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新高粱3号和新高粱4号2种甜高粱茎秆在采后220天贮藏期内,不同贮藏方式下(去叶立放、去叶平放、带叶立放、带叶平放、金字塔型)茎秆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0~220天贮藏期间内,所有贮藏方式下,3号和4号甜高粱茎秆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同一种贮藏方式下3号甜高粱茎秆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始终比4号茎秆高。在整个贮藏期内3号和4号甜高粱茎秆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整秆去叶立放整秆去叶平放整秆带叶立放整秆带叶平放金字塔五层金字塔四层金字塔三层金字塔二层金字塔一层。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甜高粱茎秆贮存过程中蔗糖降解的关键酶,以期通过对蔗糖降解关键酶的分子调控解决甜高粱茎秆贮存过程中蔗糖易降解的难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学测定方法对3个品种甜高粱在采后75天贮藏期内,茎秆中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中性转化酶(NI)和蔗糖合成酶(SS)分解蔗糖的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采后75天贮藏期内,‘辽甜1号’、‘辽甜4号’和‘辽甜6号’甜高粱的茎秆中,糖分降解迅速,总糖损失近一半,分别为68.2-31.9(g/100g干基)、43.0-18.1(g/100g干基)和59.6-25.3(g/100g干基)。3个品种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并呈现贮藏期开始时糖分降低很快,而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在茎秆贮藏15天时增幅较大,而后以微小幅度持续增加,一直保持较高的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一直以微小幅度持续增加,酶活性较低,变化不大。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的活性则更低,且变化不大。这表明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可能与甜高粱茎秆贮存过程中蔗糖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粒用高粱和甜高粱为材料,对甜高粱与粒用高梁不同时期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及SS、SPS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在完熟期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乳熟期茎秆中蔗糖含量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两种高粱类型的SPS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乳熟期到完熟期粒用高粱茎秆中的SPS酶活力明显增高,SS酶活力在粒用高粱茎秆中随生育期呈上升趋势,甜高粱茎秆中SS酶活力到乳熟期达到最大,明显高于粒用高粱.对糖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甜高粱茎秆中利用SPS酶合成蔗糖的效率要高于粒用高粱;两种类型高粱的SS酶活力与其茎秆中的果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SS的作用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4.
不同贮藏方式对甜高梁茎秆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旨探讨可作为再生能源的甜高粱贮藏期间的糖的种类及含量变化和减少糖分损失的贮藏方法,为科学合理贮藏甜高粱茎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甜高粱品种新高梁4号茎秆在捆扎竖立堆垛和捆扎横放堆垛两种条件下贮藏至157-199天期间其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及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横放条件下的甜高粱茎秆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含量比竖放的甜高粱高;竖放与横放的甜高粱茎秆纤维素含量无变化。  相似文献   

5.
贮藏温度对甜高粱秸秆糖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冷冻(-18℃)、冷藏(5℃)、室温(20℃)等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甜高粱秸秆的糖分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讨论贮藏温度对甜高粱秸秆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贮藏水分变化相对平稳,室温下秸秆水分剧烈降低;3种不同温度下秸秆总糖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冷冻贮藏下各时期总糖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冷藏和室温下总糖含量的变化差异极显著;冷冻条件对贮藏前期茎秆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平稳;蔗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内总的变化均呈降低的趋势,低温处理的茎秆蔗糖含量降低趋势较慢,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室温贮藏秸秆的蔗糖含量。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者可认为贮藏效果较好,变化显著者可认为糖代谢活动活跃而影响糖含量的变化,所以3种方法中冷冻贮藏方法较为合适。甜高粱茎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以冷冻的方式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6.
采用2.0kV/cm、3.0kV/cm、4.0kV/cm和5.0kV/cm4种强度电场处理甜高粱种子,比较不同强度电场处理下甜高粱根、茎、叶等器官的产量以及茎秆糖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kV/cm×5min的静电剂量是增加甜高粱生物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最佳剂量;电场作用有利于甜高粱秸秆内蔗糖向葡萄糖和果糖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以龟井(无籽)温州蜜柑和鄂柑1号(有籽)橘为试材,对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肉游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肌肌醇及钾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果实增大初期鄂柑1号果肉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上升,蔗糖变化小,肌肌醇却趋下降,进入果实增大中后期,蔗糖含量显著上升,其它变化小;而龟井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均于果实增大初期和中期出现明显积累,肌肌醇除在增大中期出现一峰值外趋于平稳;采前果实发育期两品种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均与各自的蔗糖较一致;(2)采后贮藏期内两品种果肉总糖和肌肌醇含量均趋于稳定,而二者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却均趋相反;(3)两品种果肉钾含量均在果实增大期内出现明显上升并居相对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甜高粱品系的倒伏系数及一些主要性状进行调查研究,鉴定筛选甜高粱品系,为甜高粱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各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较大,表明88份甜高粱品系遗传变异丰富。在遗传距离1.90处,88份甜高粱品系被分为9个类群。甜高粱的4个主因子代表90%以上信息,第1主因子包括1~4节倒伏系数、5~7节倒伏系数和抗倒伏性分级,第2主因子为茎粗,第3主因子为重心高度比例和汁液含糖锤度,第4主因子为出汁率,育种中应加强选择。制定出甜高粱品系的筛选标准:茎粗≥1.90cm,重心高度比例≤0.445,抗倒伏性分级≤6级,茎秆出汁率≥45%,茎秆汁液含糖锤度(BX)≥15%。糖高粱495、太谷帚/吉农甜1号-1 F4、14054和0~30红粒变/Sug中秆F4是优良甜高粱品系,可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法检测茶叶中掺杂糖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超声提取与分散基质固相萃取对茶叶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进行提取和净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ELSD)法对茶叶4种糖进行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在50 ug/m L~500 ug/m L的线性范围,半乳糖在25 ug/m L~250 ug/m L的线性范围,各组分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呈良好相关性,r0.995。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2%,5%,20%添加水平下,半乳糖在1%,2.5%,10%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92%~102%,精密度为0.99%~2.26%。对黄山市休宁县和黟县两个茶叶产区的茶叶进行采样分析,并对其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进行测定以及分析统计。通过对阳性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当黄山地区夏秋茶中的蔗糖含量在10%以上,可以基本确定掺加了蔗糖;蔗糖含量在3%~7%之间的为可疑样品。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鲜食糯玉米采后籽粒糖代谢规律,以不同熟期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货架期糯玉米籽粒中几种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3种熟期鲜食糯玉米籽粒中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山梨醇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晚熟玉米下降幅度较大,果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下降幅度达到97.3%~99.8%,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早熟玉米上升幅度最大,货架8 d时其含量上升幅度均超过了20%,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活性主要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其峰值出现在货架2~4 d,其趋势在变化时间上与几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能够契合;室温货架期间,不同熟期的鲜食糯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筛选适于贮藏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和贮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烟薯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3个N处理(0,45,90 kg/hm~2)和3个K_2O处理(0,75,150 kg/hm~2),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测定块根干鲜质量、Vc、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可增加甘薯蔓长、茎叶鲜质量、T/R值,并提高甘薯块根内蛋白质、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情况下,块根干鲜质量、淀粉和果糖含量有所降低。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块根干鲜质量、薯干率及淀粉和葡萄糖的含量;促进了甘薯对Mg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对Ca的吸收。在氮钾互作条件下,甘薯分枝数、结薯数及Vc、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所提高;鲜薯产量与氮肥、钾肥的施用存在交互作用,即在不施N、施K_2O 150 kg/hm~2时,甘薯产量达到最高,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 825.5 kg/hm~2,增幅为29.2%。同时在施N 90 kg/hm~2、不施K_2O时,甘薯产量最低,较不施肥处理减产1 435.5 kg/hm~2,降幅为3.9%。因此,在高肥力土壤,应不施或少施氮肥并配施适量钾肥以期获得鲜食型甘薯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甜玉米品质性状的变化,以7个国内生产主推甜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授粉后15、18、21、24、27、30天共计6个采收期,动态监测甜玉米籽粒含水率、果皮厚度和糖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参试甜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在授粉后15~30天呈下降趋势,其籽粒含水率变幅为80.09%~68.76%。不同甜玉米品种间籽粒含水率的平均下降速率各异。‘京科甜608’、‘京科甜533’和‘中农大甜413’籽粒含水率下降速率相对缓慢。(2)参试甜玉米品种果皮厚度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1天左右。不同品种间籽粒平均果皮厚度以‘京科甜608’和‘米哥’最低,为78.40 μm;‘中农大甜413’最高,为91.63 μm。(3)参试甜玉米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30天呈降低趋势,‘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京科甜608’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5~24天相对较高。蔗糖和山梨醇含量随授粉后天数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授粉后21~30天,蔗糖含量以‘京科甜158’和‘米哥’含量相对较高。籽粒发育初期(授粉后21天之前),籽粒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之后蔗糖逐渐增加。不同品种间,‘京科甜533’、‘京科甜183’、‘中农大甜413’和‘京科甜608’籽粒中总糖含量均高于‘米哥’,其籽粒中糖组分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性糖为主,而蔗糖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Ⅲ-2,NCB1登录号为EU278617) cDNA序列为探针,对高粱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和拼接,后经基因组PCR、分子克隆、序列分析验证分离了甜高粱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组DNA序列(SPS3-1,GeneBank登录号为FJ750250).该序列全长6 325 by,包含13个...  相似文献   

14.
EMS诱变甜高粱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创制优良甜高粱种质资源,改良高配合力父本性状,为甜高粱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本试验利用24 h+0.25%甲基磺酸乙酯(EMS)水溶液诱变甜高粱甜C-1,从M2代中筛选鉴定优良突变体用于下一步遗传育种。研究表明叶色突变主要发生在M1代,且大部分不能遗传,M1代发现的突变,M2代中依然能够大量发现同类突变。在M2代田间鉴定中发现的突变体类型主要有叶色白化和黄化突变、穗型突变为纺锤型、颖壳包被度变异为1/2和3/4包被、颖壳颜色突变为黑褐色、籽粒增大、籽粒突变为白色、芒性消失、全生育期缩短。利用EMS诱变可以改良现有优良父本性状,加速杂交种的选育,且发现大量的突变体对甜高粱基因功能的挖掘和遗传育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甜高粱幼苗的耐盐能力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甜高粱是一种能源作物,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的特点。本研究以BJ-17、BJ-18和M-0011三个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高盐胁迫下甜高粱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了三个品种(系)的耐盐性,为高耐盐性甜高粱选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甜高粱种子的萌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并有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萌发抑制的程度随之增大的趋势;在盐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系)甜高粱幼苗的六项生理生化指标呈现出以下规律:甜高粱幼苗的鲜重和株高均有所下降,甜高粱幼苗叶片电解质相对外渗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所上升,甜高粱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其中叶绿素b含量下降最为明显;三个甜高粱品种(系)六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BJ-18具有较强的耐盐性,BJ-17弱之,M1-00110的耐盐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77个粒用高粱和21个甜高粱作为研究材料,对甜高粱的含糖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量是粒用高粱的2~5倍,而且茎秆秆芯蜡质,汁液含量高。甜高粱茎秆不同茎节的含糖量有差异,其含糖量随节位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有4种类型,并以低-高-低的变化占多数,因此利用中间节段第4,7,9节的含糖量平均值可表示植株含糖量。收获后,随着茎秆水分的丧失,其含糖量逐渐上升,但是25 d后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7.
甜高粱蔗糖合酶表达与蔗糖积累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酒精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能源途径,了解甜高粱蔗糖积累机理对生物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两个甜高粱品种为材料,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高粱叶片和茎秆中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 SS)的表达,分析其与蔗糖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甜高粱叶片和茎秆中的SS蛋白质表达量在发育早期(拔节期、抽穗期)较低,发育后期(开花期、灌浆期和腊熟期)明显升高,在开花期最高。同2个普通高粱品种相比,在发育后期2个甜高粱品种叶片和茎秆中SS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茎秆中的蔗糖积累相关,推测这是甜高粱与普通高粱蔗糖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试验结果为选育甜高粱品种和提高茎秆蔗糖含量提供了一条可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