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在长期的进化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平衡。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动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功能、营养代谢、机体免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生物区系的形成与动态平衡受到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特别是不同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对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形成特点和主要营养素对其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9,(5):56-60
传统动物营养学主要关注营养物质在肠道中被直接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部分,但忽视了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猪营养团队在此领域做了系统研究,文章将对此作一综述,以期为健康、高效、安全的动物生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营养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营养物质能否被消化吸收,忽视了猪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逐渐开始关注肠道微生物。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是否平衡将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本文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的特点及不同营养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期通过调节猪的日粮配方帮助猪形成平衡的肠道微生物群更加安全、高效的进行生猪养殖。  相似文献   

4.
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更加关注养殖的经济效益,关注营养物质是否能够被完全的消化和吸收,没有重视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让猪更好的吸收和消化养分,促进猪只的生长。本文主要阐述了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结构与营养调控的措施,分析了通过营养技术能够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促进猪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5.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0,37(9):62-65
通过营养技术手段调控猪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和降低肠道p H等路径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加猪体免疫力,促进猪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生产性能以及改善猪胴体品质。文章综述了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及营养调控路径,以期为通过营养技术手段改善猪肠道健康的深入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猪禽肠道微生物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正常菌群对宿主是有益的学说以来 ,人们对畜禽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定植规律及其与宿主关系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畜禽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虽然很稳定 ,但是也受饲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动物消化道内微生物区系的理论平衡是宿主动物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发挥正常生产性能所必需的条件。调控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对提高生产性能 ,改善饲料利用率和减少病原菌在肠道内的定植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可采取的方法有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益生素、益生元、合生元、有机酸、铜、氧化锌以及改变日粮组成和…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的养猪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一些疾病的威胁,常见病不断复发如仔猪腹泻,新病层出不穷,如高致性病蓝耳病。这不仅影响了养猪者的信心,也造成了消费者的担心。引起疾病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病原菌的感染、饲料霉菌毒素及多种毒素的混合、环境应激、日粮变更等。其中日粮应激对仔猪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仔猪的胃肠道健康。1为什么关注肠道健康和肠道微生物健康养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一个群体的猪的健康。只有每一个个体健康,每一个个体的胃肠道健康,才有健康养殖。在肠道中,从胃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有微生物。胃中虽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降低代乳粉蛋白质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40头14日龄的哺乳仔猪并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25%、23%、21%、19%)、必需氨基酸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的代乳粉,将代乳粉与教槽料按1:1的比例混合后饲喂。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代乳粉蛋白质水平由25%降至19%,降低了仔猪断奶前日增重(P<0.05),但提高了断奶后日增重(P<0.05),试验全期增重无显著变化;低蛋白代乳粉(21%和19%)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与死亡率(P<0.05),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IGFBP1)含量(P<0.05),而21%和19%组无显著差异;低蛋白代乳粉(21%和19%)还提高了肠道菌群的丰富度(Chao1),降低了厚壁菌门的粪球菌属(g_Coprococcus)和颤螺菌属(g_Oscillospira)相对丰度,提高了拟杆菌门的拟普雷沃菌属(g_Alloprevotella)、厚壁菌门...  相似文献   

9.
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化与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微生物受宿主、环境、营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以及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4种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过程与机制,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对动物代谢的影响,并阐述了瘤胃的调控技术与机理,为瘤胃调控技术应用、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提升、环境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影响着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动物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感应器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感应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机体生理活动.肠道微生物还能代谢蛋白质产生宿主细胞不能合成的肽类物质,并通过小肠上皮的肽类转运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因此可能存在微生物-肠道-大脑轴.肠道微生物还可以与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和免疫稳态起重要作用.饲粮对宿主代谢的改变,常伴随有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可能通过微生物-肠道-大脑轴以及宿主-微生物代谢轴调节宿主很多生理过程,进而影响机体整体代谢.本文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宿主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以加深关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贡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我们近年来应用PCR为主的核糖体RNA基因方法对不同生态环境下微生物多样性的新研究及新菌种的鉴定以及这些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等方面研究结果及进展情况作了介绍 ,同时对关于胃肠道真菌的研究也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处于高速生长的仔猪和功能有待发育的肠道之间矛盾始终存在,而饲料端禁抗之后仔猪肠道疾病频发、免疫应激、屏障功能损伤等问题更加严峻。在回顾仔猪肠道研究模型、研究技术和相关干预因素之后,运用营养策略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功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总结了肠道上皮细胞的发育规律和肠道类器官的最新进展,通过生化分析及分子生物学、高通量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关联分析等技术手段,以期为学者提供更高效的研究策略。仔猪肠道发育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代谢和应激因素,研究者通过基因转录调控、营养水平和微生物菌群-上皮细胞-免疫细胞互作等机制,探索了包括饲粮氨基酸、内源小分子代谢物、微量元素、免疫抑制剂及植物提取物等添加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是动物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维持肠道健康是保证动物机体正常生长的关键所在.在商业化养殖过程中,日粮和传染病等许多因素均可负面影响鸡群健康状态和生产性能,使得家禽产业的生产成本和疾病控制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肠道是体内最大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通过释放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或间接激活肠道免疫系统,影响杯状细胞的生长和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进而对整个机体的营养和免疫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肠道中微生物区系的稳定和平衡是家畜养殖的重中之重.就鸡消化道生理特点、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和演替规律及其肠道菌落平衡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技术是利用DNA单链构象具有多态性进行基因检测的一种快速、简便、较灵敏的分析技术,但其影响因素很多。研究运用PCR SSCP技术分析鹅肠道微生物区系,探讨了凝胶浓度,胶联度,PCR产物的稀释倍数,电泳时间和温度,是否加甘油、尿素和λ 核酸外切酶等因素对SSCP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浓度为12%,胶联度为39∶1,凝胶中不加甘油,电泳电压为120 V,在恒温环境中,试验重复性较好,条带较清晰。因而,在采用PCR SSCP技术分析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对其参数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才能获得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营养途径调控动物肠道微生物与臭气减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养殖业产生的臭气问题越来越引发关注,从营养途径探讨养殖业臭气减排是重要方向。论文论述了养殖臭气的来源及成分,肠道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发酵类型及其与臭气生成的关系,以及益生元调控肠道微生物实现臭气减排的机理研究进展,展望了益生元在调控动物肠道微生物、进一步探讨臭气减排研究的相关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猪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我国猪肉品质的国际竞争力却不能与此相提并论.优良的猪肉品质所蕴含的经济价值毋庸置疑,而且生产优质猪肉也是养猪业的终极目标,因此提高猪肉生产的科技水平、改善猪肉品质,是增强我国养猪业科技含量,保证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优良的猪肉品质是建立在健康、安全、生态和注重动物福利的养猪基础上的高端畜产品的特性,畜牧科技工作者对它的追求和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劣质猪肉的发生或成因深入到了如何改善猪肉肉色、风味、嫩度、多汁性和系水力等富有人文色彩的猪肉品质方面.本文从影响猪肉品质的肌肉生物学特性的2个方面,即肌纤维发育和肌内脂肪沉积,探讨了优质猪肉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营养调节,综述和回顾了近年国际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学者应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挖掘我国地方猪优质基因资源,利用营养基因组学和整合生理学的概念,促进我国优质猪肉研究、生产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肠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与机体之间互相依存,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体,对宿主的营养吸收、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均有影响。反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幼龄时期的定植,并且逐渐发育成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因此,探究幼龄反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定植对于提高反刍动物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本文总结了幼龄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定植规律,并介绍了一些调控手段。但这些调控手段最佳实施的时间,以及具体的关键性微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对黄麻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为复合益生菌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200只1日龄雄性黄麻肉鸡随机分为2组, 每组5个重复, 每个重复20只。复合菌制剂(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1∶1∶2)按1%比例补充于益生菌组肉鸡的饮用水中, 以正常饮水的肉鸡为对照。在42 d时以重复为单位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指标, 并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益生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 平均日采食量、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增加, 料重比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P>0.05);益生菌组肠道菌群的OTU总数及回肠的Sob、Chao、Pd、Shannon、Shannoneven指数均降低, Simpson指数升高, 差异均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在肉鸡肠道中丰度最高, 具主体地位。较对照组而言, 益生菌组回肠中未见梭菌属, 厚壁菌门和乳球菌属的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 < 0.05; P < 0.01), 放线菌门和葡葡萄球菌属的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 盲肠中毛螺菌科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复合益生菌可通过增加肉鸡回肠乳杆菌属丰度、降低病原菌丰度来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和多样性; 同时通过增加盲肠毛螺菌科丰度来提高肠道发酵降解非淀粉多糖的能力, 进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促进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一、肉鸡肠遒中微生物区系的演变:出生雏鸡肠道中没有任何微生物存在,经过数小时后才开始建立起一个正常的微生物区系。成年鸡肠道中含有数百种以上的微生物,且每克肠道内容物总数高达1012。肠道微生物参与食物的分解、维生素的合成并成为防止有害微生物入侵宿主的屏障。传统上,当小鸡由母鸡带领时,其肠道微生物源自于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作为动物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认识长期以来都集中在消化吸收功能上。家禽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对维持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家禽胃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