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5,(12):41-4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是蜂胶最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之一。蜂胶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是蜂胶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十多年来蜂胶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物质,以及蜂胶在破坏菌体细胞膜及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细菌毒力因子活性和其相关基因表达等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蜂胶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蜂胶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等作用,其抗微生物的能力与其提取方式、微生物的种类、蜂胶的产地及提取液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对蜂胶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研究比较早,已证明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上呼吸道感染菌等20余种致病性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蜂胶具有显著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但由于蜂胶来源丰富,成分复杂,从采集到提取加工又要经历多个环节,因此蜂胶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对蜂胶提取方式、乙醇浓度、p H值、地理源、蜂种和与抗生素配伍等蜂胶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蜂胶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通过酶和酸性水解过程降解甲壳素的产物,由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使其具有潜在的生物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并从体内免疫调节因子、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调节脂类代谢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机理,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在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上探讨盐酸川芎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病毒感染抑制、复制抑制、吸附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盐酸川芎嗪在体外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作用,其EC50为(92.52±21.13)mg/L,SI≥21.62,最大抑制率达83.7%;盐酸川芎嗪对病毒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作用,但不能阻止病毒吸附;在复制抑制试验中,盐酸川芎嗪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分别在病毒吸附0、2、4h时将盐酸川芎嗪加入到体系中,盐酸川芎嗪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随着病毒吸附时间的延长,盐酸川芎嗪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果表明,盐酸川芎嗪可通过直接杀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或/和干扰其早期复制过程而表现出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在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上探讨盐酸川芎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病毒感染抑制、复制抑制、吸附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盐酸川芎嗪在体外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作用,其EC50为(92.52±21.13)mg/L,SI≥21.62,最大抑制率达83.7%;盐酸川芎嗪对病毒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作用,但不能阻止病毒吸附;在复制抑制试验中,盐酸川芎嗪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分别在病毒吸附O、2、4h时将盐酸川芎嗪加入到体系中,盐酸川芎嗪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随着病毒吸附时间的延长,盐酸川芎嗪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果表明,盐酸川芎嗪可通过直接杀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或/和干扰其早期复制过程而表现出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存在高度相关性,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行脉的功效,在防治血瘀和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瘀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凝血系统的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有关,其中血小板聚集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故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血瘀的主要途径之一。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保持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机体内的动态平衡;抑制血小板内的亚细胞器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因子、P-选择素和纤维蛋白原等内容物;抑制血小板膜蛋白上的受体与相应化合物结合;影响核苷酸系统,提高血小板内cAMP和cGMP的水平或者抑制其水解等。通过参阅文献并分析,发现在具抗血小板聚集功效的37味活血化瘀中药中,温性中药所占比重最大。针对温性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和抑制血小板内容物释放,其中三七、月季花、阿魏、鸡血藤、川芎等具有多靶点的特点。有部分研究者对活血化瘀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了修饰,得到了一系列活性更高的衍生物,如阿魏、川芎等。温性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副作用小、药性温和、作用靶点多等特点,且...  相似文献   

8.
1 蜂胶及其化学成分蜂胶是由蜜蜂从植物幼芽、树皮与树干裂缝上采集来的树脂,并混入其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而成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是蜜蜂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蜂胶的化学成分取决于蜜蜂采集树脂的地区和植物.蜂胶根据产地不同分为温带型蜂胶和热带型蜂胶.温带型蜂胶以欧洲蜂胶为代表,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如白杨素、高良姜素、松属素、槲皮素、柚皮素、咖啡酸、阿魏酸等.热带型蜂胶以巴两蜂胶为代表,主要成分为烯萜类、芳香酸及其酯类、脂肪酸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是通过壳聚糖对血糖、血脂、胰岛素的影响探讨壳聚糖对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有效降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浓度,提高胰岛素的相对生物利用率,壳聚糖在体内直接转染胰岛素基因治疗糖尿病,有望成为治疗Ⅰ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的组成对宿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内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参与动物体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全过程。文章通过综述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年龄、饲养环境、日粮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方面)及肠道菌群与物质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与脂类、矿物质、纤维素相关关系综合解析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的作用,为人们了解、认识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单宁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的多酚类化合物(何兰和姜志宏,2008)。单宁的化学性质活泼,饲料中的单宁通过与蛋白质、糖类、酶类、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物质,严重影响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利用,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朱南山等,2006)。  相似文献   

12.
13.
江霞  徐铭 《广东饲料》2010,19(11):25-27
<正>单宁(Tannin)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的多酚类化合物(Spencer等,1988)。单宁的化学性质活泼,饲料中的单宁通过与蛋白质、糖类、酶类、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物质,严重影响畜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  相似文献   

14.
单宁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饲料中的单宁易与蛋白质、糖类、酶类、金属离子等结合,生成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物质,使其具有抗营养作用.本文主要对单宁的分布与理化性质、不同动物体内分离选育的单宁抗性菌或单宁降解菌作一综述,并从单宁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阻断细胞膜电子链的传送和氧化磷酸化以及剥夺微生物细胞金属酶的金...  相似文献   

15.
蜂胶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是蜂胶最重要的生物学活性之一。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蜂胶提取物都有显著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包括抗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近十多年来蜂胶醇提物(EEP)、蜂胶水提物(WEP)和其他类型蜂胶提取物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蜂胶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鸡的消化道内定植着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在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肠道稳态维持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并且不同区段之间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入了解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定植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将为制定相关措施合理调控肠道菌群、提高鸡生产性能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文章综述鸡肠道微生物的早期定植和演替规律,简述鸡消化道微生物的空间差异,并重点介绍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主要研究进展,以期为肠道微生物功能发掘、调控及其与宿主互作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柑橘类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类植物精油(CEOs)是从柑橘类植物中提取的芳香类混合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D-柠檬烯(D?limonene),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氧化和抗炎等.CEOs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在动物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不同的CEOs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研究其抗菌机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CEOs的化...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小分子多肽,是宿主先天性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广谱高效的抑菌活性,不易使菌株产生抗性.本文概述了影响抗菌肽生物学活性的因素、抗菌肽作用机制、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肠道微生物参与营养吸收、物质代谢、肠道免疫调节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系。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及其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吲哚和吲哚酸衍生物等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芳香烃受体(AhR)通过结合其配体(色氨酸微生物代谢产物)调节肠道免疫,有助于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本综述主要阐述色氨酸微生物代谢产物发挥维持肠道免疫平衡、维护肠道健康作用的机制,以期为外源色氨酸预防或治疗肠道炎症反应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