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湘北油稻稻三熟制区晚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了两系杂交组合培两优特青“三虫两病”发生特点、种群消长、演替规律及影响种群变动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更有利于病虫繁衍,发生量和危害程度均有加重趋势,在时空结构及危害特点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培两优特青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FeaturesandcharacteristicsofPeiliangyouTeqinganditshigh-yieldingculturaltechnique赵立武,丁亦进,何志彪,李卓吾,徐秋生(湖南省湘乡市农技...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固始县于1995年引进培两优特青试种,1996年扩种,1997年进行大面积示范栽培,表现高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强,生育期较汕优63短,产量潜力大,现已总结出大面积平均单产达9t/hm2左右的高产栽培技术,可因地制宜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培两优特青高产制种试验田产量结构特点 ,并总结了 :合理安排播差期、促进“两峰期”基本吻合 ;父本采用“超常”措施增加花粉量及提高花粉利用率 ;培育母本分蘖壮秧 ;协调母本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巧施“九二 0”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 ,提高异交结实率 ;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培两优特青制种试验田高产技术经验剖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培两优特青高产制种试验田产量结构特点,并总结了:合理安排播差期、促进“两峰期”基本吻合;父本采用“超常”措施增加花粉量及提高花粉利用率;培育母本分蘖壮秧;协调母本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巧施“九二0”,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培两优特青秧苗群体生理及其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特青每公顷秧田播种112.5~262.5kg,秧田最终生存总苗数和稻谷产量无明显差异。稻谷产量高低与秧龄长短呈显著负相关。高产的关键之一,是在定距匀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系杂交稻的分蘖优势,培育适龄整齐的带蘖壮秧。  相似文献   

7.
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左右培两优特青谷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增加种植密度和前期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而获得高产;施用占总氮量15%左右的粒肥,维持灌浆结实期的根系活力,是发挥培两优特青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提高结实率而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滨海盐碱稻区机插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有效利用盘锦稻区的土地、灌溉水、温光等农业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减少化肥农药对稻谷及周边环境的污染,按照无公害水稻生产的相关标准,结合盘锦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在深入研究机插水稻定量播种旱育壮秧、定量本株稀植移栽、定量施肥、定量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项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滨海盐碱稻区机插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整地、育苗、移栽、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提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以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栽培5494m^2,平均产量达15.27t/hm^2,定位追踪观察结果表明:a)库容量大和生物量高是取得超高产的两大决定因素;b)产量构成的特点是穗数略少,穗子特大,形成18.0t/hm^2的库容量;c)干物质生产优势在中,后期,确保了“库”与“源”的平衡,结实率高于90%;d)生物量高主要是由于群体生长率(CGR)较高,净同化率(NAR)较高又是C  相似文献   

10.
三熟制油稻稻区品种搭配方式的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稻稻制是洞庭湖地区的典型稻作制度。由于季节茬口矛盾大,生产上已形成了“重晚稻轻早稻”的习惯。品种搭配主要是以早配迟、中配迟为主,约占90%。早稻产量一般每667m’仅300kg左右。晚稻虽近500kg,但双季总产一般也只有800kg。为了实现国家水稻工程双季稻eevm‘单产跨“三纲”(1200kg)的目标,生产潜力的挖掘必须着眼于早稻,因而“国家水稻工程”临法基点确立了以品种(组合)“满负荷”搭配为核心的高产技术策略,在核心区24.6hm’的大面积上开展了示范研究,以缩短小区试验与大面积推广的时间与技术差距,为三熟制双季稻区实现…  相似文献   

11.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培特是 1个很有推广价值的两系法杂交组合 ,有极大的生态空间和应用领域。介绍了两优培特头季稻和再生稻的综合特性 ;一季加再生栽培的两种模式 ,即“早再式”和“中再式”的异同点和实施技术 ;一季加再生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优培特是1个很有推广价值的两系法杂交组合,有极大的生态空间和应用领域。介绍了两优培特头季稻和再生稻的综合特性;一季加再生栽培的两种模式,即“早再式”和“中再式”的异同点和实施技术;一季加再生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不同本田施肥方法对两系制种的影响。指出施足基肥,有机肥经堆沤腐熟后深施,氮、磷、钾 配合施用,控制后期氮肥用量,适当增加钾肥比重是促进两系制种高产的关键,为两系制种科学施肥提供了依 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洞庭湖三熟制稻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旱育多两大”三熟制早稻育秧方式。这一方式将耐寒旱育秧与“多两大”两段育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抗逆性强、秧龄弹性大、肥水集约管理、秧苗个体发育均衡、秧苗素质好及增产、节膜等特点。这有利于温光资源较差的三熟制稻区选择迟熟早稻、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实行品种搭配“满负荷”但不超负荷而促使早晚两季三熟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项试验,着重从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4个方面分析技术措施与扩源,增库,夺高产的关系,并提出了两系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特优559的播期试验、长秧龄密度试验、肥料运筹密度试验以及对大面积生产示范高产田块的调查,初步摸索出特优559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余红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两优余红是湖南农业大学用本校选育的晚灿品种余红1号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 培矮64S配组民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较好、综合抗性好等特点,1997年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