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挥发性脂肪酸和血清脑肠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2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肉鸡144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单笼饲养。将3个组的肉鸡转入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控制舱适应7 d。29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单个鸡笼饲养面积为0.64 m2,饲养密度分别设置为每笼6只(公母各占1/2,Ⅰ组)、每笼8只(公母各占1/2,Ⅱ组)和每笼10只(公母各占1/2,Ⅲ组),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60%,试验条件维持至试验结束,共计14 d。结果表明:1)Ⅲ组肉鸡盲肠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且该组的饲养密度有利于肉鸡盲肠Clostridium termitidis和Bacteroides vulgatus的定植。2)饲养密度对肉鸡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第14天,Ⅲ组肉鸡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含量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而3个组间血清5-羟色胺和P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养密度可改变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与结构以及血清VIP含量,但不影响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偏热环境对肉鸡血清和下丘脑脑肠肽含量、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2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鸡120只,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将6组肉鸡转入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控制舱适应7 d。29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试验组环境温度为31℃,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1℃,相对湿度均为60%,试验条件维持至试验结束,共计14 d。结果表明:1)试验第7天,31℃组肉鸡血清5-羟色胺(5-HT)和血管活性肽(VIP)含量显著低于21℃组(P0.05),而血清P物质(SP)含量与21℃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14天,2组血清5-HT、VIP和S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7天,2组肉鸡下丘脑5-HT、VIP和S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14天,31℃组肉鸡下丘脑5-HT含量显著低于21℃组(P0.05),而下丘脑VIP和SP含量与21℃组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第14天,31℃组肉鸡盲肠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21℃组(P0.05);试验第7和14天,持续偏热环境对肉鸡盲肠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试验第7天和14天,31℃组肉鸡盲肠细菌条带数以及多样性指数均低于21℃组。5)持续偏热环境不利于肉鸡盲肠中Clostridium termitidis和Bacteroides vulgatus的定植。由此可见,持续偏热环境使得肉鸡血清5-HT和VIP含量在试验第7天显著下降,盲肠异丁酸含量在试验第14天显著升高,同时还降低了肉鸡盲肠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菌群结构,抑制了Clostridium termitidis和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相对湿度(RH)对间歇性26℃环境下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9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8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个组(RH分别为30%、60%和85%),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5只)。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温度维持26℃,RH分别为30%、60%和85%,剩余时间温度为21℃,RH为60%。试验共14 d。采用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结合特异性和共性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RH在间歇性26℃偏热处理第7天和第14天时对盲肠内容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第7天,30%RH组肉鸡盲肠DGGE条带数(菌群丰富程度)高于60%RH组,而85%RH组低于60%RH组;试验第14天,30%、85%RH组肉鸡盲肠DGGE条带数均高于60%RH组。2)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第7天,85%RH对盲肠菌群影响明显;试验第14天,30%RH对盲肠菌群影响明显。但随着处理时间推移,30%RH对肉鸡盲肠菌群影响越大。3)间歇性26℃环境下不同RH组肉鸡盲肠内共性菌群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试验第7天,30%、85%RH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Stomatobaculum longum。结果提示:间歇性26℃环境下,低湿(30%RH)和高湿(85%RH)影响肉鸡盲肠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且不同处理时间RH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文冠果粕替代豆粕对21~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养分利用率、盲肠食糜短链脂肪酸组成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92只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用文冠果粕替代50%和100%豆粕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试验期间每周记录体重和采食量;于试验第20天采集粪样,测定养分表观利用率;于试验第21天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文冠果粕替代豆粕显著降低肉鸡42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且试验Ⅱ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文冠果粕替代豆粕显著降低肉鸡饲粮粗灰分表观利用率(P0.05),且试验Ⅱ组肉鸡饲粮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文冠果粕替代豆粕不仅显著降低肉鸡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还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真杆菌属coprostanoligenes群([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 group)和风疹菌属(Tyzzerella)的相对丰度(P 0.05);此外,试验Ⅱ组肉鸡盲肠食糜中不可培养巴氏杆菌科相关菌属(Barnesiellaceae uncultured)的相对丰度也显著降低(P0.05),但粪杆菌属(Coprobacter)和颤杆菌属(Oscill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文冠果粕替代饲粮中豆粕对21~42日龄阶段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肠道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肉鸡饲粮中文冠果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建议低于50%(占饲粮比例14%)。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育肥兔饲养密度对生产性能和成活率的影响,于2020年夏季和秋季分别选择540只35日龄断奶的伊高乐商品代肉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80只,公母各半.试验Ⅰ组(低密度组)每笼养殖4只,试验Ⅱ组(中密度组)每笼养殖5只,试验Ⅲ组(高密度组),每笼养殖6只.其笼具规格为50 cm×60 cm×30 cm(长×宽×高)...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20,(1):43-49
旨在研究载锌凹凸棒石(Zn-Pal)对断奶仔猪肠道免疫性能、食糜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粪便菌群含量的影响。选取25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吉他霉素110 mg/kg+ZnO 2 g/kg(对照组)、吉他霉素55 mg/kg+ZnO 1 g/kg+Zn-Pal 2 g/kg(试验Ⅰ组)、Zn-Pal 2 g/kg(试验Ⅱ组)和Zn-Pal 4 g/kg(试验Ⅲ组)。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28 d,试验Ⅲ组具有降低粪便中总菌含量趋势(P>0.05);试验Ⅲ组梭菌XIVa和乳酸杆菌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2)除乙酸外,试验Ⅱ组盲肠与结肠食糜中各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盲肠食糜乙酸、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Ⅲ组肠黏膜中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回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TGF-β水平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4 g/kg Zn-Pal替代饲粮中全部的抗生素对仔猪粪便中各菌群数量、盲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肠道部分免疫指标并无显著影响。因此,载锌凹凸棒石可以作为一种抗生素替代品用于仔猪饲料生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形态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44头体重(8.50±0.11) kg、28~30日龄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甘露寡糖组,饲喂基础饲粮+0.1%甘露寡糖;Ⅲ组为复合益生菌组,饲喂基础饲粮+0.1%复合益生菌;Ⅳ组为甘露寡糖和复合益生菌合用组,饲喂基础饲粮+0.1%甘露寡糖+0.1%复合益生菌。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和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Ⅳ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3)与Ⅰ组相比,Ⅲ和Ⅳ组的盲肠内容物中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升高趋势(P=0.10);Ⅲ和Ⅳ组的结肠内容物中丁酸含量分别提高了59.67%和60.84%(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升高趋势(P=0.06)。4)与Ⅰ组相比,Ⅱ组盲肠内容物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在门水平上,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主要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软壁菌门。在属水平上,盲肠内容物的主要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罕见小球菌属、毛螺菌属和罗斯氏菌属;结肠内容物的主要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属、不可培养拟杆菌目S24-7群、梭状芽孢杆菌属和罗斯氏菌属。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1%甘露寡糖改善了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及后肠菌群结构;饲粮中添加0.1%复合益生菌对后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特别是丁酸的含量有正面影响;两者合用对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降低腹泻率、提高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改善后肠菌群结构均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肉鸡的笼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笼养与地板平养中肉鸡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特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试验鸡舍为开放式,每个笼子是用3mm粗的钢丝组成,笼子尺寸为75×95×43cm~3.试验进行了二次.试验Ⅰ: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笼养15羽,地板平养为18羽,公母分开饲养.笼养使用两种网片:钢丝网片和在钢丝网片上覆上塑料网片.试验共为6个笼子,每笼内饲养10~12羽肉鸡,地面平养仅使用一个围栏.试验Ⅱ:笼养肉鸡采用钢丝网片上覆上塑料网片饲养,公母分开饲养,饲养密度每平方米18羽.试验的数量为24只笼子,每笼保持饲养12羽鸡.在这两次试验中,分别测试肉鸡的体重、饲料转换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227-1232
旨在研究魔芋甘露寡糖(konjac mannose oligosaccharide,KON-MOS)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肠道菌群、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结构形态的影响,为其在獭兔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选取120只42日龄左右,平均体质量为(0.84±0.07) kg的健康白色獭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24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0,100,150,200 mg/kg KON-MOS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饲粮KON-MOS水平对生长獭兔的胃、十二指肠、盲肠上部、中部以及底部的pH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KON-MOS水平对生长獭兔盲肠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KON-MOS水平对生长獭兔盲肠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酸菌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KON-MOS水平对生长獭兔十二指肠的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对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KON-MOS有使生长獭兔盲肠的pH降低的趋势,能改善盲肠菌群组成,提高盲肠内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改善十二指肠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青蒿联合地衣芽孢杆菌饲喂肉仔鸡对其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科宝(Cobb)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抗生素(主要成分为维吉尼霉素)、1 g/kg酶解青蒿以及1 g/kg酶解青蒿+2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18%和7.49%(P0.05);试验Ⅱ组肉仔鸡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提高6.94%和6.94%(P0.05)。各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对肉仔鸡盲肠菌群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盲肠菌群多样性均有所提高(P0.05)。对4组肉仔鸡盲肠菌群组成进行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瘤胃球菌科UCG-014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得出,酶解青蒿用于肉仔鸡饲粮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质。饲粮单独添加酶解青蒿具有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的趋势,酶解青蒿和地衣芽孢杆菌联用可通过改善盲肠菌群结构,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提高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例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腐植酸钠对AA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将240只1日龄AA肉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Ⅰ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为试验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并分别添加1.0 g/kg、1.5 g/kg和2.5 g/kg的腐植酸钠。28、42日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6只鸡(公母各半),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无机磷含量,以及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含量28日龄时Ⅱ组极显著(P0.01)低于Ⅰ组(对照组);葡萄糖含量28日龄时Ⅲ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无机磷含量42日龄时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K+浓度28日龄时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42日龄时Ⅱ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血清Mg2+浓度28日龄时Ⅲ组、Ⅳ组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其余各指标各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的28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正常温度组(Ⅰ组)肉鸡饲养于(22±1)℃正常温度环境,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组(Ⅱ组)肉鸡饲养于(35±1)℃的极端高温环境,饲喂基础饲粮;热应激+凝结芽孢杆菌组(Ⅲ组)肉鸡饲养于(35±1)℃的极端高温环境,饲喂基础饲粮+1.3 kg/t凝结芽孢杆菌。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的料重比、直肠温度以及血清皮质酮、尿酸(UA)、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的料重比,血清皮质酮、UA、甘油三脂(TG)、LDL-C、丙二醛(MDA)和IFN-γ含量以及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显著降低(P 0.05),平均日增重以及血清CAT活性和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通过减轻机体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及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数量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600只1日龄白羽肉雏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肽菌素T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肽菌素T3;Ⅲ、Ⅳ、Ⅴ组为抗生素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g/t硫酸黏杆菌素、50g/t杆菌肽锌及50g/t杆菌肽锌和10g/t硫酸黏杆菌素混合物。预试期3d,正试期35d。结果表明,与Ⅰ、Ⅲ、Ⅳ和Ⅴ组相比,肽菌素T3组肉鸡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盲肠和直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高(P0.05),料重比(F/G)、盲肠和直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脾脏指数分别提高27.44%、40.27%、29.01%和29.81%(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12.82%、37.50%、33.33%和38.95%(P0.05)。肽菌素T3组肉鸡血清内毒素含量低于Ⅰ组(P0.05)和Ⅲ组(降低24.77%,P0.05)。与Ⅰ组和Ⅲ组相比,肽菌素T3组盲肠内容物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分别提高32.37%和25.79%(P0.05)。综合上述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1.0‰肽菌素T3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肉鸡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肉鸡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其提高盲肠内容物sIgA含量、降低血清内毒素含量的效果优于20g/t硫酸黏杆菌素。  相似文献   

16.
选用120只(公母各半)健康1日龄籽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1.0mL/kg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盲肠中双歧杆菌在60~90 d、乳酸杆菌在30~90 d的菌群数量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在30~90 d、沙门氏菌在60~90d茵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耗料量和料肉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27.8%.说明微生态制剂能够调节籽鹅盲肠主要微生态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对31℃偏热环境下肉鸡生长性能、行为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180只22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成3组(Ⅰ组、Ⅱ组和Ⅲ组),转入环境控制舱,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舱内温度21℃,RH60%。正试期14 d,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鸡舍环境温度都维持在31℃保持不变,Ⅰ组、Ⅱ组和Ⅲ组RH分别为30%、60%和85%,剩余时间环境温湿度与预试期相同。结果表明:1)第1~14天,Ⅲ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饮水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2)试验第1、7和14天,Ⅱ组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Ⅱ组采食和饮水行为频次占比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3)试验第1和7天,Ⅰ组、Ⅲ组坐着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试验第7天,Ⅲ组伸展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试验第14天,Ⅰ组、Ⅲ组伸展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试验第1、7和14天,Ⅰ组、Ⅲ组俯伏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高于Ⅱ组(P0.05)。4)Ⅲ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由此可见,31℃间歇性偏热环境下,不同RH对肉鸡生长性能、行为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不同,高湿对肉鸡ADG、ADFI和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比低湿大,适宜的RH为60%。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油脂和脂肪酶添加水平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5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各组肉鸡分别饲喂不同油脂水平(5.53%、6.71%、7.89%、9.07%、10.25%)和脂肪酶添加水平(0、6 000 U/kg)组合的10种试验饲粮。试验在环控鸡舍[温度为(33.98±1.44)℃、相对湿度为(66.26±5.42)%]中进行,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Ⅰ、Ⅱ、Ⅴ、Ⅶ、Ⅷ、Ⅸ组(P0.05),且达到最高;Ⅳ和Ⅹ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Ⅸ和Ⅹ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Ⅰ组(P0.05)。饲粮脂肪酶添加水平对肉鸡的ADFI和ADG有显著影响(P0.05),对F/G无显著影响(P 0.05);饲粮油脂水平对ADFI和ADG无显著影响(P0.05),对F/G有显著影响(P0.05)。2)Ⅱ组肉鸡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Ⅰ、Ⅲ、Ⅶ、Ⅷ、Ⅸ、Ⅹ组(P0.05),饲粮脂肪酶添加水平对血清T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Ⅸ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饲粮油脂水平对血清TC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Ⅱ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高于Ⅴ、Ⅵ、Ⅶ、Ⅷ、Ⅸ、Ⅹ组(P0.05),饲粮油脂水平对血清F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Ⅰ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Ⅹ组(P0.05)。3)饲粮油脂和脂肪酶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油脂水平为10.25%、脂肪酶添加水平为6 000 U/kg时,可显著提高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并对肉鸡的脂质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对生茸前期梅花鹿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选取2锯龄、体况良好的成年梅花鹿公鹿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2组梅花鹿饲喂相同的精饲料,所饲喂粗饲料分别为玉米秸青贮(Ⅰ组)和玉米秸黄贮(Ⅱ组)。饲养期为45 d。结果表明:1)玉米秸青贮和玉米秸黄贮作为粗饲料对生茸前期梅花鹿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除Ⅱ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外,其余各项血清生化指标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2组在瘤胃液中各项挥发性脂肪酸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乙丙比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生茸前期梅花鹿以玉米秸黄贮和玉米秸青贮作为粗饲料在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类型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除臭剂,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消化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雏鸡9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2‰和3‰的复合除臭剂,预试期14 d,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Ⅴ组免疫器官指数最高,28日龄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7.74%、18.40%。Ⅱ组肠道pH降低效果最明显,回肠和盲肠部位pH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04、0.79(P<0.05)。Ⅲ组28日龄的乙酸、丁酸、丙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41.74%、35.96%、30.56%(P<0.05);Ⅴ组42日龄的乙酸、丁酸含量分别降低38.04%、44.52%(P<0.05)。各试验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复合型除臭剂,能明显降低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改善消化道内环境,同时对免疫器官指数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该复合除臭剂在肉鸡基础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