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勇  刘菲 《中国家禽》2006,28(21):50-53
目前绝大多数家禽病毒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完毕,家禽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已经由结构基因组时代进入功能基因组的时代,于是家禽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应运而生。经典的正向遗传学研究策略是从功能或表型的突变体出发,寻找主导相关功能或表型的基因;而反向遗传学则是从制造基因的突变体以检测生物体表型出发,得知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反向遗传学是在获得生物基因信息的基础上,对基因进行突变、缺失等操作,进而研究基因变化对表型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包括PPRV在内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PPRV及同科属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反向遗传学(reversed genetics)是相对于经典遗传学而言的一门方法学,主要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病毒的核酸(RNA或DNA)以cDNA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体外转录拯救出与母本病毒具有相似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目前,已有许多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系统被建立起来,如已经成功完成了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狂犬病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等病毒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断进行着时间和组织特异性的表达,最终决定特定蛋白质的合成与活性。在生物体世代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随着核酸的碱基序列传递给下一代,这些是中心法则和经典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生物体的基因表达不仅受到遗传物质控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蚕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内稳定整合并能稳定表达的一类动物.它的研究是建立在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结构遗传学和DNA重组技术的基础上,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生物体免疫应答的遗传学基础及其基因调控主要涉及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ljor histocompatibility,MHC)3个基因系统。前两者是在个体内的细胞和分子水平呈现其多样性,而MHC则是在群体内的个体水平显示其多态性,在区别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免疫应答能力和疾病易感性等差异方面,3个基因系统中的MHC起主导作用,因而MHC是近年来免疫遗传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59-1463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负链RNA病毒的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重组病毒活载体。现结合PIV5病毒载体特征,对其重组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及其应用等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细小病毒感染的动物宿主广泛,包括猫科、犬科、猪科、牛科、鸭科和鼬科等动物,是动物的一种重要病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是在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构建感染性克隆,通过DNA重组、定点突变、插入、缺失等遗传修饰手段创造突变体,并研究突变体所造成的表型效应,从而研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论文对ssDNA细小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由基因结构认识基因功能的科学,与之相关的研究技术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Reverse genetic manipulation).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能够拯救病毒的遗传物质称为感染性克隆,一般是在细菌质粒中含有整个病毒基因组的cDNA拷贝,使得cDNA本身或从cDNA体外转录所得的RNA具有感染性.自1978年第1例RNA病毒Qβ噬菌体的成功拯救以来,各类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引言遗传标记(Geneticmarkers)是生物体基因型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遗传标记也是生物分类学、育种学、遗传学和物种进化等研究的主要指标之一,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遗传标记从经典的形态学标记发展到生理生化标记。近十年来,又随着分子克隆及重...  相似文献   

11.
赵恩茂  宋卫兰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I0001-I0005
作者根据病毒反向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动脉炎病毒的基因结构和亚基因mRNA的合成,就动脉炎病毒传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及基因工程操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利用传染性cDNA克隆作为工具,构建出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2.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W. Johansen(1859年~1927年)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能够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 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在繁衍后代上,基因能够“突变”和变异。  相似文献   

13.
<正>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技术是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是以DNA同源重组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为基础,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今已经有多种基因敲除技术被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生物体基因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课题。现阶段基因功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减  相似文献   

14.
反向遗传学是对已知的生物基因序列进行适当的修饰和改造后并获取相应的表型,进而研究基因的变化对表型的影响等。副黏病毒属于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反向遗传研究对其病毒蛋白的功能、致病机理及重组病毒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副黏病毒反向遗传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副黏病毒及单股负链RNA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病原,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8 kb。2010年以来,PEDV G2型高致病性毒株不断发生变异,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向遗传学系统,即构建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近年来,PEDV主要基于靶向RNA重组、BAC系统和体外连接3种方法来建立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文章简述了反向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靶向RNA重组利用冠状病毒RNA的高同源重组的特点来实现病毒的拯救;BAC系统利用pBeloBAC11载体克服PEDV基因组中含有的毒性序列所导致的cDNA在高拷贝质粒中不稳定的困难;体外连接技术主要利用PEDV基因组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或通过改造的酶切位点在体外将病毒分片段地连接成全长的cDNA克隆。另外,文章还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EDV相关的研究进展。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设计减毒活疫苗的有效工具,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探究S基因等毒力相关基因,探究其突变或缺失对病毒致病机制的影响,揭示PEDV毒力衰减的分子机制,有望设计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且避免毒株返毒和重组减毒活疫苗。总之,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设计PEDV减毒活疫苗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病原,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8 kb。2010年以来,PEDV G2型高致病性毒株不断发生变异,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向遗传学系统,即构建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近年来,PEDV主要基于靶向RNA重组、BAC系统和体外连接3种方法来建立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文章简述了反向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靶向RNA重组利用冠状病毒RNA的高同源重组的特点来实现病毒的拯救;BAC系统利用pBeloBAC11载体克服PEDV基因组中含有的毒性序列所导致的cDNA在高拷贝质粒中不稳定的困难;体外连接技术主要利用PEDV基因组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或通过改造的酶切位点在体外将病毒分片段地连接成全长的cDNA克隆。另外,文章还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EDV相关的研究进展。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设计减毒活疫苗的有效工具,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探究S基因等毒力相关基因,探究其突变或缺失对病毒致病机制的影响,揭示PEDV毒力衰减的分子机制,有望设计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且避免毒株返毒和重组减毒活疫苗。总之,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设计PEDV减毒活疫苗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长江后浪推前浪。任何一种学科的发生发展,都是一个过程,都有连续性与继承性。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遗传学(genetics)也是如此。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遗传学获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基因(gene)一词,是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的一个术语,其含义不过是代表生物遗传性状的一个抽象符号。后来美国著名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18.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指由病毒的cDNA克隆获取RNA病毒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人为加入DNA基因片段,实现了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例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文章介绍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方法及其在正、负链RNA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新型病毒载体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基因图谱的构建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图谱的构建是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对基因组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也是遗传育种的依据。生物体基因功能的表达及其调控均受基因组本身的结构,即基因组中DNA碱基顺序和组成的操纵,而构建基因图谱是了解基因组的组织、结构以及性状控制的分子基础的最基本方法。对于动物育种来说,构建基因图谱的意义在于了解控制动物生产性能、抗病力、抗应激反应力等诸多性状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或基因型选择法改良畜群;通过反义遗传学分离或处理某些重要基因;研究不同动物种间基因组型及进化关系等。1 基因图…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传染病之首,其暴发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国民经济。但目前对口蹄疫病毒的了解仍存在盲区,口蹄疫疫苗还有许多不足。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口蹄疫病毒结构的深入研究与新型疫苗及其生物制品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技术方法。论文就国内外运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对口蹄疫病毒分子致病机理研究及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研制新型 FMD 疫苗进行综述,并且展望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