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平顺县白马小流域综合观测站2017-2021年降雨、径流深、植被盖度等观测资料,计算了该区土壤流失量及蓄水保土效益,得出如下结论:(1)植物措施在蓄水保土效果方面,自然植被>乔木>灌木>白羊草。(2)工程措施在蓄水保土效果方面,水平沟、水平阶、石坎梯田优于鱼鳞坑和隔坡梯田。研究成果可为我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鲁中山区不同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不同林分土壤水资源的变化规律,为北方石质山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济南市南部山区圣泉寺林场内,以5种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渗透速率等表征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指标,明显好于无林地,其中混交林好于纯林,刺楸纯林好于黄连木、栾树纯林。2)在旱季和雨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大部分林分土壤含水量呈现递减趋势,其变动幅度小于无林地。3)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森林类型土壤饱和持水量逐渐减小;混交林表层土壤蓄水功能最好,其他林分各层次差异较小;在涵养水源和水分有效性方面,混交林优于纯林,纯林中以刺楸较好,栾树较差。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首先考虑营造混交林分,树种组成以刺楸+黄连木较好,若营造纯林,应选择营造刺楸林分。  相似文献   

3.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33年生的油松人工林凋落物的数量及其营养元素归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2193.75kg/hm2;N、P、K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年归还量分别为13.86,0.75,3.39kg/hm2;油松凋落物各组分中N、P、K归还总量大小顺序为:叶枝皮、果、花;N、P、K年归还量大小顺序为:NKP。凋落物现存量为13.7t/hm2,凋落层年平均分解率为0.16t/hm2,凋落物层N、P、K总贮量为162.44kg/hm2。  相似文献   

4.
研究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林保育土壤功能变化规律及差异性,评价其保育土壤功能,以加强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4种不同密度(925,1 325,1 750,2 250株/hm2)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有机质等化学性质以及坡面径流泥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了 12项评价指...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水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内降不、相对温度、土壤水分、气温;地温等水热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冠和枯枝叶层对降水截留作用强,林地仅获得70%的林外降水量;月平均相对温度林内均低于林外,年平均相对湿度林内较林外低6.0%;林地土壤水分环境不良,水分恢复能力也较;林分对各月气温影响程度不同,年平均气温林内高于林外;林内土壤温度及其较差均低于林外,枯枝落叶层对土壤温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油松树枝叶容水量与蒸发速率的结果表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枝叶容水量与树枝叶重量呈直线正比关系(C=16.434+0.226W);前3min的平均蒸发速率为0.0237g/g·min;水湿树枝叶在停止降水后即开始蒸发变干,其变干历时与该时段的平均相对湿度呈递增指数函数关系(t1=11.53 e0.02866rh),与平均气温呈递减指数函数关系(t2=3 256.07·e-0.144c)。油松针叶的蒸发速率为0.013 7g/g·min,为蒸腾强度的3.43倍。其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均与蒸腾强度相似。  相似文献   

7.
油松人工林林冠层的水文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占林外降水量的19.76%,林内外降水量为直线关系,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为幂函数关系。林下降水分布不均,距树干越远,降水量越大;林内雨滴不连续,大雨滴增多,动能增大。油松林冠层年蒸腾强度以6月份最大,日蒸腾强度,以14时最高,年均蒸腾强度为0.25g/(g·h)。  相似文献   

8.
重庆四面山5种人工林土壤入渗特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对森林水文功能的影响,于2013年6—7月,利用双环入渗法对三峡库区重庆四面山5种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针叶混交林、木荷+杉木+马尾松针阔混交林、木荷+香樟+石栎+枫香阔叶混交林、木荷+石栎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入渗特性进行研究,并与2008年相同实验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4种混交林的土壤储水能力均大于杉木纯林,在5种林地土壤饱和储水量中,杉木纯林2013年比2008年减小11.76%,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灌混交林、阔叶混交林2013年较2008年分别提高了19.24%、11.94%、17.98%和7.53%;2)人工林的生长可以增强林地的入渗能力,与2008年相比,2013年5种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初渗速率分别增加了52.8%、115.8%、51.1%、15.9%和49.9%,平均入渗速率也有增加;3)对5种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进行模拟,Horton模型比Kostiakov模型及Philip模型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温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后认为,白天林内气温低于林外,夜间高于林外,晴天,林内外气温差异较大,阴天则较小,生长季林内平均气温高于林外,其最大差值出现在6月,最小差值出现在10月,林内气温梯度变化明显,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平均和日最低气温平均,林冠层中部均比林地表层和林冠表层大,林分和枯枝落叶层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即降低林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较差,日平均土壤温度,东坡较西北坡高0.48℃。  相似文献   

10.
不同降雨强度下北京山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ECH2O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和EM50数据采集器对北京山区2种典型人工林地(栓皮栎林和油松林)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定位、长期观测、数据处理,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栓皮栎林地和油松林地日平均土壤储水量随降雨量显著变化,月平均土壤储水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在垂直方向上,栓皮栎和油松林地0—40c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增加率随雨强增加而降低,栓皮栎林地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率(94.17%)大于油松(84.19%),而4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增加率随雨强增加均呈现增加趋势,且油松林地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率(15.81%)大于栓皮栎林地(5.83%)。(3)栓皮栎与油松林地相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差异性显著(p0.05),同一林地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也到达差异性显著(p0.05)。从栓皮栎和油松林地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来看,2种林地土壤储水量分布不同。在造林树种选择时,可以考虑将油松和栓皮栎2个树种进行混交。研究结果将为北京山区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相似文献   

12.
鲁中花岗岩山区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济南市南部山区圣泉寺林场内,以5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研究,以其为北方石质山区人工林的科学经营与抚育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各种林分的土壤密度、孔隙度和渗透速率等表征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指标明显好于无林地,其中混交林好于纯林,刺楸纯林好于黄连木、栾树纯林。②在旱季和雨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大部分林地土壤含水量呈现递减趋势,其变动幅度小于无林地。③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林地土壤饱和持水量逐渐减小;混交林表层土壤蓄水功能最好,其它林分各层次差异较小。混交林对水分的贮蓄和调节能力较强,但各林分供水性能差别不大。在涵养水源和水分有效性方面,混交林优于纯林,纯林中以刺楸大阔叶树种较好,栾树较差。建议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首先考虑营造混交林分,林种组成以刺楸×黄连木较好;若营造纯林以刺楸林分较好。在现有林分的经营管理中,对黄连木和栾树纯林应注重对其地表植被和枯枝落叶层进行保护,对残次林分采取封山育林措施,有条件时尽量改造为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水分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内透过降水量占同期林外降水的78.3%,林冠截留量占19%,树干径流量占2.7%,枯枝落叶层截留量占9.5%.林分密度对林内透过降水量影响很大,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日平均相对湿度林外大于林内;日平均相对湿度垂直变化由大到小为冠层中部>林内1.5m处>林冠表层;坡向和坡位对相对湿度变化过程有显着影响。油松林地3~10月的平均含水量为11.46%,约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0%;采伐4年后的迹地的土壤水分恢复能力较强,各月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林地。  相似文献   

14.
晋西黄土区刺槐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不同坡向的刺槐和油松林地为研究对象,在2005-2012年对刺槐和油松固定样地0 ~ 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分析刺槐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年内、年际变化规律,探讨降雨分配情况对年内、年际刺槐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刺槐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分为平稳期、波动期、积累期和消退期4个时段,阳坡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条件接近,阴坡刺槐林地土壤水分条件最好;2)在偏早年,油松林地土壤水分亏缺量比刺槐林地小,当偏旱年与正常年相间时,油松林地土壤水分恢复速度比刺槐林地快;3)年内降水分配均匀度与刺槐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年内波动幅度成反比,刺槐和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年际变化滞后于降雨的年际变化.建议在晋西黄土区阳坡种植油松,阴坡种植刺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陇东地区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为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对陇东地区油松人工林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生态因素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结果]油松林各器官碳含量变化范围为48.58%~53.54%,各器官碳密度按从高到低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果实;灌木层叶、茎、根的碳含量分别为43.93%,45.62%,42.38%;草本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含量为43.04%,39.77%;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层碳含量为43.79%,38.83%;植被层碳密度按从高到底的大小顺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土壤层(0—100cm)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土壤层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以50—100cm碳密度最高。油松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52.86t/hm2,其空间分布排序为土壤层(75.15%)植被层(24.14%)枯落物层(0.71%)。[结论]油松人工林生态因子中,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均与各层碳密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林分枯落物未分解干质量与各层碳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枯落物未分解干质量是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6.
以黄土丘陵区9、23、33、47 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枯落物现存量、根系生物量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23、33和47 a油松人工林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4.9、5.9、9.2和6.5g/kg,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63.0、66.8、100.7和72.5 mg/hm2,二者均表现为随林龄变化先增大(9~33 a)后减小(33~47 a)的趋势,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其中,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占0~100 cm土层碳密度的48.5%~57.9%;2)相关性分析及拟合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全氮质量分数、枯落物现存量和根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密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根系生物量、枯落物现存量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相关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枯落物现存量是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选择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林地(山杨×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人工油松×刺槐混交林、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人工侧柏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每块样地中心布设1个土壤水分观测点,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仪定位观测2016—2018年1—12月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测定深度为200 cm,每20 cm为1个测层,每月分上、中、下旬进行土壤水分含量观测,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年内变化规律和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以划分为稳定期(1—3月)、波动期(4—6月)、增长期(7—9月)和消耗期(10—12月)4个时期,5种林分类型的年平均土壤储水量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天然次生林地(338.68 mm)>人工油松林地(319.74 mm)>人工侧柏林地(314.15 mm)>人工油松×刺槐混交林地(303.37 mm)>人工刺槐林地(292.03 mm),刺槐林地耗水量最大。(2)在雨季末,研究区5种林分类型林地土壤水分均得到了正向补充,且土壤水分的恢复能力大小排序为次生林地>针叶林地>混交林地>刺槐纯林。(3)研究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含量速变层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层2个层次;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林地类型剖面平均含水量总体上先增大后减小。不同林地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为侧柏林地>次生林地>油松林地>油松×刺槐混交林地>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的补充深度为天然林地>针叶林地>油松×刺槐混交林地>刺槐纯林。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树龄的刺槐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细菌随树龄的变化不显著,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随树龄的变化显著;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极为显著;细菌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符合QuadraticsRatio模型,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则随土壤深度呈现指数衰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探究林龄对油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指导林木生长环境调节,为林地土壤肥力管理提供参考.2018年6月在辽宁省抚顺县温道林场选取3个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42、65和85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0 ~ 20、>20 ~ 40和>40 ~ 60 cm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  相似文献   

20.
晋西黄土区单株油松树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更好地解析黄土高原森林水文过程,为基于生态过程的森林水文模型的发展与参数化提供基础,在单株尺度上探讨了晋西黄土区典型油松林穿透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选取的2棵油松标准木的两侧树冠下,根据离树干的不同距离布置自记雨量计各7个,研究期间共观测了15场不同降雨和穿透降雨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林外降雨和冠层结构特征与穿透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部分观测点出现穿透雨率大于100%的状况,最大的穿透雨率达155.8%,这主要是因为降雨在冠层的作用下发生了聚集效应;(2)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穿透雨率与降雨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但其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3)距树干距离对穿透雨的影响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在穿透雨的空间分布中起到主导作用;(4)穿透雨率与郁闭度和冠层厚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