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草地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模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基本现状,系统论述了农牧交错区存在的草地"三化"突出、农业生产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研究和寻求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技术与途径,进一步探讨在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根据草地和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模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基本现状,系统论述了农牧交错区存在的草地"三化"突出、农业生产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研究和寻求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技术与途径,进一步探讨在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为面,以神木为点,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起一条适合陕北地区的"草-羊生态产业链",采用一种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在一个生态地理区域内(陕北)草地退化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4.
草地退化后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为面,以神木为点,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起一条适合陕北地区的"草-羊生态产业链",采用一种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在一个生态地理区域内(陕北)草地退化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相关专家,于2004年9月23日对辽宁省朝阳市畜牧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共同完成的“农牧交错带肉羊产业化开发与生态恢复模式研究应用”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系统研究应用了肉羊产业化开发和生态恢复技术体系与模式,对推动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重建、实现养羊业由传统粗放型向优质、  相似文献   

6.
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2005年科学技术部批准的首批国家36个野外站之一,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典型区域,主管部门为教育部,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建站宗旨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及生产问题为出发点,研究该区域在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提高农牧整  相似文献   

7.
2004年9月23日,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相关专家对辽宁省朝阳市畜牧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农牧交错带肉羊产业化开发与生态恢复模式研究应用”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系统研究应用了肉羊产业化开发和生态恢复技术体系与模式,对推动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重建、实现养羊业由传统粗放型向优质、高效的集约型方向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理清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效应,基于甘肃省农牧交错带2000、2010、202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运用改进的当量因子定量评估甘肃省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各乡镇级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20年甘肃省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耕地、林地为主,其中,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耕地和湿地面积减少。2)2000-2020年甘肃省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11.2358×108元,调节服务在各时期占主导地位,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草地和林地在维持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服务价值方面作用重大,是维持甘肃省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关键土地利用类型。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呈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在空间上整体表现为显著的集聚分布格局,高值集聚区和低值集聚区的空间演变保持平稳。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农牧交错带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特有的生境条件和生态脆弱性,通过对区域天然草地牧草返青、生长规律及放牧对草地植被影响的分析,针对目前天然草地利用和退化、沙化现状,提出在今后大规模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对天然草地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地走全年舍饲与季节性禁牧互补的途径,探讨了适合本区域实施舍饲休牧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生态建设中天然草地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特有的生境条件和生态脆弱性,通过对区域天然草地牧草返青、生长规律及放牧对草地植被影响的分析,针对目前天然草地利用和退化、沙化现状,提出在今后大规模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对天然草地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地走全年舍饲与季节性禁牧互补的途径,探讨了适合本区域实施舍饲休牧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相悖与互依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立峰 《草地学报》2004,12(1):70-74
针对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相悖运行,本文以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为例,阐述了二者间所存在的本质性互依关系,指出生态与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彼此对立的相悖与相成关系同样也统一于互依关系之中。相悖关系是促进系统稳定化的机制;相成关系则是系统失衡、导致进化或退化的途径。在进一步分析华北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之后,提出了实现二者协调互依演进的三条途径,即通过促进经济与生态高效型子系统间的生产耦合,实现系统内生态—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式途径;通过发挥具有资源、市场等优势的系统间耦合生产,促进生态—经济互补性发展的外延式途径;强化政府职能,形成土地经济利用的适度开发与生态建设的经济补偿制度所制约下的生态—经济有序发展的社会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华北农牧交错带草地畜牧业高效发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立项背景华北农牧交错带北起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南至河北坝上 ,东西为赤峰和集宁之间 ,总面积850万公顷 ,其中耕地100万公顷 ,弃耕地150万公顷 ,天然草地500万公顷。本项目在于充分利用华北农牧交错带的地缘和气候优势 ,土地资源和农牧双重优势 ,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建成优质高产草料基地 ,解决草畜季节不平衡的矛盾 ,降低家畜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改良家畜品种 ,改善放牧管理体系 ,提高草地畜牧业的转化效率 ,实行高效生产 ,改良退化草地 ,重建和恢复草地植被。充分利用饲料工业产品和牧区丰富的家畜资源 ,使农区和牧区两大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宁夏大农业内部系统耦合初探--Ⅲ两个市场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宁夏农牧交错带上 2个牛羊肉屠宰批发市场的建立及其功能的调查 ,可以看出 ,农牧两大区以草地畜牧业为纽带的系统耦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草地生态体系价值估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的草原生态系统价值估算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以谢高地等人计算出来的各种草地类型单位面积价值量为经济参数,利用2003年MODIS数据估算的中国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折合US$311.48×108,并从草地类型和省区等角度分别进行区域分析,表明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农牧交错带较高且逐渐向牧区递减的特征,说明牧区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比较严重,草原生态功能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宁  李克昌 《草业科学》2000,17(5):37-40
通过对宁夏农牧交错带上2个牛羊肉屠宰批发市场的建立及其功能的调查,可以看出,农牧两大区以草地畜牧业为纽带的系统耦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田草地系统耦合生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张英俊 《草业学报》2003,12(6):10-17
国家科技部对未来15年畜牧业发展技术提出战略政策。指出要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合理开发1333.3万hm^2南方草山草坡及4000万hm^2农牧交错带。据此,农田草地系统耦合将成为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尤其是农牧交错带和我国南方地区。分析农田草地系统耦合生产模式,管理核心是减少农田和草地系统营养物质的外流损失。生产的关键技术有草田轮作技术,农田作物秸秆再利用技术,家畜宿营技术和全日制放牧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农牧交错带冬春季羊的维持饲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冬季对妊娠母畜通过补饲精料进行维持饲养,可促进羔羊成活率等生产性能的提高,增加畜群基数,进而提高农牧户饲养效益。②在春季生态脆弱期对羊进行最低限度的维持饲养,可以有效防止牲畜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笔者通过饲养试验初步探索出适合农牧交错带禁牧期羊的维持饲养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草地-农田界面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具有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对自然因素及人为干扰十分敏感。以松嫩平原大庆市林甸县农牧交错区草地-农田界面为对象,分别向草地和农田延伸50 m,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表层(0~20 cm)土壤养分、酶活性指标进行了空间分布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各指标在农牧交错区草地-农田界面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等指标在草地高于农田。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等指标在界面0点附近变化剧烈,显著高于草地内部和农田内部(P<0.05),表现出明显的界面效应。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性质密切相关,其中土壤pH值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丰富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农田界面的理论基础,为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草地与农田过渡区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资料和实践,提出了草地农业生态工程系统的一般模式,论述了其重要组分和基本特征,并与世界著名的生态农业模式——“马雅农场”进行了比较,还对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及综合生产效率作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