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VP和pirB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凡纳滨对虾(Penaeus(Litopenaeus)vannameiBoone,1931)属对虾科、对虾属、白对虾亚属,也称为万氏对虾、南美白对虾、白皮虾等,原分布在中、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凡纳滨对虾与国内其他养殖对虾相比,具有繁殖周期长、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对饲料营养要求低等优点,是当今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3大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虾之一,其产量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以上。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凡纳滨对虾的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通过审定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广泰海洋育种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榜上有名.这是海洋所自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后又一通过审定的凡纳滨对虾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一种危害大、新出现的对虾疫病。目前认为该病由一种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引起。本试验通过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MALDI-TOF-MS鉴定以及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在福建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对分离于AHPND病虾肝胰腺的VP进行了检测。通过VITEK-2鉴定出81株VP分离株。从中选取9株分别进行MALDI-TOF-MS鉴定、PCR检测和血清学分型,发现这9株分离菌株均与MALDI-TOF-MS数据库中的VP匹配。其中:4株PCR检测为阳性,被鉴定为AHPND VP,其血清型包括O1:KUT和O1:K68;另5株PCR检测为阴性,血清型包括O1:KUT、O3:K6和O1:K68。试验表明:AHPND VP分离株存在不同血清型,可通过MALDI-TOF-MS进行菌种鉴定;MALDI-TOF-MS与PCR结合使用,可以准确、快速鉴定AHPND VP,这有利于开展AHPND的病原学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工厂化养殖发展历史和硬件要求、幼苗用水处理技术、虾苗下池的水质要求、虾苗的选择和投放、工厂化养殖饲养管理和工厂化养殖常见病害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虾苗选择与运输、虾苗标粗与分池、肥水管理、饵料投喂和日常管理5个方面总结了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关键技术。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池水溶解氧充足,溶氧量保持在5 mg/L以上,控制好水温,最适温度在27~30℃。  相似文献   

8.
3碳水化合物 虾体内虽然存在不同活性的淀粉酶、几丁质分解酶和纤维素酶等,但其利用糖类的能力远比鱼类低,对糖类的需要量亦低于鱼类。虾饲料中糖类的适宜含量为20%-30%。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少量的纤维素有利于促进凡纳滨对虾肠胃的蠕动,能减慢食物在肠道中的通过速度,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蛋氨酸[晶体蛋氨酸(MET)、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包被蛋氨酸(CAP)、棕榈酸甘油酯包被蛋氨酸(TPA)、树脂包被蛋氨酸(RES)和羟基蛋氨酸(MHA)],评价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以晶体蛋氨酸为对照组进行50 d的养殖试验。分别在第28 d和50 d时,取对虾肝胰腺测定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对晶体蛋氨酸在肠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以改善晶体蛋氨酸和蛋白质结合态蛋氨酸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试验目的是为研究优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原代细胞的培养体系。试验基于MTT法,分析不同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类型、p H值、渗透压、FBS添加量等因素)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脏原代细胞培养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值为7.6,Na Cl添加量为1.2%,FBS添加量为5%的2×L-15培养基中,凡纳滨对虾肝胰脏原代细胞生长状况最好。因此,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可以适当优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原代细胞的培养体系,但未能获得良好的传代细胞。  相似文献   

11.
<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也称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太平洋沿岸水域的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一带,已成为世界上养殖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品种(Liao等,2011)。2010年,仅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就达134.8万吨(2011年渔业统计年鉴)。随着甲壳动物养殖业的不断推进,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研究以及其饲料研发工作也随之增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饲料中不同蛋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营养成分、血液指标、氨基酸代谢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而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蛋氨酸需要量,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含粗蛋白质41.0%,粗脂肪7.5%),饲料中蛋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15%、0.30%、0.45%、0.60%和0.75%,实测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59%、0.69%、0.86%、0.99%、1.10%和1.25%。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0.34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以及蛋白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0.86%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1.25%组(P<0.05)。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成活率、蛋白质沉积率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影响(P>0.05)。各组间全虾营养成分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肌肉粗脂肪含量表现为0.86%和0.99%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0.86%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血清中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而对精氨酸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蛋氨酸需要量为0.89%(占饲料蛋白质的2.16%)。  相似文献   

13.
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评估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常规营养组成、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作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0.0%,粗脂肪含量约为7.5%)的试验饲料,其实测缬氨酸含量(干物质基础)分别为1.56%、1.64%、1.72%、1.82%、1.90%、1.96%。选择体重在0.3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饲料效率均随着饲料中缬氨酸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均在缬氨酸含量为1.82%时达到最大。全虾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72%时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96%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缬氨酸含量为1.56%和1.72%时( P<0.05);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均出现在缬氨酸含量最高组(缬氨酸含量为1.96%的组),而肌肉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出现在缬氨酸含量为1.90%的组,且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在缬氨酸含量为1.90%时达到最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肝胰腺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 P>0.05)。以增重率为判定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79%(占饲料蛋白质的4.48%),考虑到晶体氨基酸在海水中的溶失,以缬氨酸在海水中浸泡30 min内的溶失率为16.81%计,核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53%(占饲料蛋白质的3.83%)。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综述国内外有关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需要的研究进展,并详细分析影响其定量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凡纳滨对虾的生产应用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中硒(S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的缓解作用。在体外培养肝胰腺细胞的基础上,设定含不同浓度(0、0.15、0.30、0.45、0.60、0.75μg/m L)Se的培养液,研究Se对肝胰腺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另用浓度为1 600μg/L的AFB1侵染细胞,探究Se对AFB1毒性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当Se浓度处于0~0.45μg/m L时,随着Se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但各个浓度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随着Se浓度的增加而增强,Se浓度为0.45μg/m L时GSH-Px活力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除0.30μg/m L)时(P0.05);当Se浓度处于0.45~0.75μg/m L时,随着MDA含量升高的同时CAT、GSH-Px活力下降。当细胞受到浓度为1 600μg/L的AFB1侵染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MDA含量表现一直升高的趋势,同时CAT、GSH-Px活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当细胞受到浓度为1 600μg/L的AFB1和浓度为0.45μg/m L的Se共同作用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MDA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CAT、GSH-Px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由此可见,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浓度为0.45μg/m L的Se有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肝胰腺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8):23-28
为了研究短期饲喂黄曲霉毒素B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mTOR信号通路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康、规格均匀的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2.40±0.13)g]30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投喂含有0mg/kg(对照组)和15mg/kg(试验组)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饲料12d。在试验的第1、4、8d和12d分别取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虾的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免疫和营养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结果表明,投喂含有AFB1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4EBP)和GST基因表达水平在试验期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基因表达水平在第4d时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33倍,而在8d和12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1(eIF4E1A)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eIF4E2)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64和1.87倍,而在第12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酚氧化酶原(ProPO)和Rab蛋白(Rab)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第1、4d和8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4d和8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6.37和60.51倍,而在第12d时表达水平均下降。研究认为,短期投喂高浓度AFB1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mTOR信号通路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全虾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以鱼粉、小麦蛋白粉、酪蛋白和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31%、33.19%、37.11%、41.45%、45.58%、49.03%的6种饲料.试验1(幼虾阶段养殖试验)和试验2(养成阶段养殖试验)分别选用720尾初始体重为(0.52±0.01)g和540尾初始体重为(7.93±0.03)g的凡纳滨对虾作为试验动物,均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桶),试验1每桶放养40尾,试验2每桶放养30尾.试验1和试验2的养殖期分别为56和42 d.试验1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显著上升(P<0.05)而后趋于稳定(P>0.05),而饲料系数(FCR)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11% ~49.03%时,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对虾的成活率(SR)、肝体指数(HSI)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9.31%组对虾的肥满度(CF)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对虾全虾、肌肉干物质及全虾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7.11%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45.58%和49.03%组(P<0.05);29.31%和41.45%组全虾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3.19%和37.11%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在41.45%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和49.03%组(P<0.05);29.31%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除37.1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3.19%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7.11%、41.45%和49.03%组(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3.19%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9.03%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29.31%和33.19%组(P<0.05);45.58%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5.58%组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最低值出现在37.11%组,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2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SR、WGR、SGR、FCR及HSI的变化趋势同试验1结果;对虾的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持续下降,29.31%和33.19%组显著高于41.15%、45.58%和49.03%组(P<0.05);各组对虾的CF无显著差异(P>0.05).全虾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9.31%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5.58%和49.03%组肌肉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29.31%和41.45%组(P<0.05);45.58%和49.03%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9.31%、33.19%和37.11%组(P<0.05).45.58%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29.31%和33.19%组(P<0.05);血清SOD活性在45.58%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PO活性在37.11%组达到最低值,并显著低于29.31%、33.19%和49.03%组(P<0.05);血清ALT活性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AST活性在37.11%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33.19%和45.58%组(P<0.05).以S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后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8.6%和36.8%.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凡纳滨对虾肠道组织结构特性、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肠道功能调节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凡纳滨对虾护肠保健康功能性饲料的研发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王涛 《动物医学进展》2006,27(5):109-111
凡纳滨对虾无公害养殖是商品虾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标准的养殖模式.在无公害养殖的病害防治方面,选用健康虾苗,坚持定期消毒和调节水质,结合高效低毒药物防治,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控制疾病的危害,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