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 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 FiB)的变动规律,以掌握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显示,MTL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50—1956年,MTL指数在3.20左右,无明显变化;1957—1963年,MTL指数迅速上升至3.44;1964—1996年,MTL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历史最高值(3.54)出现在1985年;1997—2019年,MTL稳定在较高水平,其中2018年为该阶段最低点3.35。FiB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50—1956年,FiB指数呈小幅波动增加;1957—1974年,FiB指数显著上升;1975—1996年,FiB指数呈平稳波动状态;1997—2019年,FiB指数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结果表明,中东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潜在的渔业资源量越来越少,开发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根据FAO提供的1980—2019年两海域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评价其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研究表明,1980—2019年,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渔获量总体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中中东大西洋渔获量波动增长,而东南大西洋渔获量平稳下降,且前者累计渔获量是后者的2.2倍。中上层鱼类是最主要渔获种类,底层鱼类次之。其中,中上层鱼类渔获量分别占各海域的72.03%和67.31%,两个渔区总渔获量排名前二十鱼种均以中上层鱼类为主。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980—2019年,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的基于七大类别灰色关联度和渔获量排名前二十鱼种的灰色关联度值均大于0.7,属于高强度开发及以上状态。中东大西洋渔获量排名前二十鱼种的灰色关联值在2010年前后出现了大于0.9的年份,说明该海域正接近或正处于充分开发状态。东南大西洋基于七大类别灰色关联度和渔获量排名前二十鱼种的灰色关联度值大于0.9出现在多个年份,但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说明该海域渔业资源早期就接近于充分开发状态。中东大西洋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正达到极限,其渔获量进一步增长的空...  相似文献   

4.
5.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在渔业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的捕捞努力量和渔业管理不力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近年来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mean trophic level)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评价指标被普遍应用。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MTL在渔业资源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显示,MTL能够利用已知渔获数据来分析,且参数化较为简便,在评价渔业可持续性中优势明显。受以渔获量作为生态系统指标、营养级(TL,trophic level)随体长的变化、渔获统计数据质量、低TL种类的过多捕捞和海域环境富营养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估渔业资源利用状况时,需将MTL与剔除TL小于3.25物种下的3.25MTL、渔业均衡指数(FIB)等营养指标综合分析。此外,综合运用多指标,将营养指标与渔获组成、中上层鱼类与底层鱼类产量的比值、市场价格等指标结合分析,有助于掌握引起MTL变动的因素,更加全面地掌握捕捞活动下鱼类群落结构的实际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6.
刘勇  程家骅 《水产学报》2015,39(5):691-702
为了探讨东海、黄海渔业生物群落结构长期、连续的变化特征,采取聚类和平均营养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连续14年的底拖网秋季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结构的变化阶段和规律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将主要的渔业生物进行了类群划分,并分析了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资源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间范围内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水母暴发前期(1999-2003年),水母暴发期(2004-2007年)和水母暴发后期(2008-2012年).暴发前期,资源量波峰与波谷变化周期为2年,后期则变为1年.水母暴发后,经过5年的剧烈波动发展,群落结构变化恢复到接近暴发前状态的趋势.此外,研究的主要渔业生物品种可以划分为暴发(沙海蜇)、优势(带鱼和小黄鱼)、异常(竹筴鱼)、常见(刺鲳、银鲳和黄鲫)、水母伴随(白色霞水母和海月水母)和偶见(日本鲭、龙头鱼等)6个物种类群.另据物种资源量在水母暴发前后的发生水平,偶见类群中的物种又可分为前期高后期低(龙头鱼、多棘腔吻鳕等)、前期低后期高(蓝点马鲛、大管鞭虾等)和没有变化(日本鲭)3个小类群,这些小类群中的物种具备了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指示种的特征.最后,14年的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总资源密度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具体关系式为TL=-0.896 5·ln(CPUE)+14.142 1(TL为平均营养级,CPUE为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此结果显示在营养级降低的同时会伴随整体资源量的增加,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中东大西洋是世界重要的渔业捕捞区域,分析其渔获组成以及不同捕捞国家和地区的渔获量情况,有利于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根据1950—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东大西洋海域渔获量数据,采用优势分析法(dominance analysis),对中东大西洋海域及不同年代沿海和非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渔获量和渔获种类组成及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中东大西洋渔获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筛鲱(Ethmalosa fimbriata)、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圆鲭(Scomber colias)等4种鱼类是该海域的优势种,对渔获量贡献度高,各年代平均合计贡献度为52.06%。在中东大西洋沿海国和地区(以下简称“沿海国和地区”)中,摩洛哥、塞内加尔、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等5个国家和地区对该海域贡献度高,各年代平均合计贡献度为65.07%,其中,摩洛哥和塞内加尔在每个年代的贡献度均大于10%。欧盟、俄罗斯(苏联)、日本是中东大西洋非沿海国和地区(以下简称“非沿海国和地区”)的主要贡献来源,各年代平均合计贡献度为82.71%,其中,欧盟在各年代平均合计贡献度近60%。中国大陆在该海域的累计渔获量仅55.71万t,不到日本的18%。研究认为,中东大西洋渔业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过度捕捞或者开发,建议科学制定渔业管理措施,适当降低捕捞强度,合理开发沙丁鱼、头足类等主要渔获物种,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中东大西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主要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和全国渔业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1956~2002年东海区捕捞品种中经济价值较高、在渔业中占重要地位的11个种类的产量,并利用数理统计学上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东海区11个主要捕捞种类历年来的资源变动特征、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11个主要捕捞种类的渔业资源状况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过度捕捞已严重衰退的资源、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的资源和尚有潜力的资源,其中大黄鱼、鳓鱼资源已进入资源衰退期,带鱼、鲐鲹鱼类、墨鱼和小黄鱼等处在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期,虾蟹类、鲳鱼、马鲛鱼、鲷科鱼类和海鳗等资源尚有潜力。  相似文献   

9.
闵行区浦东水域水系多,水质环境较好,是我区重要的渔业水域。与前两年相比,2009年该水域主要水产经济动物的渔获比例和种类明显上升,占主要地位的经济渔获种类为鲢、鳙、鲫、鲤、日本沼虾和中华绒螯蟹,其中鲢、鳙、日本沼虾和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状况优于往年。通过对浦东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和分析,了解掌握该区域渔业资源状况变化规律,为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8年7月—2019年1月采自三峡库区干流木洞、涪陵、云阳和秭归江段的38种鱼类进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计算鱼类营养级并构建了鱼类连续营养谱。研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δ15N值平均值为11.02‰,变化范围为5.31‰~17.79‰。以初级消费者螺类作为基准生物估算出三峡库区干流鱼类平均营养级为2.67,范围为1.47~4.12。营养级大于4级的鱼类仅有1种,营养级位于2~3级之间的鱼类种类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50.0%,其次是营养级大于3级的鱼类,占种类总数的31.6%,不同食性鱼类组合的营养级存在差异。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级的时空差异均不显著,而越靠近大坝的江段食物链长度的季节性波动幅度越大。和水库蓄水运行初期相比,鱼类营养级显著升高且高营养级鱼类的群落结构和营养特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特别是拥有较高营养级的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在库区干流逐渐扩张并成为优势种,其可能对库区干流鱼类营养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贵雄 《河北渔业》2008,(11):47-54
双牌水库位于湘江的一级支流潇水下游。永州市双牌县琥泊镇(原城关镇)上游周冲,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航运、防洪。双牌水库是永州市2座大型水库之一,既是综合开发水资源.又是综合利用水资源,对发挥永州市水资源优势。解决干旱和洪涝问题,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改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双牌水库的水域自然条件.分析测定双牌水库的水化学因素,开展双牌水库的水生生物调查和鱼类资源调查,探讨和寻求双牌水库渔业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台湾渔业历史悠久,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本文在全面综述近年来台湾渔业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台湾的渔业发展现状,包括渔业类型、产业技术水平、休闲渔业发展概况及两岸渔业合作和展望等.文章同时分析了台湾渔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对其有效的改进手段.本文相关内容可以为我国渔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近海小黄鱼食性及营养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林龙山 《海洋渔业》2007,29(1):44-48
根据2003年3~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小黄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食物组成以甲壳类为主(IRI=8583.10),重量所占比例为43.37%,尾数所占比例为79.66%,出现率为69.77%,其次为鱼类(IRI=1554.87),重量所占比例为55.26%,尾数所占比例为13.91%,出现率为22.48%;优势种类为糠虾、磷虾、七星底灯鱼、脊腹褐虾和鹰爪虾等。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空胃率春季最高,达78.50%,其余依次为冬季(58.70%)、秋季(42.50%)和夏季(33.33%)。食物组成也存在季节变化,根据出现率,各个季节均主要摄食甲壳类;根据重量百分比,春季以甲壳类为主食,其余季节均以鱼类为主食。根据小黄鱼摄食饵料的类群组成变化,长江口近海小黄鱼的营养级为2.72级,属于第三营养级中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14.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珊瑚礁鱼类营养层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鱼类作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期间在徐闻珊瑚礁海区采集到的鱼类样本分类鉴定后,运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进行鱼类营养层次的分析。结果表明,δ13C值和δ15N值的跨度都很大,δ13C值的范围为–20.98‰~–9.05‰,相差11.93‰;δ15N值的范围为11.66‰~18.15‰,差值达6.49‰。与其他海区相比,δ13C值和δ15N值显得更为富集。由δ15N值计算出来的营养层次表明,徐闻珊瑚礁鱼类分布在两端(杂食性鱼类与高级肉食性鱼类)的只占少数,绝大多数居于中间的层次(低级肉食性鱼类与中级肉食性鱼类)。在134种鱼类中,种类数最多的是以条尾鲱鲤、少鳞代表的低级肉食性鱼类,有70种,占鱼类总数的52%;其次是以细鳞鯻、龙头鱼为代表的中级肉食性鱼类,有47种,占鱼类总数的35%;鰶以斑、前鳞骨鲻为代表的杂食性鱼类和以宽尾斜齿鲨、杂食豆齿鳗为代表的高级肉食性鱼类各有11种、6种,分别占鱼类总种类数的8%和5%。在此基础上选取54种鱼类进行稳定同位素方法与胃含物法分析结果对比,发现约85%的鱼种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在0.5个营养级的误差范围内一致,只有少数鱼种的差值大于0.5个营养级。由此可见稳定同位素分析法与传统的胃含物分析法所得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稳定同位素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海洋食物网营养层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New Zealand has led the world in restoration of marine fisherie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Quota Management System in 1986, but challenges remain in minimizing the ecosystem‐level effects of industrialized fishing. We analysed existing long‐term fisheries data sets from 1931 to 2015 in New Zealand to resolve trends in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perties of major exploited fish communities. Increases in community dissimilarities of catch composition in 1931 and 1972, followed by increasing total landings, highlight major expansions of fishing grounds and exploited species during these periods. Mirroring global patterns, the remarkable rise in fishing power, demand and generation of new markets in New Zealand have all contributed to this expansion. Marine Trophic Indices (MTIs) of landings have decreased together with total catch after the year 2000, reflecting smaller catches with a higher composition of lower trophic‐level species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abundance of species estimated between fisheries‐dependent and fisheries‐independent data were observed, where high‐value species displayed better agreement in relative abundance between data sets. Despite being under a Quota Management System,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MTI values relative to the timing of industrial expansion of fisheries was remarkably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the North Sea and Brazil, with a single expansion and decline. MTI values presented better long‐term stability in the US fisheries analysed. Analysis of long‐term dat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ll‐resolved ecological baselines will be the first step towards applying EBM to New Zealand fisheries, in keeping with global trends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黄河小浪底水库主河道水域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2013年11月25日和2014年5月22日,使用分裂式波束科学鱼探仪(Simrad EY60,70 kHz,挪威)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尾大坝至黄河三峡段主河道的渔业资源进行了2次声学调查。通过对鱼类目标强度的现场测量,使用回波积分方法对库区内不同区域鱼类资源平均密度、资源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查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库区内调查水域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NASC)分别为29.38 m2/nm2和49.77 m2/nm2,对应的鱼类资源平均密度分别为0.016 尾/m2和0.290 尾/m2,资源量分别为41.56 t和606.70 t。库区调查区域鱼类密度的空间水平分布,在大坝附近、主河道中游、上游以及黄河三峡2013年11月分别为0.016、0.023、0.024和0.009 尾/m2,2014年5月分别为0.848、0.248、0.077和0.083 尾/m2。2013年11月鱼类资源主要集中于主河道中上游水域,而2014年5月则主要集中于主河道中下游水域。鱼类的垂直分布显示了层状分布特征,黄河三峡段鱼类主要分布于10~20 m水层,其他主河道区域则主要分布在表层以及20~30 m水层。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鱼类目标强度分别以-59.5 dB和-56.5~-53.5 dB所占比例最高,体长较小且经过半年体长有所增加。研究表明,声学方法适用于黄河小浪底水库渔业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全球重要的渔业国家。本文介绍了日本的渔业生产、渔业资源、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渔业管理以及渔业劳动力和经营状况。日本渔业以海洋捕捞为主,由于全球渔业资源衰退,国际竞争加剧以及日本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日本渔业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鼎盛期之后呈现大幅下降趋势,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8.
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性及营养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食性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食性类型和营养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数多,组成复杂,选择范围较广,水域差异较大。其空胃率为7.59%,最高饱满指数为188.55‰,平均为24.6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摄食强度的季节差异和体长组差异都极显著。棘头梅童鱼食谱较宽,主要摄食糠虾类、磷虾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兼食鱼类和长尾类等游泳动物,属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通过计算其生境宽度为2.250,营养级为3.282级,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