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南省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把握海南省典型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诊断识别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子,通过基于欧氏距离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对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选取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和琼中县的2000~2015年数据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海口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可持续发展指数介于0.44~0.52;三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指数处于0.31~0.59之间;琼中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2007年之后可持续发展指数呈波动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数处于0.27~0.31之间。三个地区均属于低可持续发展状态。(2)肥料、农药、农村灾害、农技和农村劳力等指标是海南省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政策和方针。(3)评价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海南省农业系统情况。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提出未来推动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举措,以期为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未来趋势的变化规律,探讨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结合黔东南州的农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特点,构建了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2000-2009年农业经济子系统、农业生产子系统、农业社会子系统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都在持续增长,而农业资源与环境能力不断下降,2003年开始出现低于平均水平的情况。随着农业经济、生产与社会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今后的发展将可能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的制约。模型趋势预测计算结果经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表明,其平均相对误差为0.062,后验比C=0.2169,误差概率P=1,表现出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黔东南州的农业可持续综合发展能力仍继续上升,但只递增了5.07倍,这表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能力发展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以期对黔东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农业决策者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之上,以农业生产活动的4个环节(投入、利用、产出、效应)为切入点,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搜集到的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数据,对黑龙江省1991—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县域农业现代化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国内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评价进行文献综述,构建可以评价中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套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对国内62个县进行量化测算,得出各地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评分,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全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而且各县发展不平衡,差距很大。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县一般也是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县一般也是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但是农业大县不一定是农业强县。最后提出加快中国各类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制约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了北京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法对1980-2009年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显示近20年来北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黄土梁峁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独特人地关系,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选取典型县域──永和县为研究案例。运用能值理论及方法,定量分析了永和县2000—2015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产投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但系统对自然环境资源依赖较强且利用不充分,经济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2)从能值投入看,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更新有机能值投入逐渐减少,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逐渐增多;(3)从能值产出看,其产出量明显提高,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趋于协同发展,且优势产业凸显。16年间,永和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整体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处于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平均指数1.03),但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7.
《作物学报》2012,(9):1630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福建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度9个地级市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依次是: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厦门市>漳州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宁德市。了解福建各地级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全面认识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加快福建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发展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倩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5):157-164
旨在对安徽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状进行了解并对其发展效率进行评价,以期为促使安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可取的参考建议。以安徽省为案例对象,了解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从时空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发现2007—2015年安徽省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导致DEA无效;2015年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效率值差异较大,仅宿州、蚌埠、芜湖等六市的综合效率值为1,最低值为黄山市,仅为0.365。基于此,认为产业发展层面应推进产业链融合、重视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及鼓励政策支持;空间层面应平衡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间合作层面应促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特色农业相互融合。最后指出不足之处并展望之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不断增加等,农业环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构建农业环境评价方法已成为评价农业环境变化的重要工具。为更好地构建中国农业环境评价方法体系以衡量不同区域尺度农业环境变化,采用比较研究法,从农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选择标准、理论以及指数体系组成、评价模型等方面,对中国与欧盟农业环境评价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在农业环境评价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环境指数指标选择原则及指标,创建农业环境数据库,并在农业环境指数评价模型构建等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完善,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期为评价中国农业环境质量变化以及农业环境政策应用效果等服务。  相似文献   

11.
To keep faster growth and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y is one of the arduous tasks for minority regions in China, so it is imperative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minority regions. We asses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minority regions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using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minority regions in China varies significantly,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省农用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近十年来福建省农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能值理论构建了福建省农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将农用地系统中储存和流动的不同种类的能量转化为同一标准——能值,计算福建省近十年农用地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工业能值投入产出比、农用地环境负载指数,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5个农用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的指标数值,并利用上述5个指数对福建省近十年来农用地的可持续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用地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变化明显并呈下降态势,与其他地区相比,福建省的农用地的能值利用率相对较高。工业能值投入产出比数值逐年减小,呈下降趋势,农用地对工业能值投入量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环境负载指数呈波动性上升特点,农用地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综合表明农用地开发程度越来越大,系统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章海宏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165-170
作为农业大国,研究农业竞争力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研究方法要么过于主观,要么研究复杂,因而难以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反映农业竞争力水平的十一个指标,并对2005-2010年的各个指标进行动态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整体良好;然后运用线性函数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山东、河南等省份的农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前,而海南、西藏和青海等地区则排名相对靠后。但综合来看,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整体水平都不高,说明我国在推动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亟需解决的很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整体水平的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资源消耗型产业,因传统农业资源(养分、水、土地等)的日益短缺和枯竭,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根据农业生产的因子综合作用律,辨证考虑环境要素(温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气体等)和传统养分、水、土地等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协同关系,提出了通过强化环境要素提高传统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构想。设施农业是实现该构想主要途径,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技术,可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替代,该构想不仅对增加农业效益、解决三农问题有益,也将为增强中国农业发展潜力和传统资源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与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阐述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要求,提出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目标、任务和优先领域,重点对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制、农业环境控制与修复、特色农业生产、工厂化农业、现代设施与装备、农业信息与市场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质量与标准、绿色农业生物制品、工业原料生产、农村新能源与社区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与新材料等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各地市农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渊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298-303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东北36个地级市农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与比较。研究发现农业综合竞争力在东北地区之间不均衡,最强的是东北三省中部地区,其次是东部部分地区,中部周边部分地区偏弱。因此,缩小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差距,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强落后地区的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国内部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运用实例分析及路径分析的方法对商河县以及下辖孙集镇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河县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已初具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商河县实际情况及山东省政策,提出了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扶持优势产业,坚持科创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等对策建议。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现代,还要重视广大农村地区所特有的乡土文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好的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中国农业在各个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分析农业现代化与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做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80年左右的判断,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革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健全法制等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理论研究中的若干争议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晓  常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38-144
在国内,将产业融合理论等运用于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已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理论争议。通过对近20年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集中分析了当前国内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动力、阶段和测度、基本形态等基础理论中的主要争议点,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研究表明:(1)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对当前国内农业发展现实困境的破解;(2)农业资源的通用性是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基础;(3)旅游需求转向、管制放松和技术进步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力;(4)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结果是产生了新的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受旅游需求、产品创新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融合经济发展并非是一条持续增长的曲线;(5)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与农业资源通用性程度、产品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其融合发展的效应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多层面的综合效应,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应立足资源-创新-效应的系统视角进行探讨。由此,要进一步加强融合发展与旅游需求、农业困境及区域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强化资源、主体、经济、市场的监测、评估和管理,以科学指导国内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