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用的植物。我国列入名录的农田杂草有704种,其中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重要农田杂草有60多种。大豆是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500万亩,平均亩产175公斤。杂草危害大豆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草荒现象,  相似文献   

2.
2000年全省农田杂草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省农田杂草有36个科约130种。其中,禾本科杂草有17种,阔叶杂草有113种。全省旱田杂草有27个科103种,水田杂草有14科29种。其中玉米田杂草有27个科81种,大豆田杂草有25个科78种。  相似文献   

3.
一、何谓杂草 杂草是随着人类而产生的,没有人类和人类的生产,就不存在杂草,因此,杂草的概念都是以植物与人类活动或愿望的关系为根据的。通常杂草指的是那些分布广、危害明显、极需铲除的非人工种植的植物。农田杂草则是生长在农田、危害作物的非人工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用的植物。农田杂草作为植物保护领域一大类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从人类耕种那天起,就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发展,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全世界每年因草害造成农作物减产14%左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我国列入名录的农田杂草有704种,分属87科366属,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重要农  相似文献   

5.
杨德良 《中国农资》1999,(3):18-18,27
<正>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大理州又是重要蔬菜作物,每年净作面积330公顷左右。由于幼苗生长缓慢,杂草容易生长,这将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导致大豆产量损失和质量下降,因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平均在11%左右。为了有效防除大豆田的杂草,我们在1997年进行了3种除草剂防除大豆田杂草的除草试验。  相似文献   

6.
2022年开展农田杂草种类调查结果显示,腾冲市杂交稻旱种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田以菊科、禾本科杂草为主。其中杂交稻旱种农田主要有狗牙根、天胡荽、鸭跖草为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田主要有马唐、狗牙根为害。本次调查对制定杂交稻旱种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田杂草防除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大豆重迎茬现象日趋严重,农田杂草群落发生演变,部分弱势种群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优势种群,“三菜”就是当前大豆田最难防除的代表性杂草。黑龙江垦区因杂草危害一般减产10%~14%,但“三菜”对大豆田的危害较为严重,一般减产28.3%,因此“三菜”是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防除“三菜”成为大豆种植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用的植物。农田杂草作为植物保护领域一大类农作物重大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 :“5%农威”对大豆田各种常见杂草均有较理想的防效。对禾本科杂草防效高于 95% ,对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防效一般大于 85%。“5 %农威”持效期长 ,大豆全生育期用药 1次即可消除单、双子叶杂草的为害。施用后对大豆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 ,但 7d左右即可恢复 ,对大豆生长势、产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稻思达与其他除草剂混用防除大豆田杂草效果及评价对大豆的安全性,进行了稻思达防除大豆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单用80%稻思达可湿性粉剂防除大豆田杂草比较安全,但在低温多雨情况下对大豆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从产量分析看,建议用量为120g/hm2,不但安全,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省常年播种面积约14万hm2,但田间杂草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据调查,一般大豆田的禾本科杂草占总杂草株数的70%~85%,阔叶杂草占15%~30%,每年因杂草危害而造成大豆减产10%~20%,有效防除大豆田杂草是保证大豆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了防除大豆田杂草,减少产量损失,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10%旱地雷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田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山西大同地区春大豆杂草种类及群落结构,评价了7种土壤处理与7种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春大豆杂草防效及大豆产量安全性。结果表明,山西大同地区春大豆田内杂草以野黍、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阔叶类杂草有苦苣、大蓟、田旋花等。土壤处理剂施田补、禾耐斯、速收、禾耐斯+赛克与茎叶处理剂收乐通、收乐通十速收、威霸和拿捕净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对阔叶类杂草,土壤处理剂有禾耐斯+赛克、赛克、施田补防除效果较好,茎叶处理剂整体防除效果较差。安全性结果表明。施用速收、拿捕净大豆减产达22.84%、34.41%,不建议使用;施田补、禾耐斯、禾耐斯+赛克均有增产效果,且禾耐斯+赛克增产高达51.83%,推荐大豆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田恶性杂草--野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目前主要以酰胺类为主,由于这类除草剂的连年使用和用量的不断提高,农田杂草群落发生演变,部分对酰胺类除草剂抗性较强的杂草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优势种群,野黍就是代表之一.由于野黍的抗药性强,目前生产上苗前用都尔、乙草胺、普乐宝等除草剂在常规用量下防除效果都很低,一般防效仅为20%~30%;苗后用拿捕净、稳杀得等除草剂在大豆2~3片复叶期施药,在常规用量下防效仅达50%~60%,因此还必须进行人工锄草和机械灭草,这对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劳动量都有较大影响.为此,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于2000~2001年就如何利用药剂防治野黍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农田杂草严重危害农作物正常生长,已被列为农业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杂草约有600多种,江苏省约有400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杂草有60多种,包括早地杂草40多种,水田杂草20种。它们多属于草本种子植物,分布极为广泛,繁殖力、适应性、传播性都很强大,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田块甚至绝收,同时杂草又是许多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越夏场所,有些杂草还直接危害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于单一使用乙草胺等防治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使得一些地方花生、大豆田中的马齿苋、铁苋菜、反枝苋、藜等阔叶杂草逐年增加,并已形成灾害。这些阔叶杂草根系发达、植株高大、生长速度快,与大豆、花生争水抢肥,影响光合作用,阻碍生殖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也妨碍田间作业,增加了农民劳动强度。 1 苗前防治 在花生播种后出苗前,视土壤有机质和干湿情况,每亩(1亩=667平方米)用40%花生草克水悬乳剂200~250毫升,对水45~60公斤,均匀喷施土壤,不重喷,不漏喷。黏重土、天气干旱用高剂量,沙壤土、土壤湿度大用低剂量。土壤干旱应适当增大用水量,以增加土壤的吸附,提高药效。如果喷施得当,可保证花生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为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玉米大豆轮作区翻耕和免耕2种耕作模式下大豆田0~30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结果]2013—2015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翻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6科28种,免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5科26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大豆田均有分布。翻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铁苋菜、龙葵、藜和委陵菜,免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龙葵、铁苋菜、稗草、藜和马唐,杂草类型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248.2粒/m2,主要分布在0~5、15~20、20~25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181.5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龙葵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0~5、10~15、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龙葵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5~10、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结论]免耕和翻耕对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影响不大,不同耕作模式对杂草相对优势度和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田苗后除草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田杂草危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化学除草剂防除豆田杂草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但是由于大豆田苗前应用的除草剂品种比较单一及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往往除草效果不理想,在大豆苗后又出现草荒现象。为经济有效地控制大豆田杂草危害,笔者于2000年在摸清大豆田杂草基础上,进行了大豆田苗后除草技术试验,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转GATEPSPS 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材料,喷施草甘膦后,评价草甘膦对杂草防除、大豆安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其将来商业化种植后的安全监测与杂草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除草效果: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 2样点并标记,施药后28 d调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株数,并剪取地上部分称取鲜重, 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对大豆安全性: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取4株大豆并标记,在喷药当天、药后7、14、21及28 d调查大豆株高和复叶数,观察药害,收获前每小区取50株大豆调查结荚数及产量。杂草发生情况: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 2样点并标记(避开除草效果取样点),调查并记录每种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每种杂草相对多度。【结果】转基因大豆喷施900、1 800和3 600 g a.i./hm 2草甘膦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2016年分别为84.30%、95.22%和83.62%,阔叶杂草株防效分别为49.80%、64.52%和61.93%,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在95.36%和82.05%以上,2017年对禾本科和阔叶草株防效分别达94.93%和85.09%以上,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达98.00%和96.57%以上。转基因大豆喷施草甘膦对大豆生长没有不良影响,产量高于人工除草处理。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喷施草甘膦后杂草群落发生改变,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田不除草处理小区主要优势阔叶杂草为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禾本科杂草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共6种,喷施草甘膦900—3 600 g a.i./hm 2后转基因大豆田5种主要优势杂草为打碗花、夏至草(Lagopsis supina)、马齿苋、牛筋草和狗尾草。【结论】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喷施草甘膦900—3 600 g a.i./hm 2对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对大豆安全。因此,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将在我国有很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喷施草甘膦影响杂草种群的发生,如今后商业化种植需长期密切监测种群变化。  相似文献   

19.
XRD535是美国陶氏化学太平洋有限公司研制的苗后除草剂,能抑制杂草茎和根的分生组织。使之停止生长而死亡。为评价XRD535的除草效果和对大豆的安全性,为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以盖草能、稳杀得为对照品种,于1989年在江苏省江宁县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江宁县淳化乡杨家村大豆田。土壤为砂壤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为马铃薯。试验田主要杂草有11种,其中以狗  相似文献   

20.
低湿平原湖区农田微观地势对杂草繁衍与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湿平原湖区因地势高低不同农田水分存在一定差异,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及其产量明显不同,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禾本科杂草和稻槎菜在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的油菜田中明显处于优势,而碎米荠和泥胡菜则多发生在地势高、土壤湿度较小的油菜田中,从杂草田间均度指标的变化来看,牛繁缕和稻槎菜对土壤湿度反应不十分敏感.排水条件好的农田杂草产量低、油菜产量高,排水条件差的农田杂草产量高、油菜产量低,这说明农田通过排水改良可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