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出血性败血症又名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以高热、肺炎、急性肠胃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各地亦均有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出血性败血症具有致病因素多、传染源多、危害大的特点,养殖户要针对该病的特点制定有效防控方案,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定期对牛群给予免疫注射,并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发病几率,提升经济效益。该文主要论述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4.
牛出血性败血症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感染后会造成败血症及组织器官的出血,治疗不及时会造成牛的死亡。做好预防是杜绝牛感染该病的有效手段,而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牛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其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6.
正牛出败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牛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2008年6月,凉州区五和乡祥元养牛场饲养的部分牛突然发病,经区畜牧兽医局专业技术人员诊断为牛出败。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使该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该次疫情的发病、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出血性败血症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定血清亚型引起的牛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本病一般散发或呈地方流行,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多发。本病可传染各种品种、不同年龄的牛,尤其多见于犊牛。如果兽医工作者或养殖户对本病认识不足,防治不到位,可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基层(包括牛场)技术人员提供黄牛出血性败血症(Haem-orrhagic septicaemia of cattle,HSC)的临床资料,逐渐提高兽医现场诊治水平,帮助解决牛医严重缺少的现实难题,文章以时间为序从发病到现场调查,再到剖检与诊断、病因分析、病情处理,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基本上复原了该病的诊治过程与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分析了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病理变化,以期为养殖者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1病原本病的致病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中央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氏法或美蓝染色镜榆,见菌体多呈卵圆形,2端着色深,中央部分着色较浅,类似并列的2个球菌。  相似文献   

11.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和水牛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其特征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本病多见于犊牛.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12.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和水牛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其特征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本病多见于犊牛。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13.
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牛出败。近几年,由于防疫体系的健全,牛出血性败血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养殖农户防疫观念淡薄,思想麻痹,对病死畜处理简单,消毒不严,零星散发时有发生。此病死亡率非常高,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特效药,磺胺类、土霉素类、酒石酸泰乐菌素等抗生素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药物成本高,治愈率低。笔者利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其实在农村兽医诊疗中是很常见的。  相似文献   

14.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预防及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出血性败血症,或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牛的一种出血性败血病。本病的特征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在春、秋两季多发。多为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热带比温带地区多发。本病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所以,为人畜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败血症是高海拔地区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致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率极高,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尤其是在放牧条件下,牛群活动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的概率极高,一旦受到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尤其是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之后,会给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提供条件,短时间内会引发大批量牛群死亡。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祁连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人近5年内参与处理疫情十数起,每次都有不同感触,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传染病总称。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以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病牛常发生头颈、咽喉及胸部炎性水肿,民间将此病称为“牛肿脖子”、“牛响脖子”、“锁口癀”等。牛巴氏杆菌病是常见的一种牛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见于秋末、春初,一般为散发或小范围爆发性流行。但是,本病多数为急性经过,若不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牛巴氏杆菌病,原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俗称\"锁喉\"、\"喉风\"。甘肃甘南藏族牧民称\"格赫\",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  相似文献   

20.
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锁喉风,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影响范围广,季节性不明显,严重危害牛的健康生长.本文主要介绍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