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磺酸对草鱼生长、品质、消化酶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旨在研究牛磺酸对草鱼的营养效应。选用体长12.5~13.0 cm,体重38.1~38.9 g的草鱼432尾,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组54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在饲料中添加0、200、400、600、800、1 000、1 400、1 800 mg/kg的牛磺酸,以0 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30 d,研究牛磺酸对草鱼生长、品质、消化酶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牛磺酸促进草鱼生长(除1 800 mg/kg添加量外)。添加量为600 mg/kg时,特定生长率(SGR)、肌肉、肝胰脏RNA/DNA比值、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最高(P<0.05);(2)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后,草鱼体水分含量下降,体蛋白、体脂含量增加(P<0.05),灰分含量、内脏指数、肥满度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适宜牛磺酸(600~800 mg/kg),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P<0.05);(4)牛磺酸具有促进草鱼肝胰脏和肌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草鱼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2.
镁对草鱼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试验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纯化口粮(镁含量76.9 mg/kg)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镁(0、150、300、600、1 200和2 400 mg/kg),研究了镁对草鱼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540尾体重为(10.68±0.14)g的草鱼,随机分入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进行为期10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适量镁显著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P<0.05),当饲料镁含量为692.0 mg/kg时,以上3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2)日粮中添加适量镁能增加草鱼体脂沉积率、血脂水平、肝胰脏脂肪酶和节果酸脱氧酶活性(P<0.05),降低肝胰脏脂蛋白酯酶活性(P<0.05),但对肠道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适当添加镁能显著促进草鱼生长,添加量为600 mg/kg(日粮镁含量692.0 mg/kg)时效果最好;镁能够增慢草鱼肝胰脏的脂肪合成能力,降低其脂肪转运能力;镁使肝脂蛋白酯酶活性降低,导致高血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外源脂肪酶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6.26±0.02)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正对照组(G+组)饲喂高蛋白质低脂肪(41.76%粗蛋白质和8.34%粗脂肪)的正常饲料,对照组(G0组)饲喂低蛋白质高脂肪(37.64%粗蛋白质和11.15%粗脂肪)饲料,试验组(G100、G200、G400和G800组)分别饲喂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100、200、400和800 mg/kg脂肪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G+组相比,G0组花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量和肝体比均升高(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下降(P0.05),脂肪酸C16∶1-n9和C18∶3-n3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2)与G0组相比,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降低;其中G80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降低(P0.05),中肠脂肪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下降(P0.05);G20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饲料脂肪可以节约部分蛋白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等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脏体比和脂体比。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脂肪酶,花鲈生长性能有所降低,对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粗脂肪和部分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下降,但脏体比和脂体比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草鱼肝脏对高脂饲料的代谢调控机理,试验研究了连续12周投喂含8.1%脂肪的饲料对草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脏生化指标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mRNA表达的影响。将120尾平均体重为(15.0±2.4)g的健康草鱼随机为高脂组和基础组,分别投喂含8.1%脂肪的高脂饲料和4.6%脂肪的基础饲料,并在试验的第4、8、12周检测草鱼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试验第12周,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肝胰脏组织形态,并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胰脏ACC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高脂组草鱼肝细胞出现损伤,并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加重;高脂组草鱼血清中AST、ALT活性及TG、CHO含量以及肝胰脏中MDA含量均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而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则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在试验第12周,高脂组草鱼血清中AST、ALT活性及TG、CHO含量以及肝胰脏中MD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或P<0.01),而肝胰脏中SOD和CAT活性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或P<0.0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肝胰脏ACC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得出,高脂饲料的连续投喂升高了草鱼的血脂水平,并使草鱼肝胰脏出现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高脂饲料降低草鱼抗氧化能力以及促进肝脏脂肪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究新型蛋白质源乙醇梭菌蛋白替代豆粕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胰脏和肠道组织病理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25.70±0.03) 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J0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用5%(J5组)和10%(J10组)的乙醇梭菌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27.5%和55.0%的豆粕。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 J5组草鱼的存活率显著高于J10组(P0.05),与J0组无显著差异(P0.05)。J5组草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J0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J0组(P0.05)。2) J5和J10组草鱼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J0组(P0.05); J10组草鱼的血浆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J0组(P0.05); J10组草鱼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J5组(P0.05),J5组显著高于J0组(P0.05); J10组草鱼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J0和J5组(P0.05);J10组草鱼的血浆AST/ALT显著高于J0和J5组(P0.05); J5组草鱼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J0和J10组(P 0.05)。各组草鱼的血浆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 J10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J5组(P0.05)。各组的全鱼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4)从肝胰脏和肠道的病理切片可以看出,随着乙醇梭菌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草鱼肝胰脏核聚集加剧,而肠道病变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由此可知,草鱼饲料中添加5%乙醇梭菌蛋白有利于草鱼生长,但添加量提高到10%则会影响草鱼生长,降低存活率,并导致肝脏损伤。因此,乙醇梭菌蛋白在草鱼饲料中的推荐使用量为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XOS)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选用360尾花鲈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00(D200组)、400(D400组)、600(D600组)、800(D800组)和1 000 mg/kg低聚木糖(D1000组)的饲料。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D200、D400、D600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提高(P0.05),D800(P0.05)和D1000组(P0.05)的W GR和SGR均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D200、D400、D600、D800和D100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D400、D800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D20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D400、D600、D800和D1000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D200、D400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D400和D800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D200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D200、D400、D600、D800和D1000组的肠道中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D200、D400和D1000组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D200、D400和D600组的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综合各试验指标,饲料中添加350~560 mg/kg的低聚木糖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健康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三七总皂苷对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和血清及肝胰脏非特异免疫的影响。选取同一放养批次健康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其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5组为三七总皂苷组(2~6组),分别饲喂添加50、100、200、400和800mg/kg三七总皂苷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进行60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4、5、6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肉丙二醛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适宜水平的三七总皂苷,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及肝胰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罗非鱼血清及肝胰脏非特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菌肽对建鲤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根据饲料配方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0、200、400、600 mg/kg的抗菌肽,制成5种饲料。选用健康的建鲤鱼种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15个100水族箱中,养殖水体经过曝气处理,温度控制在24~26℃,每周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食量,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0、200、4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肌肉中脯氨酸的含量(P0.05),添加100、200、400、6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半胱氨酸的含量(P0.05);添加4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P0.05);400 mg/kg抗菌肽组肌肉中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0、400 mg/kg抗菌肽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0 mg/kg抗菌肽组肌肉中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C18: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200 mg/kg抗菌肽组肌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 mg/kg抗菌肽时DP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0 mg/kg抗菌肽时DH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抗菌肽能够提高建鲤鱼种肌肉中蛋白质、脯氨酸、半胱氨酸、EPA和DHA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补充微囊赖氨酸和蛋氨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微囊赖氨酸和微囊蛋氨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在草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2%微囊赖氨酸,0.3%微囊赖氨酸、0.4%微囊赖氨酸、0.15%微囊赖氨酸+0.15%微囊蛋氨酸,0.2%微囊蛋氨酸,饲喂初始平均体重(62.70±0.89)g的草鱼97 d.试验结果表明:除0.2%和0.4%微囊赖氨酸组,其他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0.4%微囊赖氨酸组,其他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微囊氨基酸组的蛋白质沉积率(PDR)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体比(P>0.05或P<0.05)和脏体比(P>0.05)都小于对照组,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5).结果提示:1)草鱼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可促进草鱼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蛋白质沉积率,但微囊赖氨酸添加过量会使草鱼生长减慢.添加0.3%微囊赖氨酸最为适宜;2)饲料中添加微囊氨基酸可降低草鱼肝体比和脏体比,提高肌肉和肝胰脏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草鱼免疫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5组草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200、400、600、800 mg/kg茶多酚的试验饲料,连续投喂8周后对草鱼的血清免疫指标进行测定。试验首先测定茶多酚对嗜水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鱼类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敏感性显著高于杀鲑气单胞菌(P0.05),筛选嗜水气单胞菌为攻毒试验所用菌种。饲养结束后,用嗜水气单胞菌对各组草鱼进行攻毒试验,对疾病感染情况下草鱼的存活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400、600、800 mg/kg茶多酚,能显著提高SOD、CAT、AKP、LYZ的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400、600、800 mg/kg茶多酚,能显著降低血清中MDA活性(P0.05);添加400、600、8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的存活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茶多酚能促进强化草鱼天然免疫反应和抗病力,饲料中茶多酚的添加量以40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丙二醛(MDA)对草鱼肠道、肝胰脏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以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通路为研究对象,选择初始体重(74.8±1.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pond),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草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61(B1组)、124(B2组)、185 mg/kg(B3组)MDA的试验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72 d后,测定肠道、肝胰脏和血清中MDA和GSH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测定草鱼肠道、肝胰脏GSH/GSTs通路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胱甘肽还原酶(GSR)、pi-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pi)、微粒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1(MGSt1)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除B3组肝胰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肝胰脏MD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各试验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除B1、B3组肠道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肝胰脏GSH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B1、B2组血清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B2、B3组肠道及B1组肝胰脏GCLC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除B2组肠道G SR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外,其余试验组肠道和肝胰脏G SR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B2、B3组肠道及B3组肝胰脏GSTpi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B3组肠道MGST1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MGST1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MDA引起草鱼肠道、肝胰脏GSH/GSTs通路抗氧化应激反应,且肠道和肝胰脏受M DA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建鲤饲料中吡啶甲酸铬的适宜添加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热应激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饲料中吡啶甲酸铬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初始均重为(32.88±0.17)g的建鲤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的试验饲料,各组饲料Cr3+理论添加量分别为0、300、600、900、1 200和1 500μg/kg。试验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驯化期10d(26℃),正试期60d("常温—高温—常温"应激模式:20d,26℃;20d,31℃;20d,26℃)。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600和900μg/kg吡啶甲酸铬(以Cr3+计,下同)可显著提高建鲤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当添加量达到1 500μg/kg时,增重率下降3.4%(P>0.05)。随着饲料中吡啶甲酸铬添加量的升高,建鲤肝体比呈上升趋势,900、1 200和1 500μg/kg添加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料中吡啶甲酸铬的添加量对建鲤肌肉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胰脏粗脂肪含量也无显著影响(P>0.05),但300和600μg/kg添加组肌肉和肝胰脏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饲料中添加600μg/kg吡啶甲酸铬可显著提高建鲤血清中白蛋白含量(P<0.05),添加1 500μg/kg吡啶甲酸铬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5),添加600、900、1 200和1 500μg/kg吡啶甲酸铬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900、1 200、1 500μg/kg吡啶甲酸铬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600μg/kg吡啶甲酸铬(饲料中Cr3+实际含量为912.94μg/kg)有较好的抗热应激效果,可促进热应激建鲤生长并提高其肌肉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柠檬酸对草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5%、0.30%和0.45%的柠檬酸,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初始平均体重为(17.0±0.2) g的草鱼60 d。结果表明:0.30%柠檬酸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432.8%)和最低的饲料系数(1.30),其增重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1.37%(P0.05),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10.34%(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0.45%的柠檬酸显著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脂肪沉积率(P0.05),饲料中添加0.30%的柠檬酸还显著提高了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0.15%和0.30%柠檬酸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丙二醛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30%和0.45%柠檬酸组的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0.15%~0.45%柠檬酸组的肠道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绒毛宽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形态;草鱼饲料中柠檬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30%。  相似文献   

14.
在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添加5%(对照组)、10%与20%的木薯淀粉,配制成3种等脂(粗脂肪含量为6.7%左右)等能(总能为16 MJ/kg左右)饲料,在网箱中饲养平均体重为(55.73±3.55)g的鲤8周,研究饲料中木薯淀粉添加水平对鲤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糖代谢的影响,以考察木薯淀粉替代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性。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50尾试验鱼。结果显示:鲤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肥满度(CF)均以20%木薯淀粉组为最高,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而肝体比则以20%木薯淀粉组为最低,显著低于5%木薯淀粉组(P0.05)。随着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鲤的肠道蛋白酶活性呈下降趋势,5%木薯淀粉组显著高于2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5%和2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0%木薯淀粉组(P0.05)。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随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均呈下降的趋势,而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随着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鲤的肝胰脏AST及AL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2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AST活性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鲤肝胰脏6-磷酸果糖-1-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均随木薯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且20%木薯淀粉组显著高于5%木薯淀粉组(P0.05)。2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5%和10%木薯淀粉组(P0.05),10%木薯淀粉组肝胰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显著低于5%和20%木薯淀粉组(P0.05)。根据本试验得出的结果并从饲料配制的成本考虑,鲤饲料中木薯淀粉添加水平为10%~20%时能够达到促进鱼体生长、维持机体正常的消化能力、保护肝功能的营养需求,并且能够有效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龙须菜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共配制了6种龙须菜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3%、4%和5%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5.94±0.10)g的草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4个水箱(重复),每箱30尾鱼。结果显示:1)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草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及饲料效率(FE)没有显著影响(P0.05)。2)各试验组的肝体指数(HSI)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除5%添加组外的其他试验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全鱼、肝脏及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而饲料中不同添加比例龙须菜对全鱼粗灰分与粗脂肪、肝脏粗脂肪及肌肉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以5%添加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5)饲料中龙须菜添加比例影响了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除C14∶1、C20∶0、C20∶2外,其他肌肉脂肪酸的含量均受到饲料中龙须菜的添加比例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及n-3/n-6 PUFA均在3%添加组获得最高值。1%、2%、3%、4%和5%添加组肌肉C20∶5(EPA)、C22∶5(DPA)、C22∶6(DHA)以及EPA+DHA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龙须菜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降低血脂含量,影响草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并能提高功能性脂肪酸DHA、EPA及PUFA的含量;饲料中添加3%的龙须菜能更好地增加肌肉功能性脂肪酸含量,而添加5%的龙须菜则草鱼生长相对较好,降低血脂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选用初始体重为(78.58±1.93)g的吉富罗非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D水平为0(对照组)、200、400、800、1 600、3 200 IU/kg的6种饲料(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和7.6%),饲养12周后,通过对其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确定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水平。结果表明:各维生素D添加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00、400、800、1 600 IU/kg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在200 IU/kg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各维生素D添加组全鱼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维生素D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200、400、800 IU/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在200 IU/kg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D可促进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维生素D添加过量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影响脂肪代谢。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59.8 IU/kg。  相似文献   

17.
将平均体重(134.3±12.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分成3组,饲喂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8mg/kg黄霉素和200mg/kgDL-肉碱的饲粮,养殖8周后,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56.29%、165.46%、167%,黄霉素、肉碱组较对照组提高了5.87%、6.85%(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降低草鱼肌肉蛋白含量3.92%(P<0.05),提高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43.49%(P<0.05),对草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肉碱组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11.54%(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主要研究饲料中添加金针菇菇头对草鱼生长、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肌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合理开发金针菇菇头、减少生物资源浪费、配制绿色优质草鱼饲料提供试验依据。挑选360尾初始体重为(20.00±0.25) g的草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各组饲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Ⅰ组)和1.0%(Ⅱ组)的金针菇菇头的3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的增重率显著增加(P0.05),Ⅰ组的肠体比显著降低(P0.05),Ⅱ组的肝胰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各组之间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Ⅰ组和Ⅱ组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的中肠肌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4)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的肌肉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Ⅰ组和Ⅱ组的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Ⅱ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金针菇菇头可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肠道组织结构,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草鱼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铬源对喂食高葡萄糖饲料鲤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胰脏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配制4种纯化饲料,分别为不添加铬的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三氧化二铬(Cr_2O_3)、吡啶羧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的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铬添加水平在2.60 mg/kg(以三价铬离子计)左右。选择初始体重为(40.95±4.80)g的鲤7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每组饲喂1种饲料,饲喂基础饲料的为对照组。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CrPic、CrMet能显著提高鲤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以及蛋白质效率(PER)(P0.05);添加Cr_2O_3能显著提高鲤的WGR、SGR(P0.05);添加3种铬源对全鱼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CrPic和CrMet能显著提高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3种铬源均能显著提高肌糖原含量(P0.05),而肝糖原含量仅在CrMet组得到显著提高(P0.05);添加CrMet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添加CrMet显著提高了鱼体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SR)、生长激素(GH)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和皮质醇(COR)含量(P0.05);添加3种铬源均显著提高了肝胰脏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活性(P0.05),添加CrPic、CrMet能显著降低肝胰脏糖异生途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活性(P0.05)。综合得出,对于喂食高葡萄糖饲料的鲤而言,CrMet在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以及糖利用能力方面具有最明显的效果,CrPic次之,而Cr_2O_3最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饲料脂肪和添加水飞蓟素对草鱼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脂肪水平为4%和8%(LL和HL),水飞蓟素浓度为0、100、200 mg/kg(SM0,SM100,SM200),配制6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360尾初重为(27.43±0.17)g的草鱼12周,每组4个重复。结果显示,增加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了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P0.05)。与LL组相比,HL组肌肉中18∶2n-6和20∶4n-6(ARA)的比例以及腹腔脂肪组织18∶2n-6和18∶3n-3比例分别增加了60.99%、22.72%、64.40%、161.29%,而HL组腹腔脂肪组织22∶6n-3(DHA)比例显著降低了26.76%,HL组肝胰脏中的18∶2n-6(ARA),20∶5n-3(EPA)和DHA的比例分别降低了44.68%、63.59%、49.63%和74.51%(P0.05)。水飞蓟素添加对肌肉、腹腔脂肪和肝脏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均无显著影响(P0.05)。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关性结果显示,肌肉和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r=0.91,0.91)均显著高于肝胰脏(r=0.59)(P0.05);与LL组相比,HL组的腹腔脂肪组织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了10.34%(r=0.96和r=0.87);而HL组肝胰脏的相关性则显著降低了44.74%(r=0.42和r=0.76);水飞蓟素添加显著影响了肌肉和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SM100组肌肉的相关性显著高于SM200组,增加了3.33%(r=0.93和r=0.90;P0.05);在低脂肪水平时,SM100(r=0.91)和SM200(r=0.87)组的腹腔脂肪组织相关性显著高于SM0组(r=0.84)(P0.05)。研究表明,增加饲料脂肪水平,导致各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组织在应对饲料脂肪水平以及脂肪酸利用和转化等适应或调节策略不同有关。在低脂肪水平下,添加水飞蓟素有利于提高腹腔脂肪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水飞蓟素对不同组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的影响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