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北方寒地种植苜蓿有很多优点,首先能够改良土壤,提高肥力。苜蓿是一种固氮作物,种植苜蓿可在土壤中积累氮素每公顷60~105千克。种过3^H4年苜蓿后。土壤中可留下大量根茬,每公顷的根茬鲜重约在20-岫吨。如此大量的根茬,不仅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形成土壤团粒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系统介绍了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整地选地、良种选用、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甘肃河西地区紫花苜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晓恒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2):33-33,58
从土壤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方面概述了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着重指出一些细节问题,对于紫花苜蓿的栽培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处冀东平原中心地带的玉田县,近年来,为打破传统低效的种植模式,积极推广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化,探索出了一条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社会经济资源与区位优势协调共进、综合利用的发展之路,使种植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畜牧养殖效益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各地开始大量种植牧草。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其栽培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被广泛栽培,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适口性、利用率都为其它牧草之首。为帮助农牧民朋友更快、更好的掌握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现将这一技术作以下介绍。1 相似文献
7.
覃杨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8):16-17
我国北方寒地进行棚室(普通塑料大棚)葡萄生产栽培,因其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其生产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与南方地区略有些不同,现将北方寒地棚室葡萄栽培技术要点简单介绍如下:一、苗木的选择在北方进行葡萄生产栽培,应选用抗寒砧木嫁接的嫁接苗,提高葡萄植株的抗寒性,以达到安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的豆科牧草之一,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紫花苜蓿根系着生根瘤,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通过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转变成可被植物利用的氮.每公顷紫花苜蓿可固氮素255.305千克,种植紫花苜蓿并能使土壤中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积累增多,氮素增高,也可以做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业结...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紫花苜蓿根系着生根瘤,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通过根瘤菌利用太阳能转化的化学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变成可被植物利用的氮。每公顷紫花苜蓿可固氮素255~305kg,并能使土壤中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积累增多、氮素增高,也可以起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业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紫花苜蓿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入手,介绍了紫花苜蓿在甘南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并阐述了当地使苜蓿草产品营养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刈割期和调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一、播前准备1.选地苜蓿适应性广,喜温暖、半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除太粘重的土壤、极瘠薄的沙土及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外都能生长,最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且富含钙的壤土中生长。苜蓿宜种植在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pH以7~8为宜,含盐量小于0.3%,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 相似文献
12.
薏德锋 《新农村(黑龙江)》2014,(2):145-145
紫花苜蓿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优良牧草,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人工牧草,苜蓿适应性强、营养丰富、品质优良,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是各种家畜重要的蛋白质饲料、饲草来源。而且在改土肥田、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播后2~5年的紫花苜蓿每亩产鲜草2000~4000公斤,产干草500~800公斤克。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再生性很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陇东地区目前紫花苜蓿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紫花苜蓿栽培管理中各环节的主要技术措施 ,对今后紫花苜蓿生产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并结合临夏州紫花苜蓿的栽培及其利用现状.从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割、贮存、利用等方面,总结提出了适合北方地区的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通过小群体栽培和稀植水稻的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密度的分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小群体栽培水稻由于密度比稀植少一半,虽然分蘖发生始期相同,但小群体栽培二次分蘖发生的早,高位分蘖利用的多,形成了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并重、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的分蘖利用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