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顾问》2005,(10):32-32
湖北省农业厅发布秋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公告,确定秋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如下:  相似文献   

2.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湖北中香米业有限公司用春江糯做母本.香粳9505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育成的常规晚粳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11。  相似文献   

3.
太D6F1(鄂杂棉8号)系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用核不育系“太177A”作母本与“太02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品种,是湖北省第一个利用不育系选育的杂交棉品种,原代号:太99-88,商品名:太D6F1。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鄂杂棉8号,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4。  相似文献   

4.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4):494-494
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荆楚15A与恢复系R4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1。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棉花丰产品种与抗病品种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省棉花丰产与抗病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研究了丰产品种与抗病品种的皮棉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丰产品种比抗病品种产量增加6.8% ̄15.2%,针对研究结果,建议湖北省棉花育种目标向主攻高产兼顾抗病和主攻抗病兼顾高产两个方面发展,并在品种布局上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鄂棉24     
《湖北农业科学》2005,(2):16-16
品种来源:鄂棉24是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泗棉3号”作母本与“87—28”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棉花品种。原代号“4007”。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5。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995-995
品种来源:重庆市种子公司用不育系Q2A与恢复系R1005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8。  相似文献   

8.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4):499-499
品种来源: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珞恢9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3。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荆州市农科院(邮编:434100,电话:0716-8401945)配制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鄂杂棉17F.”,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学》2006,(4):39-39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湖北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用不育系“Ⅱ优-32A与恢复系89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稻2005002。由湖北天下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中心在全国独家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11.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湖北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用不育系“Ⅱ优-32A与恢复系89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稻2005002。由湖北天下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中心在全国独家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5):F0003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以“82164”/秀麦1号的后代,经花药培养和染色体加倍后,定向选择育成的大麦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02。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970-970
品种来源:湖北长江屯玉种业有限公司用苯88S作母本,赛恢9号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巾稻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6。  相似文献   

14.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126-126
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N2A与恢复系R99—2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区试代号糯优28,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7。商品名楚糯杂1号。  相似文献   

15.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W9834S作母本,鄂早1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8001。  相似文献   

16.
中豆32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豆001-2002。1998-1999年参加湖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172.9千克,比对照矮脚早增产13.15%.增产极强著。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最高单产可达35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7.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11-11
品种来源:珞优8号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珞红3A与恢复系810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品种,区试代号红莲优8号,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弓为鄂审稻2006005。  相似文献   

18.
“德豆6171”是德宏州农科所从外引品种“中品661”变异单株中选育出来的一个高蛋白、高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德宏州农作物品种审定,编号为:200801号。该品种2007-2008年连续两年参加国家西南山区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点为:湖北省恩施、贵州省贵阳、毕节、安顺,四川省凉山州,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邮编:430209,电话:027—81525151、选育的茶树新品种“鄂茶12”,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邮编:430209,电话:027—81525151)选育的茶树新品种“鄂茶11”,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