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  相似文献   

2.
一、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在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小皱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危害严重时,植株变黄,  相似文献   

3.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4.
1.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5.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6.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  相似文献   

7.
<正>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2侵染循环。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  相似文献   

8.
棉花立枯病俗称烂腰、折倒病,是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常与碳疽病混合发生.苗未出土前可造成烂芽烂种,出土后半个月内危害幼苗茎基部.受害苗茎基部初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绕茎四周向下凹陷为黑褐色,严重时棉苗萎蔫、倒伏枯死.子叶被害产生棕色不规则病斑,以后病斑脱落穿孔.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蔬菜苗期经常发生各种病害,严重时造成大片死苗,甚至毁种延误农时。苗期主要易发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灰霉病、瓜类枯萎病、番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培育无病壮苗,是蔬菜高产的基础。症状识别猝倒病茄子、番茄、黄瓜、甜椒等蔬菜幼苗被害后,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很快变成黄褐色,病部缢缩呈线状,病情迅速发展,幼苗折倒,有的时候苗子倒时子叶不萎蔫。  相似文献   

10.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相似文献   

11.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1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1.1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1.2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形成苗腐或基腐。成株期形成茎基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严重。发病时一般1—2个小穗被害。有时很多小穗或整穗被害。最初小穗基部为水渍状,以后逐渐退色呈褐斑,颖壳合缝处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病害可以向上、下蔓延,为害相临的小穗,并可深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坏死.小穗得不到水分而枯死,后期病部产生紫黑色粗糙颗粒(子囊壳),发病子粒皱缩干瘪。  相似文献   

16.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症状该病在大豆苗期到成株期均有发生。苗期表现为幼苗茎基部发病,以后向上扩展蔓延。病部呈绿色湿腐状,其上生白色菌丝体,以后病势加剧,幼苗倒伏、死亡,成株期发病表现在茎部或茎基部产生褐色不定形病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形成一段段病斑,后呈苍白色以至枯死,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其中杂有大小不等鼠粪状菌核,病部内部中髓变空,菌丝充满其中,并有菌核散生,后期遇干燥条件茎部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呈乱麻状,严重时全株枯死,绝产。病轻时部分分枝和豆荚提早枯死而减产,没有枯死的豆荚变褐色,以后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17.
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为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防治方法: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量均为种子量0.3%~0.4%拌种。2.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浸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根腐病是各国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国大多分布于北方大豆产区,以东北、西北及内蒙较重,尤其是黑龙江省大豆产区发生最重。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病苗的主根及贴近地面的茎基部位变为红褐色,并稍有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现溃疡状。幼苗受害严重时会折伏枯死,而幼株则整体变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据调查统计,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发病率一般40%~50%之间,重病地块能达80%以上,一般年份减产8%~10%,严重时可减产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小麦苗期受到侵染后,幼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为褐色,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褐色,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为做好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笔者开展了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百合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启山 《北京农业》2008,(10):13-14
茄科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1发病症状猝倒病苗期发病,开始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随后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病害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