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方向主林带与主要灾害因子,不同风向交角主林带与实际有效防护距离,主副林带有效防护距离与林网形状、面积的关系,提出了有效间距、林网面积等技术指标,为玉树三江源区护牧林营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林果基地防护林防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配置结构和防护效应进行研究,为提高新疆林果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及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带3~21 H范围有效防护距离、结构以及林网防护效应进行调查研究,观测林果防护林不同林龄、林网带宽、林带配置结构及林带距离对果园的防护效应.[结果]林果防护林对果园的防护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宽带的防护作用强于窄带;随着网格的两条主林带间隔距离减少,林果防护林防护效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果树靠林带越近,受害越轻,但当超过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时,果枝数便会下降,冻害大面积发生.[结论]合理确定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优化林果防护林配置结构,改造原有农田防护林“窄林带,小网格”防护林结构体系,进一步缩减网格面积,加强防护力度,并利用林带胁地种植苜蓿等饲草,建立新型的林果基地防护林林网,有利于降低果树灾害率及增加经济效盖.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配置结构和防护效应进行研究,为提高新疆林果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及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林果基地的防护林带3~21 H范围有效防护距离、结构以及林网防护效应进行调查研究,观测林果防护林不同林龄、林网带宽、林带配置结构及林带距离对果园的防护效应.[结果]林果防护林对果园的防护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宽带的防护作用强于窄带;随着网格的两条主林带间隔距离减少,林果防护林防护效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果树靠林带越近,受害越轻,但当超过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时,果枝数便会下降,冻害大面积发生.[结论]合理确定防护林最大防护距离,优化林果防护林配置结构,改造原有农田防护林“窄林带,小网格”防护林结构体系,进一步缩减网格面积,加强防护力度,并利用林带胁地种植苜蓿等饲草,建立新型的林果基地防护林林网,有利于降低果树灾害率及增加经济效盖.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林网(70.9%)>300 m带距林网(64.1%)>150 m带距林网(60.7%);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150 m带距林网4 H至第2道林带,200 m带距和300 m带距林网3 H至第2道林带。3组试验风速下,300 m带距林网1 cm高度处平均防风效能排序为果树模式>小麦模式>对照;种植果树模式整个林网受到有效防护,小麦模式有效防护距离为2 H至第2道林带。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农业推进,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林网所处地理位置,绿洲内部采用300 m带距防护林,绿洲外围考虑带距较小的防护林。如对高大果树类作物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可适当调整林网大小,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用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 (四)农田林网规划农田林网应根据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和林网所承担的任务合理安排,因地制宜设置。1、林带的走向:根据林带防护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主林带和付林带。主林带起主要防护作用,付林带起次要防护作用。农田林网防护作用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主林带的防护效能。一般要求主林带走向要与当地  相似文献   

6.
京郊北藏乡防护林景观生态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防护林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将野外调查与地理信息系统RegionManagerV4 .0和遥感等技术相结合 ,从林带和林网两个尺度对北京市大兴县北藏乡防护林体系的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认为 :该乡主林带防护能力不足 ,副林带过宽 ;组成林带的物种类型单一 ;整个景观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经过分析论证 ,对该区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方向提出了建议 :应适当增加主林带的宽度 ,减少副林带的宽度 ,重视混交林的营造 ,中间乔木树种两侧辅以灌木的乔灌混交形式较适合 ,林带透光疏透度应保持在 0 .3~ 0 .4 ,闭合林网数应达到 1 3个 km2 .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方法  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  结果  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 ~ 95%,林网2为67% ~ 85%,林网3为46% ~ 82%,林网4为44% ~ 67%,林网5为56% ~ 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  结论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杨树-小麦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2年对不同林龄杨树林网内11个测点在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光量分布和透光率变化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光合有效辐射随着离林带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大。与对照相比,离林带15 m范围内各测点光合有效辐射显著降低,而15 m外的各测点则无显著变化。随杨树林龄的增加,15 m范围内各测点透光率显著降低,15 m范围外各测点透光率则无显著变化。当d/h(测点离林带的距离与林带树高的比值)为0.1、0.5和1.0时,其透光率分别为41.95%、74.97%和93.00%,受遮荫率则分别为58.05%、25.03%和7.00%。采用理查德方程可有效拟合各测点透光率与其d/h值之间的关系,据此可预测林网内不同位点的透光率。  相似文献   

9.
护田林在争取非湿润地区农业稳产丰产中的显著作用,已经日益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并相应地进行了广泛的观测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却还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探讨。特别是林网小气候效应的研究及其工作法,则还很少有人涉及。护田林小气候效应基本上是一个物理过程,直接或间接地由林带或林网的防风作用所引起所制约。迄今为止,野外研究林带防风作用(及其他小气候效应),都是在林带背风(以及迎风)面垂直林带距离林带不同树高倍数(H数)处设置观测点,经过多条林带多次观测得出不同林带结构、宽度、害风与林带的交角、下垫面,或者进一步考虑害风强度的不同等条  相似文献   

10.
南洞庭湖滨湖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结构和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南洞庭湖滨湖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评价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对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为发展滨湖区林业应有利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把重点放在优化和完善防护要体系的结构上,并提出了滨湖区农田防护要体系的建设原则,以及林带结构优化和林带、林网改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