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2—3次,间隔期7-10天。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2-3次,间隔期7—10天。防治方法: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2-3次药。防治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  相似文献   

3.
道立锋防治水稻纹枯病及穗期病害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道立锋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及穗期病害的防效,结果表明:道立锋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建议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连喷2次,间隔10-12d,用药量为450-525g/hm62;试验田穗期病害发生较少,各药剂防效差异较小,因此道立锋乳油对穗期病害的防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125克/升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分析结果为: 在水稻分蘖末期纹枯病初发期第1次用药,间隔7--10天第2 次用药,667m2 每次用125克/升氟环唑悬浮剂40-50m3,对水稻纹枯病防效83%以上,且对水稻生长无不利影响,可以在节水抗旱稻水稻纹枯病防治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验证40%酚菌酮EW对水稻纹枯病的药效、持效期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其大面积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了其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40%酚菌酮EW每667m2用80、100mL,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优异,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第2次施药(间隔10d)后14d,防效达91.7%以上,持效期达14d以上,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50%咪鲜·戍唑醇微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开展了该药剂田间大区应用示范试验,结果显示,水稻分蘖末期(病害上升期)和水稻拔节孕穗期每667m2用50%咪鲜·戍唑醇微乳剂20~3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7.
选择了新型杀菌剂噻呋酰胺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水稻纹枯病。结果表明:该药剂于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2次施药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稻纹枯病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技术的改进措施。提出水稻纹枯病防治应将病情控制在2级以下;田间纹枯病病蔸率达20%时需用药防治,水稻孕穗期病病蔸率达30%以上时应施药2次;重病田在孕穗初期采用大剂量施药方法可取得满意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喷施通丰植物营养液对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菲菲 《农技服务》2007,24(2):28-28
在水稻分蘖盛末期,喷施通丰植物营养液。试验结果表明该营养液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水稻品质,有效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纹枯病等生理病害,促进作物早熟2~3d,增产达11.37%。  相似文献   

10.
30%爱苗乳油防治早稻纹枯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0%爱苗乳油防治早稻纹枯病,在水稻分蘖宋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结果水稻纹枯病防效达96.1%,药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井冈霉素。  相似文献   

11.
24%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该药剂防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和示范试验,结果显示,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期使用该药剂,具有防治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对水稻安全等特点,在水稻纹枯病一般发生年份,使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6 g/667 m2即可;在大发生年份,可增量至20 g/667 m2.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125 g/L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125 g/L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纹枯病初发期第1次用药,间隔7~10 d第2次用药125 g/L氟环唑悬浮剂750~900 mL/hm~2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达86%以上,且对水稻生长无不利影响,可以在节水抗旱稻水稻纹枯病防治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牙签嵌入法在控温室和田间进行水稻成株期不同阶段(分蘖末期、小孕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于接种后3~11d、抽穗后30 d测量病斑长度并调查病级,研究水稻在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以病斑长度为调查指标,控温室中分蘖末期接种的5个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极显著,Lemo...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病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施阿米妙收A13703G 450 mL/hm2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可在水稻上推广应用,建议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15.
一、水稻纹枯病氮过量、密植、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水稻纹枯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防治方法: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或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我国水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1、水稻纹枯病氮过量、密植、灌水过多均易导致纹枯病严重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水稻纹枯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药剂防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打捞菌核,处理病稻草春耕时田间菌核多集中在水田边的浪渣中,将这些菌核打捞干净并烧毁;发病严重水稻收割脱粒后,稻草返田烧毁,这样可有效地减少田间菌源。2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根据品种的耐肥力,地力肥瘦,做到基肥足、面肥速、追肥早,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使水稻生长健壮,前期不猛发,中期不陡长,后期不恋青。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返青,返青至分蘖末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分蘖末至孕穗期,开好丰产沟,干干湿湿以干为主,轻度烤田不开裂,沟里不存水。抽穗期做到有水抽穗。齐穗到黄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3放宽防治指标,集中一次用药以往水稻纹枯病防…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是世界面积与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也是水稻产量大国,要保证水稻的高产,防治水稻病虫害是非常关健的。一、水稻纹枯病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1.病原: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是担孢子。2.防治方法: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和2009年的早稻和晚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黄熟期对点播、撒播、强化栽培、插植、抛秧5种栽培方式种植水稻的稻田进行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纹枯病在不同栽培方式的稻田之间是有差异的,强化栽培稻田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抛秧稻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次之,插植稻田发病情况居中,点播和撒播稻田最低。五种栽培方式稻田在孕穗末期-黄熟期的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分蘖盛期。调查研究建议,要做好预防工作,适时用药,合理种植密度,以期达到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2015年进行了田间分期用药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间隔10d用5%已唑醇EC 80g/667m~22次,至水稻灌浆初期,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稳定在95%以上,用药时间推迟或用药次数减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