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晚稻塑盘旱育秧抛栽,要选用孔径较大的秧盘,用苗床肥泥灌盘,每孔播2 粒谷种,秧龄控制在25 d以内;抛栽密度以40 穴/m 2 为宜,控苗宜早且重,苗数达到400 万/hm 2 时应开始晒田。 相似文献
2.
对杂交早稻旱秧和水秧分蘖发生,成穗和结实进行了定点追踪比较,结果表明,旱秧分蘖发生和成穗优势明显,不仅发生数和成穗数较水秧多,且分蘖发生和成穗高峰节位以及一次分蘖穗粒数和单穗最大的节位分别较水秧低一个节位,旱秧小苗分蘖产量优势主要表现为大穗优势,而中苗和大苗分蘖产量优势秀现为穗数优势。 相似文献
3.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与旱育秧栽培相结合 ,能有效减少种子育秧过程的浸种、催芽、育秧、移栽等的种衣剂成分损失 ,充分发挥种衣剂的药效。我们选择不同种衣剂在水稻旱育秧上应用 ,通过试验 ,筛选出了较佳种衣剂。一、材料与设计1.种衣剂试验的种衣剂由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提供。处理1,浙江生物种衣剂ZSA;处理2,江苏南沈1.5 %施保克种衣剂 ;处理3,江苏华农13%福多甲种衣剂 ;处理4,安徽六安5%多福种衣剂。2.试验条件和品种试验地点 ,1999年设在仙居县城关镇上应村示范方内 ,2000年设在田市镇水阁村新品种、新技…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秧技术的关键在于防止立枯病的发生 ,以及壮秧培育。传统的方法是以施用硫磺粉调酸防止立枯病 ,但操作较复杂 ,成本较高。为改进技术 ,1997年我们引进了几种旱育秧专用秧苗处理剂 ,进行了多年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一、试验方法各处理分别为 :移栽灵1(1ml/m2)、移栽灵2(2ml/m2)、秧栽灵3 (3ml/m2)、壮秧剂 (75g/m2)、硫磺粉调酸 (100g/m2)、空白对照等6个处理。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方法 ,收集了20个试验点的资料 ,每个处理苗床面积在1m2 以上。二、试验结果分析1.立… 相似文献
5.
秧苗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利用杂交籼稻组合协优107,设计了氮肥处理(10.3、207、31.0和41.4 g/m2N)和秧苗密度处理(353、706、1059和1412苗/m2)双因子试验,旨在探讨施氮水平、秧苗密度和秧龄对超高产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秧苗密度降低或施氮量增加,均降低出叶所需的有效积温,加快秧苗的出叶,且秧苗密度的效应更显著;2)高密度或低氮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随着秧龄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而在高氮或低密度条件下,秧苗单株带蘖数在播种后27 d(7叶期)内呈增加趋势,之后进入分蘖衰减期;3)施氮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单株干质量的增加以及植株含氮量的提高均有正效应;4)秧苗密度对秧苗新分蘖的发生和大分蘖保持、单株干质量的增加均有负效应,并比氮效应明显;对植株含氮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负效应;对苗床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叶数、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均逐渐升高;与20 d、24 d和28 d秧龄的处理相比,32 d秧龄处理的成熟期提前4~5 d,茎蘖高峰期提早15 d左右,结实率显著升高;与24 d秧龄处理相比,上农粳2号和镇稻18在32 d秧龄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10.26%和20.82%。在秧苗强化化控和苗床管理的条件下,安徽沿江地区常规毯苗机插的栽插秧龄可延长至32 d。 相似文献
7.
8.
《杂交水稻》2019,(1):35-39
为了探明机插杂交水稻简易场地无盘育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试验基地(浏阳市永安镇)以杂交水稻泰优390、C两优华占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播种方式对机插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方法,不论是单粒印刷播种还是播种器播种,其秧苗株高、叶龄、植株干重等地上部指标均优于硬盘泥浆育秧。单粒印刷播种条件下,不论是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还是硬盘泥浆育秧,其秧苗株高、叶龄、茎基宽、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以及根系干重等均优于播种器播种秧苗。由此可见,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和单粒印刷播种均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两者结合应用对机插杂交稻育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和通径分析,认为夺取杂交晚稻高产,应以适增亩蔸数,酌控蔸穗数,确保实粒数,兼顾千粒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mg/L)、A2(84 mg/L)、A3(120 mg/L)、A4(156 mg/L)和A5(192mg/L)共5种施用水平。2014—2015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2年各品种秧苗苗高均逐渐降低;H优518及甬优2640秧苗叶龄及SPAD值逐渐增加,而镇稻11却先增后降;三品种秧苗单株根长、根数、分蘖数以及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随苗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两品种的上述指标均在A4时最高,镇稻11在A3表现最佳。【结论】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效穗数及产量。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以A4(156 mg/L)时产量表现最好,而镇稻11却在A3(120 mg/L)时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16.
杂交水稻根系强大,晚稻育秧期间温度高,秧田播种较稳,为秧田阶段的分蘖创造好的条件,可使秧田分蘖产量占总产量的20%~30%。通过多年对分蘖习性的观察,认为正确促控分蘖是杂交晚稻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的中心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20%ZSB生物型种衣剂在杂交晚稻上的试验和使用能明显减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病害,促进分菜,改进穗、粒、重结构,有利增产增收。且省工书本,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晚稻中9优80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9优801是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用中9A与优质抗病高配合力恢复系R801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优势强、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稻瘟病、再生力强、制种易获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