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膜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显著,已为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所证明,其增产效应也有不少资料报道,但有关地膜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资料甚少。我们于1990年在贵阳花溪对地膜玉米与露地玉米的有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着重探讨地膜玉米与露地玉米群体的生理指标,以期为地膜玉米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是在60 cm等行距的种植方式下,对郑单958制种玉米3种不同灌溉方式(膜下滴灌、开沟滴灌和开沟沟灌)的高产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沟灌的群体指标最好,经济产量为744.23 kg/667 m2,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 429.57 kg/667 m2,总光合势为246 441.8m2/667 m2,平均净同化率为5.46 g/(m2·d)。  相似文献   

3.
北疆高产棉花生理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北疆生态条件下,研究了高产棉花的几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盛铃期,高产棉田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簇倾角较高;在生育后期,高产棉田的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较低,漏光损失较少;高产棉田单叶光合速率在盛花、盛铃后期和吐絮期均较高;高产棉田盛铃期及以后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增加迅速。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动态质量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利用杂交种掖单22号,研究了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范围内,延长灌浆期叶片的功能期,尤其是吐丝30d以后的绿叶面积时间,是高产的根本保证;在提高干物质积累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花后、尤其是吐丝后10~30d干物质积累量是实现高产的核心;最大伤流量与产量呈曲线关系,群体最大伤流量必须确保在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其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高产、广适青贮玉米杂交种大京九26为材料,设置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 6个密度水平,研究其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高产群体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突破21 000 kg/hm~2处理为6.75万,7.50万株/hm~2,分别为21 751.1, 22 551.1 kg/hm~2,5.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7.50万株/hm~2处理较5.25万株/hm~2处理增幅为30.4%,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吐丝期达最大值。其中6.75万,7.50万株/hm~2 2个处理最高,分别达5.19,5.32,青贮收获期分别为3.68,3.85。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向效应,总光合势为326.51×10~4~384.37×10~4(m~2·d)/hm~2;玉米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光合生产率为6.50~7.64 g/(m~2·d);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鲜质量(17.6%)单株干质量(15.5%)穗位高(4.7%)持绿性(3.0%)植株含水量(2.1%)茎粗(1.9%)株高(1.8%)。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大麦是冬季农田种植的重要作物之一,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养植业和啤酒工业的发展,对大麦需求更加迫切。但受耕地面积的限制,增加大麦播种面积有一定限度。因此,提高单产是发展大麦生产最主要途径。本文根据浙北地区,1987~1989年大麦高产模式栽培63块典型田资料,(其中,亩产400公斤以上17块,350~400公斤28块,300~350公  相似文献   

7.
紧凑型玉米3638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黔西北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 ,对紧凑型玉米 36 38高产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6 38产量水平超过6 5 0kg/ 6 6 7m2 ,其密度为 410 0~ 490 0株 / 6 6 7m2 ,种植密度 (x ,千株 / 6 6 7m2 )与产量 (y,kg/ 6 6m2 )的回归方程为 y=6 0 9.86 5 8 6 17.3738x - 6 7.76 82x2 。产量结构为 40 0 0~ 45 0 0穗 /6 6 7m2 ,穗粒数 5 80~ 6 40 ,千粒重 315~ 32 5 g,最大叶面积系数3.0 8~ 4.0 1左右 ,总光和势为 (14.6 9~ 18.32 )× 10 4 ·d/6 6 7m2 ,,蜡熟期干物物质积累为 140 9~ 1432kg/ 6 6 7m2 ,平均净同化率为 6 .2 6~ 7.35g/m2 ·d ,光能利用率 1.47%~ 1.5 0 % ,经济系数 0 .5 7~ 0 .5 8。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鲁玉11、掖单4号、沈单7号等6个不同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设置3、4.5、6、7.5和9万株/hm~2的5个密度试验,结果是不同品种间单位叶面积生产率,随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在高产玉米杂交种选育中,可将此作为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9.
间套作玉米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初,麦/玉/苕三茬多熟制就已成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地的基本种植形式,对其研究频见报道,但对间套作增产机制,特别是对间套作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的系统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因此,我们在重庆市作物所设置了不同规格,不同作物组合的间套作试验,其目的就是从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的机理出发,弄清间套作增产的原理,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与抗旱性有关的五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5个玉米杂交种缺水胁迫下与正常水分情况下各项指标的比率(相对值),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品种耐旱性进行分类。根据聚类系统树图,15个品种可分为四类,即抗旱性表现为强、较强、一般、弱。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抗旱性不同的品种,五项指标平均值向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差异主要由RWC、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决定。可溶性糖含量和POD变化不明显,对品种的抗旱性影响不大。说明在玉米杂交种抗旱性评价中,RWC、MDA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是可靠性较高的生理生化指标,应首先予以考虑选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组合、不同行窝距、不同带距玉米群体结构主要质量指标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在高、中海拔区,贵毕303以每667m2种植密度3400~4400株,贵毕3013500~3800株,黔西4号3000~3600株,毕单3号3000~3300株的群体结构较合理,其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净同化率、总粒数等主要质量指标都比较理想,产量也高。同一玉米组合,叶面积系数、总粒数高海拔区较中海拔区大;群体干物质生产量高海拔区比中海拔区高11.88%~69.08%,但干物质向穗中转化率则是高海拔区(46.35%)小于中海拔区(52.03%)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玉米组合、不同行窝距、不同带距玉米群体结构主要质量指标与疸关系。结果表明:在高、中海拔区、贵毕303以每667m^2种植密度3400-4400株,贵毕3013500-3800株,黔西4号300-3690株毕单3号300-3300株的群体结构较合理,其对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净同化率、总粒数等主要质量指标都比较理想,因此最终表现产量也高。同一玉米组合  相似文献   

13.
紧凑型玉米高产生理基础及高产途径山东省泰安市农科所陈举林近年来,我国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的推广应用,不仅使玉米产量有了一次新的突破,而且对传统的玉米栽培理论和生产技术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拟从“源”、“库”、“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我所地处黔中,是以籼稻为主的籼粳混合区。气温较低,年均温14℃左右。水稻生育期间气温:四月份均温15.4℃,五月份18.2℃,六月份20.1℃,七月份21.9℃,八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新疆绿洲农田生态条件下大豆超高产(≥5 625 kg hm-2)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在2006和2007年超高产栽培试验中测定了中黄35的群体生理指标和生态参数,分析了品种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中黄35和新大豆1号(对照)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分别为4.31和3.64,LAI>3的天数分别持续50 d和36 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 766 375 m2 d和2 385 645 m2 d;中黄35生育前期(出苗后第16~58天群体的光合生产率为3.3~5.2 g m-2 d-1,而后期(出苗后第72~114天)则为2.52~5.0 g m-2 d-1,对照分别为3.8~6.0和0.6~3.5 g m-2 d-1;中黄35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为13 943.2 kg hm-2、5 521.5 kg hm-2和39.6%,对照则为13 108.1 kg hm-2、4 666.5 kg hm-2和35.63%。和对照相比,中黄35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长,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高,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率大,经济系数高是达到超高产目标的基础。中黄35在新疆绿洲农田栽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中黄35超高产群体的生理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疆绿洲农田生态条件下大豆超高产(≥5 625 kg hm-2)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在2006和2007年超高产栽培试验中测定了中黄35的群体生理指标和生态参数,分析了品种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中黄35和新大豆1号(对照)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分别为4.31和3.64,LAI>3的天数分别持续50 d和36 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 766 375 m2 d和2 385 645 m2 d;中黄35生育前期(出苗后第16~58天群体的光合生产率为3.3~5.2 g m-2 d-1,而后期(出苗后第72~114天)则为2.52~5.0 g m-2 d-1,对照分别为3.8~6.0和0.6~3.5 g m-2 d-1;中黄35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为13 943.2 kg hm-2、5 521.5 kg hm-2和39.6%,对照则为13 108.1 kg hm-2、4 666.5 kg hm-2和35.63%。和对照相比,中黄35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长,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高,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率大,经济系数高是达到超高产目标的基础。中黄35在新疆绿洲农田栽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北疆棉花高产水分生理基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洛玉863’是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而成的高淀粉型玉米新品种,为了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和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田间定点定株取样和公式法,研究了品种的群体动态指标,以明晰其适宜群体产量结构和群体动态指标,为品种的高产栽培和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洛玉863’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产量结构为60000穗/hm2、穗行数15.0行、行粒数37.5粒、千粒重381.5 g,群体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产量达12599.4 kg/hm2。适宜密度下,群体各项动态指标发展协调,叶面积指数(LAI)在吐丝期最大值达到5.41,且稳定期长,成熟时仍达2.94,使‘洛玉863’活秆成熟的优点得到充分体现;叶面积持续期(LAD)总量达到335.46×104 m2?d/hm2,在各生育时期的分配合理;净同化率(NAR)与叶面积持续期(LAD)协调较好;干物质积累总量24702.3 kg/hm2,其中吐丝期以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占全部积累量的60%;群体生长率(CGR)达247.0 kg/(hm2?d);灌浆速率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较高水平。吐丝期以后的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持续期(LAD)、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CGR)与最终的籽粒产量呈密切的正相关,可以作为适宜群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宁夏玉米高产群体特征以及限制高产的因子。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在密度为121215株/hm~2和110205株/hm~2下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关键生育时期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动态变化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吐丝前后达到最大值;光合有效辐射量沿冠层垂直向下呈大幅下降,以120~180 cm处(棒三叶位置)透光率的变化最为明显;整个生育期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呈S形曲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最大;2种不同高产挖潜模式均可获得高产;但‘先玉335’挖潜模式群体结构更为理想,后期氮肥供应不足是产量限制因子。因此认为,‘先玉335’在原密度下,后期通过增施N肥,来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是宁夏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将玉米种子萌发期、苗期及整个生育期相结合,研究了玉米种子耐旱指数(GSI)、不同生理性状和抗旱指数(DRI)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正常条件下叶片水势值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大以及渗透势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正常条件下水势低、胁迫后降低幅度中等以及胁迫前后渗透势降低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正常条件下植株POD活性较低、而胁迫后酶活升高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而本身酶活较高,胁迫后升高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小、而本身脯氨酸含量较高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大且本身脯氨酸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一般较小;正常条件下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较大。种子耐旱指数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低。综合认为,萌发期种子耐旱指数、苗期叶片水势、渗透势、POD活性与抗旱指数的一致性较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次之,从机理上解释了玉米抗旱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