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采食前后瘤胃中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的变化及其吸收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试验选用3头体重(720±30)kg且装有瘘管的健康荷斯坦牛(动物伦理审查编号为SXAU-EAW-2019-C002013),采食精粗比为40∶60的日粮(10 kg),试验预试期10d,于第11天饲喂前开始取样,采用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2.
短链脂肪酸是日粮纤维发酵产物,其对动物的肠道健康、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功能及影响因素,并对短链脂肪酸的吸收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脂肪添加剂作为易消化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早已成为世界全面研究的课题。动物从植物性饲料中摄取足够的脂类和脂肪酸以满足其生理和代谢的需要。但在饲料加工和保存的过程中大量天然脂肪被分解。此外,目前趋于停用部分全脂乳和脂肪,造成体内必需和短链脂肪酸的缺乏和物质代谢紊  相似文献   

4.
犊牛的瘤胃具有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等特点。在犊牛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瘤胃结构和功能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化,并且犊牛期瘤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其生长性能及成年期的生产性能。短链脂肪酸(SCFA)可以改善瘤胃发酵,并可以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定植,进而促进瘤胃的发育,但由于犊牛瘤胃发育不健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内源性SCFA较少。外源添加SCFA已经被证实具有促进犊牛瘤胃发育的功能,因此,本文简要综述了SCFA促进犊牛瘤胃发育及影响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作用方式,为犊牛的健康培育及科学饲养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
瘤胃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对脂肪酸的代谢机理,重点讨论了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共轭脂肪酸的形成、微生物脂类的合成以及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脂肪酸(VFA)作为瘤胃发酵的重要产物,在瘤胃上皮通过扩散、阴离子交换、VFA硝酸根离子以及电介导途径吸收转运,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同时作为化学刺激因素,具有促进细胞分化与增殖,增加瘤胃乳头表面积以及调节酶与激素及编码其蛋白的基因表达的作用。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总结VFA在瘤胃上皮的吸收转运途径,并对瘤胃上皮组织形态结构受VFA刺激发生的变化和瘤胃上皮细胞发育的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瘤胃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奶牛瘤胃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脂肪酸在奶牛瘤胃和小肠内的消化代谢机理,重点讨论了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的脂解、氢化、微生物脂类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归芪益母复方制剂对产后奶牛瘤胃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将19头待产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头,试验组9头。试验组奶牛产后每天灌服归芪益母复方制剂500 mL,对照组奶牛每天灌服等体积饮用水,连续6 d。产后第7天晨饲前采集瘤胃液,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GC-MS/MS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两组奶牛瘤胃菌群的丰度和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瘤胃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Escherichia-Shigella属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菌群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Subdoligranulum属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奶牛瘤胃丙酸(P<0.05)和异丁酸(P<0.01)含量明显升高。本研究从瘤胃微生物菌群及短链脂肪酸角度揭示了归芪益母方对产后奶牛的保健机制。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其在瘤胃上皮通过被动扩散、挥发性脂肪酸酸根离子(VFA-)和碳酸氢根(HCO_3~-)的阴离子交换、硝酸盐敏感性VFA吸收、质子耦合VFA-运输以及电介导途径转运,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同时VFA会刺激瘤胃上皮发生适应性变化,促进瘤胃乳头生长和增加瘤胃上皮VFA吸收相关的基因表达。本文对VFA在瘤胃上皮的吸收转运机制及瘤胃上皮VFA吸收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瘤胃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链脂肪酸是大肠细菌的代谢主产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调节结肠细胞的代谢来维持正常的大肠功能,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文章综述了不同底物对短链脂肪酸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短链脂肪酸的重要作用,提出其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短链脂肪酸的营养生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链脂肪酸是消化道细菌酵解日粮粗纤维的主要产物,其种类与数量受发酵基质的数量、类型、降解速率、降解程度及肠道菌群、宿主生理状态和日粮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而且对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短链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来源、吸收、代谢及不同短链脂肪酸在生理功能上的异同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抑制瘤胃细菌、真菌、原虫对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后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精粗比为3:7,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量3%的亚油酸和3%的亚麻酸,每组设置5个重复,同时再设立4个组:对照组及抑制原虫、细菌、真菌组。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24 h产气量和气体中的甲烷(CH4)含量、瘤胃发酵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以及长链脂肪酸(LFA)组成。结果表明:①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和原虫生长后产气量显著降低,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后CH4产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原虫生长后CH4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产气量均显著降低,且抑制原虫后CH4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②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影响了体外瘤胃发酵液pH和MCP浓度(P<0.05),添加亚油酸对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丁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1:0、C12:0、C13:0、C14:0、C14:1n5、C15:1n5、C16:1n7、C16:0、C18:3n3、C18:2n6c、C18:0、C20:2n6、C20:3n6、C20:1、C20:3n3、C20:0、C21:0、C22:6n3、C22:2n6、C22:0浓度(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2:0、C13:0、C14:0、C15:0、C16:1n7、C16:0、C17:0、C18:3n6、C18:3n3、C18:2n6c、C18:1n9t、C18:0、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C20:2n6、C20:1、C20:0、C21:0、C22:6n3、C22:0、C23:0、C24:1n9、C24:0浓度(P<0.05)。由此可见,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CH4产量和脂肪酸组成均能产生影响,原虫对产气量和CH4产量贡献最大,细菌对瘤胃液脂肪酸代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短链脂肪酸(SCFA)对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41(G PR41)表达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用5、10、20和40 mmol/L的SCFA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G PR41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条件下,G PR41表达量显著高于添加5 mmol/L SCFA (P 0.05);与添加5和10 mmol/L SCFA相比,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量(P0.05);与添加5 mmol/L SCFA相比,添加10、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P 0. 05);此外,添加5、10和20 mmol/L SCFA之间的趋化因子20(CCL20)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添加40 mmol/L SCFA条件下,CCL20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添加5和10 mmol/L SCFA相比,添加20和40 mmol/L SCFA显著加强趋化因子2(CXCL2)和趋化因子8(CXCL8)表达量(P0.05);随着SCFA浓度逐渐上升,趋化因子3(CXCL3)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SCFA诱导GPR41表达,从而介导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表达上调,介导瘤胃上皮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刘虎  任傲  方热军 《中国猪业》2015,10(11):55-57
短链脂肪酸在动物机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调控机理也日渐清晰,本文就短链脂肪酸的作用及其调控机理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体中的肠道菌群是细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从动物出生时起,这些微生物就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功能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微生物对宿主细胞代谢的影响上。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一种代谢产物,对肠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SCFA是肠道上皮细胞的重要燃料,能增强肠屏障功能。作为信号分子,SCFA可以通过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发出信号,从而激活控制免疫功能的信号级联反应;还可以通过底物转运蛋白进入细胞,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最终达到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本文综述了微生物SCFA的产生及其对肠道黏膜的影响,并通过激活细胞表面GPCR以及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来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脂肪及长链脂肪酸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或脂肪酸的目的早年的反刍动物产生性能较低 ,靠谷物及牧草作为饲料就能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自 70年代以来 ,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特别是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有很大提高 ,常规日粮已不能满足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 ,导致奶牛在泌乳早期常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提高奶牛日粮的精料比例会降低采食量 ,并影响瘤胃的正常消化机能 ,使乳脂率下降 ,甚至出现酸中毒。由于脂肪的含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 2 2倍。自 70年代以来 ,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对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效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以期用脂肪提高反刍动物日粮的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鸡饲料加短链脂肪酸可预防沙门氏菌美国的农业专家经研究证明,在饲料中添加短链脂肪酸,能大大减少鸡体内沙门氏菌的数量,从而预防沙门氏菌的感染。试验时,从1日龄起给鸡饲喂加了1%的甲酸或丙酸的饲料;2日龄时给鸡饲喂鼠伤寒沙门氏菌。结果表明,与对照鸡相比,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