菇管理简单,产量高,价格适中,消费量大,栽培户逐年增多。为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平菇菌株,我们做了15个平菇菌株栽培试验,为菇农选择栽培菌株提供依据。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侧耳属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3个主要栽培种母种的不同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酶活性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表明侧耳属3个菌种的母种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菌落萌发时间延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丝长势减弱,生物学效率降低,出菇污染率升高。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平菇木聚糖酶酶活性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性几乎不变;杏鲍菇3种酶酶活性随保藏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秀珍菇淀粉酶酶活性随保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他2种酶酶活性几乎不变。研究证明侧耳属3个栽培种母种保藏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相似文献   

18.
棉籽粕与棉籽壳混合熟料栽培平菇,探究棉籽粕用于平菇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平菇菌丝生长速度逐渐下降,但菌丝长势更好,出菇时间延长,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菌丝生长、出菇期和子实体生物学效率等,棉籽粕、棉籽壳混合熟料栽培平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2%,棉籽粕15%,石灰2%,轻质碳酸钙1%(配方5);该配方平菇子实体生物学效率达121.86%,比对照提高22.07%,平菇生产净利润率由对照的205.0%提高至225.1%。  相似文献   

19.
平菇因其消费量大、栽培管理相对简单,易被大多数农民尤其初学者所掌握,在整个食用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以山东为例,平菇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43%,可以说,消费者认识食用菌、生产者初次栽培以及集市贸易中的食用菌产品,均是以平菇为主题的。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技术推广并形成规模化生产以来的20多年里,平菇的栽培管理周期一直维持在3~4个月时间,即除去制种所需时间外,从栽培发菌开始,直至出菇结束,少则100天,多则150天;而其生物学效率(俗称产量)却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变或提高,大多保持在80%~150%,可以说,长时间的栽培管理用工,给平菇生产增加了大量的直接成本,并且后期(2潮)以后的菇品商品价值很低,使得栽培者效益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如何在保持原有生物学效率的基础上,大幅缩减出菇时间、降低生产用工量、并且提高商品菇的质量及其价值?笔者以此为题,参照国内外双孢菇、金针菇工厂化等生产模式,在有关单位协助下,进行了20多个批次试验,取得了基本成熟的“平菇仿工厂化栽培技术模式”,现总结并献给广大菇农朋友。  相似文献   

20.
桑枝屑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利用桑枝屑和棉籽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可行性和适宜的添加比例,并分析其生物转化率、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和棉籽壳配方中,其中配方A、配方B中平菇和秀珍菇的菌丝体长势良好、子实体生长及生物转化率都较好,各配方栽培秀珍菇其经济效益均高于平菇,其中配方B是栽培秀珍菇的最佳配方,其投入产出比最高,达到1:3.10,其次是配方C,达到1:3.04;而栽培平菇投入产出比是配方C最高,达到1:2.16,其次是配方B,达到1:1.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