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党参多糖口服液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期使用党参多糖口服液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以便指导临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大鼠灌胃给药党参多糖口服液,在给药4周和停药2周内,观察大鼠一般行为活动等情况,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考察党参多糖口服液给药的长期毒性。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给药期间和恢复期内,一般情况和行为活动、粪便等均无异常变化,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连续大鼠灌胃给药党参多糖口服液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说明党参多糖口服液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期使用党参多糖口服液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以便指导临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大鼠灌胃给药党参多糖口服液,在给药4周和停药2周内,观察大鼠一般行为活动等情况,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考察党参多糖口服液给药的长期毒性。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给药期间和恢复期内,一般情况和行为活动、粪便等均无异常变化,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连续大鼠灌胃给药党参多糖口服液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说明党参多糖口服液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长期使用夏枯草注射液对机体的毒性反应,通过给大鼠肌内注射夏枯草注射液,在给药4周和停药2周内,观察大鼠一般行为活动等情况,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考察夏枯草注射液的长期毒性。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给药期间和恢复期内,大鼠一般情况行为活动和粪便等均无异常变化,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连续大鼠肌内注射夏枯草注射液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说明夏枯草注射液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与临床应用相同的给药途径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测定慢呼康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最大耐受量;以60g/kg、30g/kg和15g/kg体重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的30、15、7.5倍)连续灌胃给药60d,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停药2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在长期毒性试验中,经连续60d灌胃给予慢呼康口服液后,大鼠体重、行为活动、重要脏器系数、大鼠血潮学、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影响,对主要脏器、腺体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亦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恢复期大鼠各项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在本实验条件下,慢呼康口服液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j...-  相似文献   

5.
穿琥宁注射液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75.7、15.14、7.57mg/kg通过腹腔注射法对大鼠给药,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观察28d,记录大鼠毒副反应情况。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测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给药期与恢复期的体重增长、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穿琥宁注射液连续给药28d,大鼠无不良反应,停药14d后亦未出现迟发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以人参皂苷计)分别按40、80、160 mg/kg体重给大鼠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28 d,记录大鼠毒副反应.停药后继续观察14 d,测试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给药期与恢复期的体重增长,血液...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金菊解毒颗粒在大鼠体内毒性的潜在靶器官和观察不到毒性反应的剂量,试验采用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方法,每天对大鼠按体重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生药浓度为11.25,22.50,45.00 g/kg)金菊解毒颗粒1次,连续给药5周,停药恢复2周。给药期间和恢复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每周测定大鼠体重及进食量,给药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检测大鼠各项尿常规指标、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学指标,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系统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金菊解毒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球蛋白(GLB)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比值(ALT/AST)升高,雄性大鼠体重减轻;中剂量组大鼠谷丙转氨酶升高,雄性大鼠体重减轻;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金菊解毒颗粒对大鼠灌胃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按体重为11.25 g/kg(生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五加芪粉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五加芪粉对动物的安全性,采用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设五加芪粉高、中、低(8.4、2.1、0.84 g/kg/d)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鸡每日临床用量的100倍、25倍、10倍;给药第14日、第28日及停药第14日,各组抽取10只(雌雄各半)大鼠,取尾静脉血进行血液学检测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对心、肝、脾、肺、肾、胃肠、睾丸、卵巢等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脏器与体重比值和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肝、脾、肺、肾、胃肠、睾丸、卵巢等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研究表明五加芪粉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按板黄口服液临床推荐剂量的1(1%)、3(3%)、5(5%)、10(10%)倍连续给药21 d,对给药后靶动物鸡的临床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数据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数据资料;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板黄口服液剂量组靶动物鸡的临床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增重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10倍推荐剂量(10%)板黄口服液对靶动物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鼠长期口服三黄连散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三黄连散低(2.5 g/kg·BW)、中(5.0 g/kg·BW)和高剂量组(10.0 g/kg·BW),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混饲给药的方式连续给药30 d,每日观察临床表现,记录体重和饲料消耗量,停药后继续观察7 d。分别于给药后30 d和停药后7 d进行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解剖学、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期间和停药后,各试验组大鼠未出现中毒和死亡情况,临床症状、解剖学检查等均无异常变化,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该药物无毒副作用,仅见高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和饲料消耗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三黄连散给大鼠连续饲喂30 d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抗感败毒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对SD大鼠的生长和血液理化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选用了健康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该口服液8 mL/kg、4 mL/kg和2 mL/kg体重,对照组按8 mL/kg体重灌服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5 d。各组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体重、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感败毒口服液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肝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无显著差异(P>0.05)。肉眼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结果提示,长期应用抗感败毒口服液对大鼠生长和血液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芪参口服液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芪参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根据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3.75、7.5、15 g/kg体重给大鼠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记录每日饮水量、饲料采食量及每周体重,检测给药4周及停药2周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为生药量40 g/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40倍。部分给药组采食量和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变化,但对平均周增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血常规的部分指标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变化(P<0.01),但停药2周后,所有指标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血液生化和脏器系数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条件下,该口服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观察蟾酥微丸对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长期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选取昆明小鼠,2次灌服蟾酥微丸,测定蟾酥微丸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选取1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低、中、高蟾酥微丸药物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分别在连续给药28 d后和停药2周后称重,随机选取每组20只大鼠(停药后余下10只)心脏采血处死,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毒性试验用药死亡时间集中在1~4 h,经计算LD50为13.21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连续给药28 d后,高、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的体重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高剂量组的谷草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中剂量组的肾脏系数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经过2周停药恢复,高剂量组的生化指标恢复不佳,而中、低剂量组则恢复良好。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肝脏、肾脏出现肿胀淤血,高剂量大鼠的肝脏表面有水泡样病灶。结果表明,蟾酥微丸的急性毒性较小,安全性较高;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肝脏、肾脏损伤,故临床应用要注意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常山总碱的安全性和今后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以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80只大鼠随机分成常山总碱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按照大鼠体质量6.50,3.25,1.63g/kg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d,所有大鼠于给药后分2次(7,14d)扑杀。结果表明,常山总碱低、中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对上述部分指标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试验结果提示,常山总碱的毒性很低,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研究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急性毒性与长期毒性,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急性毒性实验以预实验的最高剂量组25.0 g·kg~(-1),设为试验高剂量组进行实验。长期毒性实验分为四个组,即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0,12.5,6.25 g·kg~(-1))与空白对照组,每组大鼠20只,雌雄各半,每周给药7 d,连续给药30 d,观察一般症状、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脏器系数,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灌胃给药后14 d内未见小鼠死亡,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口服连花柴芩可溶性粉LD_(50)25.0 g·kg~(-1)。按照毒理学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口服LD_(50)5000 mg·kg~(-1)时为实际无毒。长期毒性试验中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对SD大鼠灌胃给药,所有检测指标未出现因给予受试物而引起相关的毒性变化,且未发现连花柴芩可溶性粉的目标脏器。连花柴芩可溶性粉口服给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药典方剂止咳散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评价兽药典方剂"止咳散"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受国家药典办委托,对其进行了毒理学研究。通过小鼠灌胃给药对止咳散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定;以生理盐水对照组、止咳散低剂量组(7 g/kg)、止咳散高剂量组(14 g/kg)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记录每日饮水量、饲料采食量及每周体重,测定给药后24 h及停药2周后血液生化指标及血常规,做病理切片,评定其长期毒性。结果表明,止咳散的LD50120 g/kg,且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期间各剂量组体重、饲料采食量、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给药后24 h及停药2周后尿素氮、肌酐、血糖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心、肺、脾、肝、肾等主要脏器组织切片亦未见异常。以上结果表明,止咳散毒性较小,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考察大鼠灌胃给予珍田胶囊后组织器官病理学变化。珍田胶囊以1.315、2.63、5.26 g(生药)/kg剂量(分别相当于人临床剂量的13、26.1、52.2倍),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给大鼠灌胃180 d,逐日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停药后继续观察4周,检测大鼠脏器系数,观察组织器官病理学变化。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状况未见明显异常,内脏检查无病变。未观察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34-1342
通过评价常山口服液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基础上,进行常山口服液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其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取10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4个给药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给药组按照1.20,0.60,0.30,0.15g/kg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0d,所有大鼠于给药后分3次(10,20,30d)扑杀,观察测定其临床症状、体质量、采食量、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病理及组织学等指标。结果显示:常山口服液可显著降低特高、高及中剂量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特高剂量组平均日增重(P<0.01),但对大鼠体质量的增加及生长发育无抵制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常山口服液会对各剂量组的凝血系统指标造成一定影响,与给药剂量无显著相关性,推测无明显毒性反应;常山口服液对大鼠主要脏器的总体损伤程度为特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组,高剂量组常山口服液的脏器质量及相对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特高、高剂量组大鼠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淤血、变性和坏死,中、低剂量组的病变程度在给药10,20d时较对照组差异不大,至30d时毒性损伤以肝、肾、脾的组织病理变化较为明显。结果表明:常山口服液高剂量、长期给药,其毒性损伤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肾脏和脾脏,呈现"时-毒"和"量-毒"关系。在临床合理剂量及合理用药的条件下,其毒性总体较低,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观察宫净灌注剂对小鼠急性毒性和大鼠长期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选取昆明小鼠,以1次最大剂量灌胃宫净灌注剂,测定宫净灌注剂的急性毒性和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长期毒性试验选取80只SD大鼠,分为低、中、高宫净灌注剂组(2.5、5.0、10.0 g/(kg·d))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连续30 d。给药期间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征、饮食情况及粪便形状,每周称取1次体重并计算进食量。给药30 d后,心脏取血处死动物,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全部存活,未测得LD50,最大耐受量为40 g/kg。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宫净灌注剂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个别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病理变化。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宫净灌注剂对受试动物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提示该药临床用药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20.
药典方剂止痢散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评价止痢散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毒理学研究。通过小鼠灌胃给药对止痢散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定;以生理盐水对照组、止咳散低剂量组(4 g/kg)、中剂量组(8 g/kg)、高剂量组(16 g/kg)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记录每日饮水量、饲料采食量及每周体重,测定末次给药后24 h及停药2周后血液生化指标及血常规,做病理切片,评定其长期毒性。结果显示:小鼠口服止痢散的LD50为124.8g/kg,95%可信限111.2~142.5 g/kg,单味雄黄的LD50为10.5 g/kg,95%可信限9.7~11.1 g/kg;且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期间,止痢散低剂量组大鼠没有出现可见的毒性反应;中、高剂量组大鼠呈现出明显毒性反应,具体表现为采食及饮水量减少,体重减轻,消化道充血、出血,肝脏存在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水泡变性,肾脏、心脏轻度出血,血清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升高等;不过高剂量组大鼠用药期间也没有出现死亡;上述毒性反应在停药2周后基本消失。以上结果表明,止痢散的毒性较低,按兽药典规定剂量用药是安全的,但长期使用能引起蓄积作用,造成肝肾损伤,其毒性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